王石,你该向马云学习什么?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阳光明媚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字体:

王石,一个在中国地产界响彻行云的名字,一个将万科打造成中国地产界绝对第一品牌的领袖人物,一个被营销界奉为CEO营销经典之作的公关案例,一个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的人,一个打造了完美个人品牌的人。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之父,创造了中国IT界的奇迹。一个其貌不扬却兴起了电子商务节惊涛骇浪的人,一个“作秀”的天才,一个让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游走在世界物联网巨头公司见游戏资本的人。 汶川大地震,让两个人的名字又再一次被关注,被人们反复的议论着。两个名字都因为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和公众人物的人性道德问题被推到了谴责的悬崖。不同的是,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走了回来,而王石却带着他的万科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引用一个网友对王石的评价:“王石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无法跨越汶川的一座坟头”。
王石,一个在中国地产界响彻行云的名字,一个将万科打造成中国地产界绝对第一品牌的领袖人物,一个被营销界奉为CEO营销经典之作的公关案例,一个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的人,一个打造了完美个人品牌的人。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之父,创造了中国IT界的奇迹。一个其貌不扬却兴起了电子商务节惊涛骇浪的人,一个“作秀”的天才,一个让中国电子商务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游走在世界物联网巨头公司见游戏资本的人。

汶川大地震,让两个人的名字又再一次被关注,被人们反复的议论着。两个名字都因为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和公众人物的人性道德问题被推到了谴责的悬崖。不同的是,马云带着他的阿里巴巴走了回来,而王石却带着他的万科被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引用一个网友对王石的评价:“王石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无法跨越汶川的一座坟头”。

是什么造成了群众对于王石如此的口诛笔伐?是什么让王石苦心经营和树立的形象一瞬间崩塌?是什么让马云可以转危为安甚至被舆论所褒奖?王石错在哪里?王石该向马云学习什么?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件背景:512汶川大地震。

一场从未有过的媒体总动员:所有的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媒体几乎所有的版面都只报道汶川大地震,并且从512以来从未间断。
从来没有过一次像512一样,让13亿中国人民在同一时间都只看到、只关心、只谈论一个问题。

13亿人民的心在这一场浩劫中是异常团结的,人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灾区人民做贡献。

捐款是人们对灾区表达关心和宣泄自己悲伤情绪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企业的捐款是媒体重点报道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捐赠仪式被无限的放大和反复的报道。不可否认的,舆论导向将企业捐款数额的大小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多少建立了某种联系。

自然的,在普通民众都进献了自己绵薄之力之后,大家把目光盯住了资产雄厚的大企业和大企业家们。在许多人的意识里,他们的捐款是“应该的”。而当一个个捐款数额的上限被不断刷新时,企业的捐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攀比”——大企业和大企业家的捐款数额,“应该是”巨大的,否则,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沦丧。当他们的捐款数额还不及某一个小企业或者个人的时候,他们是“应该”被讨伐和谩骂的。

王石错误之一:没有认清形势,尽失天时地利人和

王石的理性或许是对的,王石的“企业不应该承受范慈善”、“慈善不是一朝一夕”、“慈善不是大喇叭喊出来”等概念或许是对的,但是不合时宜。

王石提到了海啸,提到了2008年初的雪灾,但是任何一次灾难都不可能和汶川大地震相比。任何一次灾难,都没有像汶川大地震一样被如此的“高度重视”,所有的电视台都是CCTV-1,所有的报纸和网站的首页头条都是“抗震救灾”。王石在13亿人民情绪高昂的时候,希望用自己的“理智”去提醒一腔热血的人们,想去说服人们接受他的理论——他错了。

王石错误之二:最初处理危机时的态度

王石的言论最初是在王石个人的博客上发表的。作为公众人物,其博客就是他的传播平台。而当王石的“万科捐200W是合适的”以及“万科员工捐款上限为10元”等言论爆发出来的时候,王石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激化矛盾,使事件升级。

而当网友的情绪刚刚趋于愤怒的时候,王石采取了激进的手段,不断的引用网友对他的质疑和谩骂,用同样强硬的语言与网友对抗。王石依然想说服网友接受他的理论——一个或许是正确的理论。但是这样的态度只会让本就义愤填膺的网友更加愤怒。
王石错误之三:没有即时澄清事实

其实网友要的很简单,对于王石来说或许不难达到。但是或许是碍于“面子”,或许老王真性如此,王石一直坚持了他的“理性理论”,继续采取着强硬的态度而不去澄清事实。

其实王石和万科人为512所做的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200万”和“10元上限”那么简单。

万科人:员工没有低于百元的捐款



昨天,万科内部一名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从公司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中发表言论,称“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后,他觉得“难以接受”。



“我们最近也很难过。”上述“万科人”说,王石的言论已衍生出社会对整个万科公司乃至万科团队的质疑。而“我真的去我们的捐款箱看了,没有100元以下的钞票。只有两张10元的,是因为一名员工掏光了钱包里所有的钱,捐了1020元钱。还有深圳总部的一位员工,在捐款第一天将钱包中所有钱捐了之后,第二天又补交500元钱。”万科一家分公司的员工十分无奈,虽然年轻的员工们都热血沸腾地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赈灾,但是社会的质疑仍在所难免。

在万科很多分公司,除管理层外,万科普通员工的自发捐款都超过500元,多则近万元。按照各分公司的说法,员工们并没有收到公司有关“10元上限”的捐款限制,按照昨日的数据统计,仅深圳分公司的200余普通名员工就捐款19万元,人均捐款额大概千元左右。而昨日全公司的粗略数据显示,人均捐款额在500元左右。

“我们也不甚清楚董事长说‘10元钱’的初衷所在,但这仅是一种建议,并不是一种限制。”万科员工。



但是这些却没有被报道,甚至被拒绝报道。全部万科人对512所作的贡献,被淹没在了对王石个人的讨伐声中。





王石错误之四:没有争取到完整的话语表达权

如果王石有自信自己所坚持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王石相信这是时候大众更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数字的攀比”。那么王石作为公众人物,他选择的话语表达途径是错误的。

大部分王石的言论都是通过他的博客——非官方、非正式渠道发布的。即便拥有极高的点击率,但是在广大的网友面前,他的博客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一亩三分地”,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

在危机公关的处理中,能否有完整的话语表达至关重要,合适的位置、合适的实际、合适的态度、合适的言辞以及一定量的推动,才能保证信息的完整传播。王石在这个事情中,让对自己有利的声音始终处于劣势,所有官方媒体的报道也都是讨伐他的居多。

即便王石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也没有和舆论对抗和讲述的机会。以卵击石,王石大错特错。

再看马云。

危机爆发:马云在一个公众场合讲话时抛出“捐一元钱就够了”的言论,被某记者歪曲成“马云只捐了一元钱”,并被新华网报道,瞬间激起网友极大的反应和激烈的声讨,许多论坛和关于马云此举的帖子都上了首页。

马云的处理:

1.第一时间辟谣

几乎是事件爆发的当天晚上,阿里巴巴就发表了官方言论,证明此言论纯属谣言。并广泛的在互联网上进行发布。
2.高调行动,低调传播——顺应民心,塑造良好形象

几乎是同时的,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决定再投入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专用于灾后重建,帮助灾区恢复元气,该基金将根据灾后重建的情况陆续汇入地震灾区。阿里巴巴集团同时还宣布成立“阿里重建工作小组”,该小组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担任组长,CPO彭蕾担任小组常务副组长,员工志愿报名参加,阿里巴巴方面称,该小组将务实、持久地制定工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方案,并负责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跟进及志愿者员工沟通。

而对于此事的传播,马云更高明的运用了“自媒体”传播方式,是通过网民散播,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既避免了被人指责是“被逼无奈之举”,又避免了“作秀”的指责。“做好事不留名”——马云高明之处。

3.不再反复重申“一元”观点,转移关注点

也许马云和王石想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马云聪明的选择了不在这个时候坚持。而是先让群众看到阿里巴巴在行动。而教育民众的事情,被马云放到了第二步。作为公众人物,顺应民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场可能的危机,被马云在12小时之内就轻松化解掉了。而马云也在一夜之后,由“败类”变成了“楷模”。反观王石,可能万科即将面对的不是简单的网友讨伐而已,万科苦心建立的品牌形象和王石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连同汶川一起,瞬间垮塌了。

王石,或许你真的该向马云学习。不单纯是做生意,更应该学习面对危机的处理,应该学习品牌建立途中不可能的一帆风顺,更应该学习随机应变和灵活机动,更应该学习曾经被无数人所诟病的“作秀”法则。




--------------------------------------------------------------------------------
更新:

万科“正名”:1亿元无偿投入灾后重建
  昨日(5月20日)晚间,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000002)宣布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在经历和承受了近10天的社会谴责风暴之后,万科终于出手。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
去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在捐出款项的同时,万科就引发了网友对于捐款数额过低的质疑。
与此同时,万科董事长王石,这位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却对捐款作出了一番“惊人”的解释。
地震三天后的5月15日,王石写下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博客文章,王石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石表态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漫骂。很多人表示,“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更有网友指出,万科8.2级的地震从此开始。
在一些公众心目中,市值千亿的全国房企巨头,一直宣扬企业责任的万科无异于宣布,万科的企业责任仅仅只值200多万元。
万科的捐款数额实际上也令一些公司员工失望。尽管王石在博客里写到,职工捐款以10元为限,但灾难面前万科员工的捐款大大超出这个标准。截至5月19日中午,万科统计的员工募捐数据为115万余元。其中深圳分公司的200余名员工捐款19万元,达到人均捐款近千元。一名万科员工表示,听到王石的话,心里觉得很难过。
而在资本市场上,万科似乎也被抛弃,从15日到20日,万科股价大跌12%。
面对公众的指责。王石对此作出的回应是,“赈灾才开始,请节省谩骂的气力用在赈灾行动上吧。”
王石在博客上称,万科的专家组已经完成对成都万科小区居民住宅的安全鉴定,已经转入对市区的建筑鉴定;万科正在夜以继日研究震区民居的重建方案……
万科公司表示,自地震发生以来,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各方面信息,寻找对灾区最有价值的努力方向,尤其是寻求能发挥万科专业优势的具体项目。为此多名公司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及外聘专家先后赴救灾现场了解情况。综合现场和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公司认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援助,而万科参与该项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特长。作为一家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万科本身具备较强的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及组织实施的能力;万科在全国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在动员、组织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且万科在成都设有子公司,也能为实施援助提供便利。
万科集团网站上,也开始记录公司员工在灾区的工作内容。
5月16日,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万科在完成对集团当地项目结构评估之后,由董事长王石带领国内结构专家队前往都江堰勘测灾后建筑情况。
5月17日,万科的工作人员分成两路,一路与抗震结构专家及房屋鉴定专家前往北川考察灾后房屋状况;另一路出发向绵竹市遵道镇运送赈灾物资。
5月18日,万科派出45名员工护送赈灾物资前往绵竹县遵道镇,同时约有110名工人一同前往灾区进行帐篷搭建。
另外,万科相关人士对外表示,早在地震之前,万科就开始有关于建筑抗震功能的研究。
2008年3月,王石率领的万科小组到日本考察大城建设的北海道札幌建筑项目,其课题之一就是“建筑防震最新技术的应用”。4月初,万科的工程技术小组再次飞赴日本的札幌进行相关的考察。
一些公司的实际行动正在唤回员工对于公司的信心,万科员工相信他们的公司正在以专业和实际行动参与赈灾。万科上海公司一名员工把万科员工穿着统一的橙色服饰,在四川灾区搭建帐篷清理现场的场景用作MSN头像照片。
一名在赈灾现场的万科员工在余震中写的日志里写道:为灾区,拿我们的专业去救援。
但是,外界对于万科专业救灾的表态也并不十分接受。有网友表示,“检查万科小区的建筑结构安全,这个是万科的本职工作,放到这里来解释是忽悠人的把戏。”
相比于现场送物资、搭帐篷等让人看来作秀似的演出。万科似乎更需要一次实质性的正名。
万科官方的《万科周刊》网站上,董事长王石用于和网友交流的频道“王石ONLINE”成为网友的讨论基地,不过这个主要由万科股民、业主以及王石的支持者所组成的平台显得较为理性。
有不少网友相信,在灾后重建正式开展之后,万科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大。
5月16日,通过绵竹政府认可,万科将把遵道作为赈灾、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镇。这一消息经过万科证实。
万科网友表示,万科应该以义务的方式进行免费重建,否则不足以体现公司对于灾区的责任。
万科昨晚终于以公告的形式表示,将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
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1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公告称,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议案,公司于2008年5月19日以电子邮件方式送达各位董事,各位董事全票通过,为此董事会决议召集股东大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修复和重建工作。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9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598)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阳光明媚
  • 注册日期:2007年06月10日
  • 城市:曲阜

公告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80427 人
  • 创建时间:2007年06月10日
  • 发表文章:51 篇
  • 上传相片:4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334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