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景区资讯 > 甘肃通渭:农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甘肃通渭:农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于2021-01-05 11:40:00 | 来源: | 资讯分类:景区资讯

甘肃定西市通渭县被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全县有县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1200余人,全县遍布的画廊、书画装裱店、文化企业、书画培训机构以及各类经营实体达8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书画文化产业的人员达2.8万余人。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品牌优势明显,群众基础广泛,创作队伍庞大,产业机制健全,被学术界视为“通渭现象”。围绕书画产业办起的农家乐、客栈、乡间民宿和温泉酒店等,解决了很多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多业融合助脱贫

通渭县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2011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被甘肃省列为深度贫困县。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2万户13.79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198个。2014年至2019年,通渭县经过不懈的努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户12.28万人,退出贫困村147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9%。2020年,通渭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近年来,通渭县加速推动“旅游+文化+书画+体育+康养+研学”深度融合,坚持把发展书画文化产业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平台、企业画廊就业平台、采风基地带动平台和乡村旅游增收平台,推进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建立帮扶清单,先后引导56家文化企业结对帮扶56个贫困村、480家画廊结对帮扶480户贫困户,直接吸纳就业1200人。

借助书画摄影采风基地,通渭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138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同时,通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实施“双一十百千万工程”“七进”活动和“戏曲进乡村”活动,展演、排演录制传统小曲戏50台以上,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20场(次)以上,推动书画文化产业与“扶智、扶志”相融合,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助推精准脱贫。

通渭县旅游管理中心主任冉勇说,通渭县旅游管理中心率先在书画氛围浓厚,非遗传承、书画装裱、书画创作基础较好的几个村打造“楹联村”“书画装裱村”“非遗传承村”,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书画文化扶贫发展模式,培训农村书画创作者、农村书画爱好者、画廊经营者100人次。

发展产业增就业

通渭县盛世华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敏说,现在合作社工作人员有50人左右,其中,贫困户占三分之二。同时,合作社还收购村民的工艺品,这样村民不出门就可以通过手艺产生效益。下一步,合作社要加大共享农庄的亲子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养殖一些草本植物和温顺动物,通过认养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的关注。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通渭县华川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已建成游乐园、地方特产及传统手工艺制品展厅、农家休养体验旅店(窑洞宾馆)、乡村记忆博物馆、采摘园、油菜花基地等。

通渭县常河镇胜义村专职党支部书记王春娟说,2020年下半年,胜义村有56个贫困户在常家河镇福兴德田园综合体从事采摘、育苗、剪枝和管理的工作。一个人如果能干够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获得2.8万元的收入,有多家贫困户因此脱贫了。

通渭县还大力研发民间书画、特色小杂粮、手工工艺品等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有针对性做好农家乐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突出食品卫生和就餐环境整治,狠抓规范提高、提质增效,使之成为贫困户收入新的增长点。目前,通渭县已经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乡村旅游模式,农家乐休闲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根基。

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永桃在通渭县“好日子”农家乐打工,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吃住都不用花钱。她说,父母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奶牛场上班,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只要全家共同努力,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南果平从2019年8月开始在距离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村附近的“飞天农庄”农家乐打工。农家乐每年都会接待很多外地客商和书画家。她每月有1900元的收入,她的爱人给县城的建筑工地送建筑材料,每天都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她说,等读大学的孩子毕业工作了,她就可以享清福了。

引进项目促发展

近年来,通渭县积极整合资源和项目资金,在优先建设3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同时,扶持发展已有投资主体的华家岭农业产业融合及乡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陇山山亿生态综合农业开发示范区项目、碧玉乡天弘生态农庄项目、襄南乡昊恩生态农庄杨堡村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在陇阳乡党岔村、张湾村,榜罗镇张川村、桃园村,北城乡鹿山村等地积极开发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业。

2020年,通渭县总投资9800万元的常家河镇福兴德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了2.04公里的产业建设;争取到的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旅游建设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260万元的牛树梅纪念馆暨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的碧玉镇赵河村乡村旅游项目、投资200万元的马营镇大岘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