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景区资讯 > 敦煌埋藏地下的汉代“政府招待所”将复制面世

敦煌埋藏地下的汉代“政府招待所”将复制面世

甘肃省敦煌市天韵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于2013-05-21 08:58: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景区资讯
新华网记者连振祥
   20年前发掘回填后,埋藏于地下的汉代“政府招待所”——敦煌悬泉置遗址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在复制后进行陈列布展。伴随着布展的进行,这处2000年前的政府驿站将展现在公众面前。    “申遗陈列布展工程已经完成了招标工作。”敦煌市文物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石明秀说,“文物专家对图纸进行细化后,将于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名义,作为2014年申遗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悬泉置遗址为其中的一个申遗点。
    记者了解到,1987年进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敦煌市博物馆发现了悬泉置遗址,此后甘肃文物部门进行了为期3年的抢救性发掘,并依据出土的汉简记载而沿用原名“悬泉置”。1992年发掘工作完成后,本着“不改变原状,保存历史真实”的原则,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了回填,所以目前悬泉置遗址保持着很高程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外界没有看到其真面目。
    发掘资料显示,悬泉遗址面积有2万余平方米,主建筑有办事机关、工作室、马圈等,出土文物丰富,是保存最完整、出土物最多的一处汉魏驿置机构,在目前中国考古发现中尚无出现过类似遗址,因而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石明秀说,悬泉置不是简单的“政府招待所”,从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在汉朝,悬泉置接待的规模和级别堪称国家级,主要进行西域各国的外交接待。
    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埋藏在地下的悬泉置遗址将被复制到敦煌博物馆,并进行陈列布展。工程今年结束后,世人可直观地领略到悬泉置遗址的面目。
    文物专家认为,从简文上可以看出,汉朝时过往悬泉置的主要有6种人: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宾客,汉朝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归义的羌人,官家的奴婢,由朝廷统一收集和安置的内地流民以及刑徒。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