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景区资讯 > 华清池“借光”“长恨歌”打造西安旅游文化名片

华清池“借光”“长恨歌”打造西安旅游文化名片

陕西中旅阳光国际旅行社总社(商旅部) | 发布于2011-05-04 09:34: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景区资讯
将“长恨歌”打造成西安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基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高层们对华清池现状和旅游业的透彻认识。记者专访了陕旅集团总经理张小可,探究了“长恨歌”出炉的秘密。 
  用动态方式展示辉煌的历史
  30年前,旅游是以参观游览为主,如今,休闲度假
  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特色的不足就显露出来。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小可告诉记者,很多年以前,业内就将西安旅游资源的特点概括为“三多三少”:地下的多地上的少,静态的多动态的少,死的多活的少。“旅游界形容陕西的旅游资源,讲起来气象万千,看上去黄土一片。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厚重的历史值得称道,但这种历史的遗迹和今天人们的欣赏和审美方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张小可说,旅游形态在发生变化,如果仍沿用老一套方法,自然是死路一条,只有站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高度去思考,让静态的、死的东西活起来、动起来,通过一种动态的方式去展示那些沉寂久远而又辉煌的历史,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补景区不足
  张小可说,华清池有两个硬伤:从帝王园陵的角度来看,特色愈来愈不明显;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遗址的角度来看,可观赏性不强,这两个硬伤如果不改变,在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明显。“如何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发掘、利用,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保护,成为陕西旅游集团公司高层们考虑最多的问题。
  “我们觉得在白居易留下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上做文章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长恨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被国人、海外华人及外国人接受和理解,因为爱情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和永恒的主题。张小可说,杨贵妃和唐明皇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而且他们的爱情因唐明皇的身份更显得难能可贵,所以要用一种方式去弘扬这种爱情。于是“长恨歌”就成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来诠释华清池景区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因为《长恨歌》华清池知名度再次提升
  在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演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景剧更多的是在实景上做文章,更多的是实景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利用,给人以视觉冲击或者一种完整的艺术形象。
  两年多来,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九龙池是华清池非常重要的参观游览区,为了不影响白天游客的正常游览,舞台是升降式的,演出完后,舞台全部沉入水里;中国最大的700平方米LED屏也是升降式的,白天会降在室内或者降在地下;
  观众席大概1300多个座位,演出结束之后25分钟之内将被全部折叠转移到其他地方……“从两年多的实践来看,我们探索的路子是成功的,市场接受的程度和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要短,结果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得多。”张小可说,2007年他们大概演出了300场,30多万人观看了演出,经济效益自然是看得见的,但更重要的是华清池知名度的提升,这个影响力是巨大的。“2007年整体入园人数的增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长恨歌》的宣传,人们才关注了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