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主题: 春节 滑雪 温泉 海岛游 冬游 新婚蜜月 港、澳、台 新、马、泰 婚纱摄影 圣诞、元旦 秋游 漂流 春游 暑期、夏令营 油菜花 赏桃花 樱花之旅 端午节 中秋 十一国庆节
五一旅游攻略| 五一出游常识|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历|
五一劳动节常识:五一旅游攻略
扎纸鸢绑风筝 传承千年潍坊美
来源:网络  时间:2008-12-08  点击:

  

                   

 

      风筝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已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有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中国风筝两千多年的历史里,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色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主要有齐鲁之地的潍坊风筝,北平的北京风筝,渤海湾的天津风筝,大盘地中的四川风筝。这种文化已经深入民间,广为流传  

    要论起气势绝伦,龙飞凤舞当属自古多福之地齐鲁山东地界的潍坊风筝华丽超群。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四川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潍坊地处齐鲁之邦,古称潍县,是一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这里所出产的泥塑、首饰、剌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潍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做为国际风筝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潍坊风筝艺人经过几代人苦心研究探索,他们把国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巧与风筝制作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国画风筝和象形风筝三个分支流派。在潍坊风筝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分别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人物类风筝等。


    每年4,5月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因为有这样一个风筝会,潍坊市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风筝之都。


    近年来,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勇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潍坊潍坊风筝按其形状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潍坊,风筝已经深入大街小巷 

  潍坊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潍坊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潍坊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潍坊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潍坊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潍坊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二日游方案一
第一天:潍坊,游览世界上最大的风筝专业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风筝广场,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杨家埠民俗大观园. 富华游乐园.住潍坊
第二天:早餐后,乘车赴安丘,游览青云山民俗游乐园.


二日游方案二
第一天: 潍坊,游览世界上最大的风筝专业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风筝广场,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杨家埠民俗大观园. 富华游乐园。住潍坊
第二天:早餐后,乘车赴寿光,游览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潍坊青岛二日游方案
第一天:潍坊,游览杨家埠民俗大观园,车赴青岛,车览亚洲最大的国际啤酒都会--青岛国际啤酒城,东海路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海底世界,栈桥,八大关,中山路,天后宫,青岛海研。住青岛。
第二天:早餐后,乘车赴崂山,八水河,龙潭瀑、太清宫。

旅游景点


十笏园:十笏园中有一块城隍庙碑为郑板桥所撰并书,通篇楷书,在郑氏书作中极为少见,称为“三绝碑”。郑板桥不信鬼神,在碑文中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称一绝。书法为郑板桥楷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刻,不失笔意,与真笔不差毫厘,又一绝。
而郑板桥的《怀潍县》诗也与风筝有关,“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那时的风筝盛况,由此可见斑斑。
十笏园面积虽小,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紧凑而不拥挤,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体现出北方建筑的特色,是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沂山海岱,小泰山中的山中湖 
沂山:古称“海岱”“海岳”,又有“东泰山”“小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在山东省临朐县境内,属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每年五一长假沂山上任何开阔之地就会变成风筝的海洋,不同肤色的人们云集鸢都,共享蓝天,尽情地放风筝、赛风筝。 


 
驼山石佛窟某佛的石尊 
驼山石佛:隋唐时期雕刻而成的齐鲁最大佛窟,造像“寿比南山”、“人无寸高”源于此的云门山石刻大“寿”字。千年石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目睹着潍坊风筝的发展,这千年来,或许只有这风筝伴随着佛窟。印证这潍坊--齐鲁之地丰厚的文化底蕴

潍坊国际风筝节
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整个风筝节期间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传统的民族花灯展览,在夜幕下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民族焰火,以其绝妙的燃放技巧,展现历史戏剧故事场景,令人不胜激动和赞叹;风筝音乐会上,艺坛名星的精彩演唱使人陶醉。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平稳, 易于起飞。 

青州蜜桃
名优果品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它以晚熟、肉细、味甜、色艳、较耐贮存而著称,历代被列为贡品。青州蜜桃成熟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时值秋末冬初,其它品种桃早已下市,其独占熬头,且果色浓艳,果肉丰满,质脆而甜,使人望而生津。青州蜜桃不仅营养丰富,味美香甜,而且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其根、皮、叶、花、仁皆可入药,其中桃仁为中医要药,并为中药提供了丰富资源。 

  
 

仿古铜器
仿古铜器制作艺术盛行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举世闻名”,另外“四羊方尊”和战国时期的“嵌错赏乐铜壶”,也是古代青铜器的精品。所谓仿古铜器。就是艺人们采取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段,使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散见于世、为数甚少的青铜文物,供人们鉴赏和珍藏。潍坊仿青铜器制作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盘、炉以及佛像、鸟兽和人物等。现在潍坊已经把仿古铜艺术和木器嵌银工艺相给合。制作出更多的产品。如“四扇博古挂屏”。 

 


嵌银漆器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潍坊特有的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我的杂货铺 — 总能给您带来惊喜


布玩具
布玩具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很早以前,潍坊广大乡村妇女就常常缝制一些活泼的禽兽花卉和生活用品,来美化生活和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后来,这种民间工艺逐渐商品化,畅销国内外。潍坊布玩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是一个受各国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潍坊布玩具品类繁多,工艺精巧。它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构思新奇,夸张合理,具有对比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等特点。


风筝世家

陈家风筝:陈善庭(1822-2、 1874), 清代同治年间著名风筝艺人。  
   
年轻时曾在潍坊“永盛扎彩铺帮工,跟一位姓丁的师傅学花灯、风筝的扎制。丁被召进京城,陈善庭便继承了扎彩铺,制作风筝,并兼绘朝堂壁画,名气很大,人称”陈扎彩“。他把自己擅长的人物风筝改造成家禽走兽风筝,如“十二生肖”等等,很得群众喜爱。至今民间仍存有他创作的“雷震子”和“仙鹤童子”风筝书稿,可惜其原作已无处可寻。

唐家风筝:唐家扎风筝起始于明末(公元1628年左右),其作品曾流传于青州、莱州、沂州三府。到清咸丰年间“唐家风筝铺”正式开张。其第三代传人唐洪飞(1874-19、 1934)、唐洪亮(1872-1938)兄弟,开过竹器店,同时兼制风筝。他们将购进的毛竹先选出适宜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其余的再制作竹器,所以他们的风筝材料很好。其祖上曾传下一部《扎彩图谱》,其中介绍了21种串式、桶式、硬翅风筝和彩灯的扎制方法,可惜现已失传。唐家风筝的第四代传人是唐延寿(1929-26、 ),其父唐洪飞、唐洪亮是叔兄弟,父子二人大胆创新,把“唐家板子硬翅风筝”两翅加宽,使之更加吃风、宜飞。唐延寿还创造了像形风筝,他的“双燕”被称为一绝。

张家风筝:张衍禄(1899-33、 1988),潍坊城关人。10岁起跟邻居牟恒邦学扎制风筝,后自立门户,开起了风筝店,经营40余年。他卖风筝有个特点,就是边卖边讲风筝的典故和扎制技术。因张衍禄善于经营,对风筝鉴别有独到之处,所以其他风筝世家均跟他交好。外地客商来潍坊选购风筝,也常先与张家接头,无形中,他这里成了潍坊风筝的集散中心。张衍禄扎制的风筝常由职业画家张国干绘 画,画面美观大方。他还根据北方春季风力情况,运用力学原理,发展了拴中线的技术。他设计的拴一根线、两根线和三根中线的技术,使各种风筝放习时易于保持平衡,为各名家所采用,对后世影响很大。

牟家风筝:其代表人特牟秀兰(1854-52、 1914),著名民间艺人牟恒邦之女,因共代表作桶子风筝中的彩绘牡丹是她的绝招,故人们送她美称“牟(牡)丹”。牟恒邦原是济南魏家胡同扎彩作坊的画工兼裱工,空闲时扎制风筝。因作坊倒闭,携女儿流落潍坊,在扎彩店当画工兼扎风筝,因风筝销路好,便自开了店铺。女儿牟丹擅画工。以后父扎女画,曾制作出八百对判官风筝,在潍坊盛行一时,并远销济南等地。牟丹制作的风筝以桶子和板子为主,她独特的“牡丹仙子”风格别具,其骨架是人特和盛满牡丹的花蓝,放习时先把人物送上天,然后用“蝴蝶碰”将花蓝带到空中。可惜其制作方法已失传。

郭家风筝:郭乃馨,字兰村。年轻时跟潍县名画家丁启吉学国画,擅工笔彩绘人特,尤擅画马。解放后调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57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手工业艺人大会并获得“老艺人”称号。他的风筝绘画完全采用国画工笔技法,着色重远观效果,喜用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他制作的风筝可以拆卸、折叠,并非常讲究起飞效能。因而他的风筝在20-40年代名噪一方。

胡家风筝:胡敬珠,字次陶(1893-1964)。11岁时即学扎制风筝,后与兄弟胡敬明放风筝时,拾到一只断了线的小龙头蜈蚣风筝的头,引起极大兴趣。他把这只龙头折开,重新组合,反复琢磨,终于模仿着扎制成了一只龙头蜈蚣。从引他便迷上了这种风筝。有时他一次携带四种不同造型和扎制方法的龙头作试验,采节用料也十分讲究,用秤计量,标准统一,并注意竹节对称,蒙面松紧适度。因而他制作的龙头蜈蚣风筝,形态优美,工艺精巧,彩绘鲜明, 起飞高稳。他的研究丰富了潍坊串式风筝的制作, 其独特制作方法, 广为流传。

杨家埠风筝:杨家埠是中国三大年画的产地之一, 也是潍坊风筝的重要产地。杨家埠风稳将木版年画的特点融合到彩绘 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代表人特是杨同科(1902--108、 )。他9岁便随伯父杨振盛和杨振甲学扎风筝,同时学木版年画。11岁进本村一家风筝店学徒,不到三年就基本掌握了各种传统题材100多种风筝和10多种扎制方法。后来,他总结老式木版三色风筝的传统技法,并多次去苏州、北京、天津学习观摩,大胆创新, 终于树立了崭新的杨家埠风筝风格。为解决杨家埠风筝起飞难的问题,他改变了双翅的比例, 减速轻了骨架的重量,使其能够“一级风起, 五级风不折”他制作的风筝,大的有300多米长的龙头蜈蚣,小的有火柴盒那么小的蝴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杨家风筝:杨万善(1911-1979),曾用名华南、达善,潍坊城里人。初中毕业后,1便以扎制风筝为业。当时人们称杨家埠风筝为“婆婆鞋”,称他的风筝为“万善风筝”。他的风筝多是像形类,以板子、桶子为主,很受群众欢迎。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创新和发展了“潍坊风筝碰”。他家收集了南北方风筝碰20多种,在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制作的风筝碰能上天散花,还能返回地面。他首次扎制鹰风筝出口的老艺人之一。曾长时间与郭兰村合作,专制出口风筝,在扎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1963年,他的风筝曾在天津和北京放飞表演,受到好评。他去世后,次子杨汝柏继承了他的事业。

韩家风筝:韩连溪,潍城人,曾在首饰作坊学铜匠和牟恒邦风筝铺帮工,后独自开了风筝铺。他将首饰制作技术与牟家风筝相结合,另辟蹊径。他制作的硬翅风筝,构图奇特,代表作有“苏武牧羊”、“钟馗捉鬼”等。他的飞机风筝亦有独到之处,平面造型、绘画用大色块,很受孩子们的欢迎。1933年春,潍坊首届风筝大赛,韩溪连的硬翅风筝轰动全场,从此名声大震 。

孙家风筝:孙永春(1924-),出身于民间手工艺家庭,祖父孙文彩是扎制艺人,父亲孙道绍则是有名的风筝艺人。1928年孙家开了“庆春风筝社”,在社会上渐渐有了影响,有好几家商店在北京、济南销售他们的风筝。以后孙永春继父业,技艺大进,16岁时,就有不少作品远销外地。他的风筝,以串式为主,取材广泛,造型成动,色彩绚丽,很讲究画工,能采用中国写意画的“以意得之”的方法,不拘泥于现实生活,而注重神韵。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尤为出色,起初为平板式,后改为平板加立体,如今是立体的。1961年他与北京画家马晋一起设计了两只巨龙风筝,龙头由他扎制,腰节由北京人扎制,在天安门广场放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78年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他的龙头蜈蚣风筝又一次得到了好评。他的次子孙锡起,继承父业,已崭露头角。 




 

 

主题相关线路更多>>
相关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