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行业资讯 > 三方面发力 激活廊桥文物价值

三方面发力 激活廊桥文物价值

发布于2023-06-20 11:46:00 | 来源: | 资讯分类:行业资讯

应坚定文化自信,把廊桥人文、历史、科技价值研究透、解读好,把廊桥最美好、最神秘、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示好、宣传好。应探寻更为活泼的表达,内容、形式、展陈、语境等都要因时而新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开展廊桥保护三年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加强廊桥保护、研究、管理和展示利用,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

作为我国桥梁遗存的重要类型,廊桥一般是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散落在广袤的乡间大地。协同推进廊桥文物价值的活化利用,不仅能够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也是提升民众文化认同感的生动注解。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中,共有138座类型迥异的廊桥,散落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

《通知》提出,深化廊桥信息留存和研究,深入挖掘廊桥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围绕廊桥文物本体、周边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历史文脉的价值研究,做好廊桥价值阐释和传播。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激活廊桥这一留存在老百姓身边的文物的价值?笔者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厚植文明基因。一方面,应坚定文化自信,把廊桥人文、历史、科技价值研究透、解读好,把廊桥最美好、最神秘、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示好、宣传好。另一方面,应探寻更为活泼的表达,内容、形式、展陈、语境等都要因时而新。例如,在廊桥遗存稠密的闽浙山区,浙江省泰顺县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形成一整套高效有序、构造与施工相配合的廊桥营建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春晚舞蹈《碇步桥》、实景剧《我在廊桥等你》、“廊桥寻梦——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全国高校巡回展等活动,实现了文化廊桥的精彩蝶变。2023年,泰顺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业已跻身“国家队”,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聚焦文创开发。铁杵成针非一日之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力。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势,河南博物院的“盲盒”系列文创、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为原型的“马踏飞燕”毛绒玩具、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各大博物馆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推陈出新,爆款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创热潮”“考古热潮”。这些现象级文化事件和文化产品凝结着文博、媒体、创意、设计等领域为“更好”“更快”地向人民群众阐释中华文化而作出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通知》要求,开展综合展示利用。就廊桥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廊桥本体+高校+企业”结合的路径。廊桥散落在百姓身边,但是有一些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逐渐失去其作为公共设施的本体价值。因此,只有将廊桥文创开发上升为课题研究,依托产品迭代的良性循环,才能改变廊桥“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现实窘境,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拥抱互联网探索出一条历史与未来对话的管道。依托廊桥本体的文创产品本身便是强大资源IP,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铺设了通向未来的深刻车辙。建议借助数字藏品的兴起持续探索廊桥遗迹内含的工匠精神、宗族伦理、传统哲学等意蕴,通过衍生品开发实现传播效率的指数级增长。

三是依托制度护航。纵观全球文物活化利用的成功范例,均离不开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的不断突破。为此,建构一套因地制宜、切实管用的机制恰逢其时。例如,北京市依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制度体系,与中直管理局、国管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建立了联席合作机制,围绕新版城市总规和核心区控规的要求,以中轴线沿线、中南海—长安街周边等为重点,共同解决文物腾退与活化利用、在途项目审批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太庙、社稷坛、天坛、北海、大高玄殿、皇史宬、景山寿皇殿等重点文物腾退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知》要求,整体保护周边环境,将廊桥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廊桥周边城乡环境和山水格局的保护。建议国家层面上,组建廊桥保护规划委员会,作为遗迹保护传承纾困局、解难题、开新篇的关键举措。实体化机构的组织调度,可以切实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文物事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目标一致、全面兼容之路,实现文物活化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

此外,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牛鼻子”,探索形成“央地协作、市区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促”的新局面,对于廊桥这类散落在广袤乡间的文物的活化利用而言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从一定程度上讲,规划性文件在落地落实过程中可以有效推动文物+城市更新、文物+科技创新、文物+数字经济、文物+国际传播等工作,这对示范性成果的形成和廊桥申遗等工作而言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