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万盛非遗有风情 融合旅游更亮眼

万盛非遗有风情 融合旅游更亮眼

发布于2023-06-05 11:00:00 | 来源: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上演的“金桥吹打”吸引着游客 记者 陈晨 摄

一曲曲高昂振奋的鼓乐吹打演奏,一场场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展示,一幕幕热闹欢腾的狮舞表演……将重庆万盛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游客深切感受到万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力度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鼓励非遗进景区、让非遗走入校园、举办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举措,努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让“金桥吹打”“竹编唢呐制作”“苗族踩山会”“后坝狮舞”等当地一大批特色非遗项目和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旅行体验。

非遗走进景区

在万盛经开区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第7代“金桥吹打”非遗传承人张秋霞每到节假日便会带领民间艺术团为游客演奏。高昂的曲调、热闹的场面会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金桥吹打”发源于万盛金桥镇,始兴于宋末元初,是巴渝吹打的精华组成部分,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06年,“金桥吹打”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秋霞说,近年来,为推动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万盛经开区将“金桥吹打”引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面向游客进行展示。“金桥吹打”进景区,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了万盛这种古老的文化。

贵州游客胡敏观看“金桥吹打”后说:“真是太震撼了!”胡敏说,自己是一名传统民间音乐爱好者,但还从没见过用两米多长的竹编唢呐进行表演的。“金桥吹打”不仅使用的演奏乐器极具特色,而且演奏的乐曲音域宽、音量大,穿透力特别强,会让观众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能在绿水青山间聆听这么具有文化内涵的演奏,真是一种享受。这次来青山湖玩,真是来值了。”

除了“金桥吹打”走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盛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文化活动也走进了万盛石林景区。每年,当地最盛大的苗族节日“踩山会”都会在万盛石林景区举办,活动当天,数万游客汇聚于此,感受万盛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万盛的“踩山会”又叫“踩山坪”,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苗族传统节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节日期间,苗家男女老幼会带上芦笙,盛装出席。跳竹竿舞、打牛、祭山神等众多独具苗家风情的传统节目会轮番上演。

万盛石林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没赶上“踩山会”的游客也能感受到万盛多彩的苗族文化,景区在周末及公共假期都会举办跳竹竿舞、芦笙演奏、苗歌对唱、砸酒碗等极具苗乡特色的文化展示活动。

“开合,开合,开开合……”在苗族阿妹指导下,游客王庆凯竹竿舞跳得十分起劲。王庆凯说,这是他第一次跳苗族竹竿舞,感觉特别有趣。除了跳竹竿舞,他还观赏了苗族传统服装展示、苗族山歌对唱等。“本来是冲着这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来的。没想到不仅看到了造型各异的石林,还参与了苗族文化体验活动,这些体验活动为这次旅行增添了乐趣,也成为此行的点睛之笔。”

传承后继有人

95后女孩张秋霞是“金桥吹打”第6代传承人张登洋的女儿。张秋霞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音乐系音乐表演(唢呐)专业,如今她不仅继承了父辈的技艺,还运用专业所学对传统“金桥吹打”的演奏风格和技巧进行了改良和创新。

张秋霞说,自己是听着父亲的唢呐声长大的,对“金桥吹打”这项非遗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后,她果断决定回到家乡,为“金桥吹打”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会创作更多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曲目,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个古老的非遗项目。”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坝狮舞”第9代传承人张晓玲会定期到万盛的中小学讲授狮舞文化,并为学生做示范表演。张晓玲说,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们学习“后坝狮舞”的兴趣,期待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为“后坝狮舞”未来的传承者。

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黄能金介绍,近年来,万盛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专门在中盛小学建立了狮舞传承保护基地。接下来,他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围绕“后坝狮舞”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把“后坝狮舞”打造成万盛的一张文化旅游金名片。

重庆市级非遗项目“巴渝棕编”的传承人王先奎表示,要让年轻人喜欢上传统非遗,就要让他们多接触这些老技艺,只有接触多了才能培养出感情。他经常到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去做“巴渝棕编”的展示和教学,在他指导下,很多学生运用巧妙构思,编织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棕编作品,有些作品还在全国的非遗技能大赛中得了大奖。

万盛经开区文联副主席王天祥说,万盛先后在和平小学、福耀实验学校等5所中小学开展了“巴渝棕编”技艺进校园活动,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非遗技艺展示、教学和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和广大游客在实践中传承非遗,在传承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竹编唢呐是最具特色的巴渝民间吹奏乐器之一。家住唢呐之乡万盛绿水村的尚仕权十来岁就学会了吹唢呐,并深深地爱上了竹编唢呐制作这门手艺。如今,尚仕权已成为“竹编唢呐制作”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随着万盛当地文旅部门不断加大对非遗和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及宣传推广力度,再加上非遗旅游和各类非遗展演活动的不断增多,“金桥吹打”以及竹编唢呐等逐渐受到游客和文旅市场的青睐,尚仕权也靠着自己的手艺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如今,尚仕权联合兄弟尚仕元组建了竹编唢呐制作工坊,兄弟两个每个月都会接到大量订单,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在万盛石林景区参与竹竿舞表演的一名演员告诉记者,之前她在广州打工,虽然收入不错,但远离家乡和父母,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后来得知万盛石林景区在当地招募从事苗族文化表演的演员,她就回到了家乡。如今,她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有着不错收入的工作,还可以成为自己民族和家乡传统非遗的传播者,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喜欢上自己家乡的文化,让更多游客来自己的家乡旅游,她感到很自豪,也很幸福。

“近年来,万盛很多村子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家乡,从事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工作,不仅让当地的乡村重新焕发了活力,也让各类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万盛经开区宣传部副部长蒲从永说,万盛将持续加强非遗文化“活化”利用,推动“非遗+旅游+农业”深度融合,让非遗产品、非遗活动走进景区,融入生活,持续激发非遗活力,同时借助“非遗+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万盛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