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行业资讯 > 依托中老铁路 深化澜湄旅游合作的思考

依托中老铁路 深化澜湄旅游合作的思考

发布于2023-05-25 11:12:00 | 来源: | 资讯分类:行业资讯

中老铁路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其建成通车为发展边境跨境旅游、深化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旅游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应依托这条不断延伸的开放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构建国际旅游客流通道,加快旅游企业“走出去”步伐,提升中国旅游国际话语权。

一、中老铁路带来的旅游机遇

中老铁路是连接云南昆明市与老挝首都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是第一条以我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虽然受到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第一年发送旅客数量仍达到850万人次。今年4月13日,中老铁路跨境旅客列车正式开行,云南省会至老挝首都实现了当日火车通达,一个月内发送28个国家的跨境旅客1.33万人次。与此同时,中泰高铁泰国段亦在不断推进,第一期曼谷—呵叻项目将在2027年内正式通车,二期项目呵叻—廊开段预计2029年年中开通服务。根据这一进度表,国际旅游者可在2030年坐着火车通行于昆明、万象和曼谷。

中老铁路建成之前,国内游客往返老挝多数是通过乘坐飞机,少数选择国际班车,在老挝国内旅行则只能依赖汽车。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和跨境旅客列车开行,为游客提供了安全、快速、舒适、环保、实惠的交通方式,提高了旅客运输能力,降低了跨境出行门槛,丰富了交通方式选择。从旅游经济方面看,中老铁路及跨境列车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设施条件、服务水平与管理质量,提振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信心,为投资旅游开发项目、提高跨境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国际旅游经济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长远来看,中老铁路的示范效应会让更多国家加入到跨境铁路建设计划中来,推动泛亚铁路东线、西线建设,加快我国南向互联互通的步伐,拓展国际人文交流与旅游合作新空间。这对加快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推进边境跨境旅游发展、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国家旅游合作来说,不啻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构建双向国际客流通道

作为中老铁路国内段的所在地,云南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大省,也是陆疆开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任。它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2019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0亿人次(其中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844.87万人次);对内连接着以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为重要支撑的西南旅游片区,该片区常住人口超过2亿,三大城市群城镇人口总数超过9000万;对外辐射着第三国游客云集的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等澜湄流域国家,仅泰国2019年就接待了国际游客3980万人次(含中国游客1100万人次)。

近年来,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对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不再将新冠疫情列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云南省可重点面向来西南地区的游客推介“一程多站游滇老”,将我国的昆明、普洱西双版纳和老挝的琅勃拉邦、万荣、万象列入一次行程。在“坐着火车去老挝”常规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利用“火车+大巴”交通组合,将线路拓展到老挝南部波罗芬高原,延伸至泰国东北部,推出“中老泰三国游”。结合国际交流合作、宣传推广及市场开拓,依托中老铁路及跨境列车,在琅勃拉邦、万荣、万象3个重要节点城市及泰国的廊开灵活设立旅游促销与接待中心,用好茶马古道、元阳梯田、三江并流、香格里拉、丽江古城等国际品牌,吸引第三国游客进入云南或西南片区其他省市旅行。争取扩大昆明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将适用口岸扩展至西双版纳航空口岸和磨憨铁路口岸,充分释放过境免签政策红利。

三、推动旅游企业“走出去”

资源共享与要素流动是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基本要求,旅游企业跨国投资是国际旅游合作的常规手段。对东道国来说,我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有助于提升接待服务设施质量与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带动商务、通讯、物流等领域的相关投资。对于我国而言,则有利于提高国际化水平,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培育国际旅游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中国出境游客的需求,促进利润回流。

应抓住中老铁路及跨境列车开通机遇,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沿着中老铁路、跟随中国游客“走出去”,构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适应国人需求特征的旅游接待网络,收购优质资源资产,加强国际化布局,参与国际竞争。在该领域,云南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涌现出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的《吴哥的微笑》(中国第一个国外驻场旅游演艺节目)、海诚实业集团的磨丁经济特区、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泰国清盛港湄公河江上一日游项目、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游泰东北”小程序等典型案例。但与云南建设文化旅游“双强省”的目标相比,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类涉旅协会、商会及中介组织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拥有经济实力、熟悉国际规则、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旅游企业跨国投资住宿、景区、娱乐、购物等项目。

四、提高中国旅游国际话语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我国出境游客成为目的地国家旅游乃至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受到包括老挝、泰国、柬埔寨在内的世界范围内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但是,我国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国同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情谊深厚,命运与共,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起步较早,基础坚实,步伐稳健。中老铁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充分展现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的可信度,为推广输出其他领域的技术标准创造了条件。应抓住中老铁路和建设中的中泰铁路项目带来的机遇,支持高等院校、专业智库、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输出我国在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及其他相关合作机制中旅游规则及标准制订,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成为扩大我国旅游国际影响力的平台,不断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