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行业资讯 > 尖扎“五彩神箭”青海省旅游的又一道“大餐”

尖扎“五彩神箭”青海省旅游的又一道“大餐”

发布于2007-07-18 15:01: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行业资讯
    近日,从青海省有关方面了解到,尖扎县被中国射箭协会、国家体育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授予“中国民族射箭之乡”。 

    射箭原本只是青海省大部农牧区农牧民自发的群众活动,每逢农闲或者节庆,人们便挽弓搭箭、即兴表演,以此来表达对和平、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而尖扎县则是青海射箭运动的故乡:射箭在这里是一项最具广泛性的民间活动,全县80个村社各民族群众几乎都是人人善射箭。

    尖扎县的射箭相传起源于公元9世纪中叶,戍边的将士与当地群众逐渐融合,生产生活中习惯于习武射箭,由此使得射箭在民间流传。每年的秋收冬藏或入正月,各村便互邀比赛,射手们身着民族盛装,英姿飒爽。比赛时,堆一圆锥形土堆,正面用小指粗的小木棒或类似材料摆成正三角形为靶。对方射手在射箭前,另外一方舞弓呐喊,以干扰对方,而中的后,大家都举弓呐喊、跳跃、旋转以示祝贺,场面甚是壮观。2006年,尖扎县被青海省体育局授予“青海省民族传统射箭之乡”的称号。

    在高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尖扎县人充分认识到这一“金字招牌”的经济内涵,继去年举办首届“五彩神箭”杯青海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之后,积极宣传、扩大影响,现在这项赛事已经升格为国家级。今年的9月8日至9月11日,将由中国射箭协会、国家体育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省体育局、黄南藏族自治州主办,在马克唐镇举行2007“五彩神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至此,射箭这一民间传统活动由过去的“小菜一碟”变身为我省旅游的一道“大餐”,并升级成为尖扎县挖掘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尖扎意为地处河谷、森林茂密、野兽成群之地。从这个含义中不难看出,这里自古就是一个山川交错、气候温润之地。实际上,尖扎确实是我省为数不多的一个“小江南”,平均海拔2084米,黄河由北至南流经全区,长达96公里;境内以丹霞地貌闻名的坎布拉风景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随着境内李家峡、康杨、直岗拉卡及公伯峡水电站的相继建成,全县境内已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与坎布拉形成了碧水丹山的俊美景色。2005年,“中国赛艇、皮划艇尖扎高原水上训练基地”在这里落户。除却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尖扎县还是一个集古文化遗址、传统村落和浓郁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为一体的旅游“富矿”。

    而随着阿岱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延伸,距西宁112公里的尖扎县,既处在环西宁旅游圈内,又位于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此“一圈”“一带”都是我省确定的旅游发展重点区域,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青睐。

    围绕这些资源和区位优势,尖扎县提出了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加开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并借助射箭这一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提升尖扎县的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以民族体育的兴起,促进全民健身。

    据尖扎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杨忠卡局长介绍,这次举办全国性的射箭邀请赛,旨在为国内外射箭爱好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让人们在体味射箭运动乐趣的同时,充分领略中国民族射箭盛开着的五彩奇葩———藏族射箭运动的原始魅力。并第一次将养育5万尖扎儿女的“天空蓝、雪山白、黄河清、高原黄、土地黑、丹霞红”化作五彩的祝福,表现出尖扎人博大、坦荡、深情以及尖扎人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