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夏都西宁,无与伦比的清凉圣地

夏都西宁,无与伦比的清凉圣地

青海龙之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7-10 10:04: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
  “这里是避暑之都,
  这里是丁香之城,
  这里是山地自行车的家园,
  这里是自驾旅游者的乐土,
  这里是最后净地的入口,
  这里是多元文化的经典,
  ——西宁,无与伦比的高原之城!”
  在我国西部,青海东部,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写满了传说,充满了诱惑。
  她是在酷暑中享受清凉的圣殿,是打开自然之旅殿堂的钥匙,是疗治人类心灵固疾的奇方,是在喧嚣世界中体验宁静的别样之地。
  她形似一叶扁舟,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清澈河流缓缓穿城而过。
  她,就是当今避暑旅游之胜地中国夏都——西宁。
  来夏都寻一方清凉净土
  顶头的骄阳让你大汗淋漓,炎炎的夏日难道无处可逃?那就到西宁寻找一方清凉的净土吧。“春光融融,夏绿茵茵,秋气爽爽,冬雪阳阳”是西宁气候的真实写照,每年夏季各地都酷暑难耐、热浪滚滚时,西宁却清爽宜人,可谓“举国皆热,西宁独凉”,是天然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西宁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说她古老,是因为西宁迄今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早在青铜器时期,就有古代羌人在这儿休养生息,西汉初年开始屯兵,以后更有几个不同民族的地方政权在这里建都,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说她年轻,是因为西宁的真正现代化建设始于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使西宁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了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
  2002年成功打造了“中国夏都”品牌,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 2010年被评为“十大旅游避暑城市”,2011年被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联盟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评定为“世界旅游名城”。今年一季度,游客满意度位居西北五省之首,列全国60个重点城市第14位。
  山有诗水有韵令人着迷
  西宁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处于农耕文明与旅游文明的交汇地带;处于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交汇地带,山有诗,水有韵,文化灿若星河,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在西宁发现的文物遗存遗址达829处,文物古迹数量多、品位高。
  多样的宗教文化:西宁是民族宗教包容性很强的都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相安一地,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有塔尔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北山土楼观等。
  浓郁的民族风情:西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回、藏、蒙、土、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土族、撒拉族为青海特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各自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习俗,构成了浓郁、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
  秀美的自然景观:西宁有着环境优美风光独特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以鹞子沟、察汗河为主的大通国家森林公园,湟中群加国家森林公园,湟源大黑沟森林公园,湟水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集中展示了高原古城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
  回归自然升华心灵境界
  来西宁避暑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旅游爱好者的选择。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被禁锢了的人们,越来越渴望到蓝天白云拥抱的群山之下释放自己的心灵。走进西宁,会让你真正回归自然、升华心灵。
  作为丁香的故乡,春夏之交,西宁街头的丁香花、郁金香、迎春花等各类花卉竞相开放,变成花的海洋。保存完好的明长城逶迤绵延;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见证日月山高耸挺拔;丹噶尔古城至今仍回响着茶马古道上商旅的回音……
  环西宁200公里范围内的“中国夏都”旅游圈,更是青海旅游资源的“富矿区”,许多旅游资源为“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有国家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马场垣遗址、热水吐蕃古墓群及隆务寺等;有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江源、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等;有国家森林公园北山、坎布拉等。以西宁为起点,遍布青海72万平方公里,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
  夏都风情一生无法忘却
  来西宁旅游,会让你充分体验多元宗教文化的与众不同。这种富庶的多元文化形成了西宁独特的风情,散发着幽幽魅力,让人陶醉,引人着迷,甚至只体味一次,便让你魂牵梦绕,终生无法忘却。
  高亢奔放的“花儿”,风趣盎然的“社火”,舞姿婆娑的土族“安昭”,激越真挚的撒拉族“新曲”,清脆婉转的藏族“拉伊”,喜气洋洋的回族“宴席曲”……这是西宁各族儿女能歌善舞、勤劳智慧的生动写照。
  千百年来,世居在这里的3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孕育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形成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宗教并存的宗教文化,使西宁在厚重中透着和谐。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号称“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堆绣、壁画等艺术珍品久负盛名。坐落在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是全国四大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别具异国风情。俯瞰市区的中国第二大悬空寺-北禅寺,又是西宁地区道教之所在,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洽会暨丁香郁金香节、国际藏毯博览会、国际清真食品节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会让你从另一个方面尽享高原古城独特的魅力!
  不一样的夏都旅游文化
  近年来,西宁旅游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和建成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精心培育打造“中国夏都”旅游城市品牌,已基本形成了民族宗教、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中国夏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西宁主打的旅游产品有:以大通老爷山、鹞子沟和娘娘山景区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高原野生动物园、浦宁之珠景区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丹噶尔古城、马步芳公馆为主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以生物园区博物馆群景区为主的博物馆系列旅游产品;以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北禅寺、南禅寺为主的宗教探秘旅游产品;以丁香郁金香节、夏都西宁地方名特小吃节、山地自行车邀请赛、高原国际风筝邀请赛等为主的文化体育旅游产品;以牦牛肉干、冬虫夏草、昆仑玉、民族饰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以牛羊肉、酸奶、地方小吃等为主的青海地方特色餐饮美食产品。同时,打造了环西宁200公里范围的“中国夏都”旅游圈,丰富了旅游内容,活跃了旅游市场,充分展示了“大美青海、夏都西宁”旅游形象。
  清凉夏都杜绝单调避暑
  这几年,西宁在不断挖掘整理和总结提炼清凉夏都、避暑夏都、休闲夏都、生态夏都等主题的同时,突出青山、清水、清凉、清净、清心之意蕴,合理划分全市避暑旅游文化功能布局,打造避暑文化旅游品牌。
  到西宁旅游,不仅能享受酷暑中的清凉,而且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体验一种宁静的别样人生,升华心灵境界。发展避暑经济,西宁一直秉承要将避暑理念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杜绝单调避暑,打造“避暑旅游+避暑地产+避暑节庆”等避暑经济复合产业链,做大做强避暑经济、奠定避暑城市品牌的经济社会基础。整合以西宁为龙头的全省休闲避暑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避暑旅游线路和产品;依托西宁、贵德、坎布拉、互助北山等,打造若干避暑旅游基地。并鼓励避暑旅游与西宁特色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避暑产业。
  此外,进一步挖掘“中国夏都”的品牌价值,以“品牌+活动”的模式,推出系列避暑节事活动,如避暑森林生态游、避暑登山探险游、避暑民俗节庆游、避暑清凉狂欢节等,掀起西宁避暑的社会热潮。
  乡村旅游奏响华美乐章
  在西宁这片孕育了厚重历史的古老土地上,优美的高原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以“农家乐”和“茶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近年来以异军突起之势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里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作为西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了新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为西宁市旅游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据了解,经过几年发展,西宁乡村旅游由单一的餐饮逐步向以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风民俗赏析等多元方式转变。同时,随着“农家乐”、“茶园”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制约秋冬季乡村旅游的瓶颈逐步打破,以夏季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步向秋冬季延伸,“坐农家火炕、品农家菜”已成为城市居民秋冬季主要活动之一。 截至2011年底,西宁市所辖区县以“农家乐”和“茶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共达408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7家;提供餐位7万个,直接从业人员5000多人。
  深度融合古城绽放异彩
  在休闲趋势的引领下,旅游与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衍生出各种新的休闲旅游热点和旅游形态,古城西宁的旅游因此大放异彩。
  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突出消夏避暑的休闲文化、多元包容的人文特色、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度假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与会展业融合发展。依托“中国夏都”品牌和城南会展中心等会展资源,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和全国性会议,策划举办与旅游相关的重要会展节事。
  旅游与现代商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旅游商业特色街区、大型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品牌商业集聚的高端消费区以及综合型文化旅游购物市场。
  旅游与特色工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生产企业发展,建立一批集观赏与购物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
  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重点举办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旅游活动。打造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的高原体育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