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灾害面前旅游业有章可循

灾害面前旅游业有章可循

辽宁国际商务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6-11 12:05:00 | 来源:环球时报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内外旅行目的地频频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作为自然灾害的多发国家,也是旅游资源大国,如何做好旅游资源在自然灾害下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此背景下,6月4日,《中国旅游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机制研究》一书在北京正式发布,系统总结了汶川特大地震旅游业抗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经验,该书可为中国旅游业今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世界旅游业在安全救援、市场恢复和产业规划等相关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样本。


自然灾害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日益凸显


  从2006年印尼海啸波及印度洋众度假岛屿,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导致整个欧洲航空系统的崩溃,到去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再到最近意大利北部地震导致不少珍稀古迹被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旅游业所面对的挑战层出不穷。在一次重大自然灾害爆发后,当地旅游业所需面对的远不只是历史古迹或建筑的破坏以及地质地貌改造所带来的损失,还会面临着无数游客和旅游从业者轻则伤,重则亡的沉重问题,而类似于核泄漏这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产生了几乎是毁灭性的影响。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以后,曾经极度热门的旅游胜地瞬间一落千丈,尽管日本政府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发表声明并推出优惠计划以吸引客源市场,但收效甚微。对旅行者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安全”二字更重要,任何已发的或潜在的灾难都会阻止大家前行的步伐。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景点而言,也是如此,游客的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然而,天灾难防,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旅游业未来发展道路上仍将面对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相关人员要如何应对并将灾害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呢?


  总体而言,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后,受灾地旅游业所要采取的关键行动大致为:援救、恢复、重建、再次开发。这个过程说着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要面临许多难题。从另一个角度看,许多例子表明,旅游业的复兴对于遭受重创的当地经济而言,比捐款乃至政府拨款更加有成效,当地人民也能从中更快完成信心重建。简而言之,旅游业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迅速完成资源重建,如何在重建后反哺当地经济文化,都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研究课题。


震后汶川,水墨桃源:中国旅游业的积极样本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取了数万人的生命和难以计数的财富,也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面对前所未有的特大灾难、特殊复杂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帮助下,四川省旅游系统成功将649个在川旅游团队共1.1万余名团队游客、4.5万余名散客安全转移,完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史上灾情最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难度最大的数万名游客生死大营救,创造了团队游客仅54人死亡、53人受伤的救援奇迹。


  面对震后旅游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产业功能几近瘫痪、客源市场陷于停滞等不利局面,四川人民在社会各界支援下,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奇的恢复重建速度与成果。2011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2449亿元,接待国内旅游者3.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10.6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四川全省旅游业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实现了灾后重振的预期目标,达到和超过了震前水平。《中国旅游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机制研究》一书就四川旅游业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的实践进行深入调研,并从理论层面做了认真细致的思考,最后提取并总结了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的经验及启示。


  同时,此书还细致总结了四川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如何实现“从悲壮到辉煌”的华丽转变,包括在旧城原址上建成地震纪念馆,在新城开发少数民族农家风情,体验旅游线路等举措,为全球旅游业的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全新的经验体系。


积极探寻,因势利导,出路就在前方


  从四川旅游的例子上,我们能看到即使遇到再大的自然灾害,也并不意味着当地旅游业从此就一蹶不振。实际上,只要结合实情,因势利导,全力调动多方积极性,像汶川这样振奋人心的例子还会不断涌现。例如,当自然灾害在受灾地区形成遗迹景观,新的旅游资源也就此形成。例如,海南琼山县东北部海边的琼州海底村庄,就是1605年琼州8级大地震留下的陷落型遗迹景观。还有,被誉为“中国火山博物馆”的黑龙江大连池,实际上是火山喷发后所留下的遗迹。


  《中国旅游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机制研究》一书也为如何探寻和把握有利因素提出两点重要的指导意见。首先,它提出要坚持旅游业恢复重建与上档升级并重,恢复重建从一开始就应高标准地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档发展,在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转型升级和提档发展的要求,并将其地融入了旅游发展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的调整体系中,为下一步建设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还应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不仅要让国家高度重视受灾地旅游业恢复重建,倡导建立举国体制下的对口援建机制,也要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恢复重建,各援建省市、志愿者、社会组织、国际援助机构等社会主体所形成的多元化社会参与力量,都能在旅游业恢复重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根据新书发布会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等同志的发言,防患未然也是旅游业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大体上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方向开展:一是建立我国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健全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旅游应急预案体系;三是修订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法规、制度与标准;四是加强旅游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应急科技支撑;五是强化旅游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和应急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