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门票经济有限 旅游商品成产业链上薄弱一环

门票经济有限 旅游商品成产业链上薄弱一环

湖北九州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秦园路门市部 | 发布于2012-06-03 09:38: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2011年中国景区发展报告》显示,门票收入占到景区营业收入的43%;而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表示,目前,我国旅游购物仅占旅游消费总体水平的28%~30%,较之发达国家50%~60%的高比重,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旅游业依然处于大众化旅游发展的初期,发展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提高旅游购物比重,成为优化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存在着同质化、做工粗糙和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发展旅游购物,首先要提升旅游商品的质量。为此,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博览会在素有“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之称的浙江义乌举办,迄今已举办4届。

  本届旅游商品博览会以“引领旅游风尚,共享休闲品质”为主题,参展范围包括旅游装备、酒店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珠宝首饰及奢侈品、旅游纪念品五大方面。旅游商品大赛,成为本届旅博会的一大亮点。

  “中国文化地方特色”是本届旅游商品大赛的主题。吴文学说:“本届大赛较前3届规模更大,影响更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参赛。”参赛的商品范围是具有中国文化和各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中的精品,而且是已在市场销售的商品。大赛要求每个省选送15件项商品,共收集了422项作品,共计1300多件,设金奖10项,银奖20项,铜奖50项;评审委员会由业内专家组成。

  随着大赛的不断成熟,参赛省份对于旅游商品的概念也进一步明晰。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陈斌介绍,记得第一届旅游商品大赛时,大家都很有热情,但是对于旅游商品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参赛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省份连恐龙化石等非商品性的东西都送过来了。

  而今,各个省市也都更加注重于开发大众旅游购买者喜欢的商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表示,今年参赛作品中“大、洋、老的东西少了,小、土、新的东西多了”,各个省市都更加注重地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结合。比如,荣获金奖的贵州蚕丝丝巾,其图案反映的是贵州地区苗族的传统文化,采用了现代的印染工艺,吸收了现代服饰的流行元素,注重了旅游商品开发中的地方特色与现代文化、现代工艺的结合,不仅受到国内游客的欢迎,也得到国际游客的青睐。陈斌告诉笔者,明年大赛的主题是“景区文化,城市特色”,将主推景区文化。

  旅游商品大赛的举办,调动了各地的旅游商品研发和生产热情。以贵州省为例,8年前全省旅游商品收入只占旅游购物的7%,而去年占比超过40%。目前,贵州省的旅游商品生产已经扩展为600亿元产值的大产业,不仅拉动了贵州旅游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旅游商品大赛举办了4届,贵州省连续4年都有金奖作品。随着对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视,旅游商品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仅仅是大赛水平,产品水平和购物体验也不断改善。陕西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晏航飞也告诉笔者,国家组织旅游商品大赛之后,陕西省各个部门也都非常重视,通过政府来推动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我们准备在陕西省内设立5~10家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资金已经到位。”

  我国旅游购物占旅游消费总体水平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这是差距,也是空间。正如吴文学所言,我国旅游商品购物所占比重小,说明它的“成长空间很大,为旅游商品的研发机构、旅游商品的生产商、经销商、采购商都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从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之初,主办方就提出了要将其办成“永不落幕的商品博览会”这一理念。对此吴文学表示,前期是政府主导,然后是市场化运作,最后要转向市场化主导,“这是保持旅游商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也是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博览会最核心的问题”。另外,主办方从第一届博览会开始就成立了研发机构,并开通了中国旅游商品网,每次博览会都会印发一系列研发机构名录、生产商名录、参展商名录、采购商名录。这样一来,虽然几天的展会结束了,但是商家手上的信息是永久性的。

  据悉,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从5月24日开幕到27日撤展,共完成交易额30.96亿元,与去年相比,略增0.6%。其中外贸成交额10.56亿元,占34.1%,成交额与去年同比下降18.07%,参会观众13.58万人次,同比上涨15.47%,其中境外贸易商9216人,同比上涨13.65%,在线旅博会点击量达到18.3万人次;参会国别及地区达到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