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四区两带一线行:彩虹之乡,奉上民族文化旅游“盛宴”

四区两带一线行:彩虹之乡,奉上民族文化旅游“盛宴”

青海龙之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5-30 10:02: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这里是全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人热情淳朴,能歌善舞,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这片土地被誉为美丽而浪漫的“彩虹飞落的地方”。
  这里有著名的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和享有“湟北诸寺之母”之称的佑宁寺,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丰厚的河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迷人的自然景观和醇香的青稞酒文化构成了土族之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富矿区”,使之成为“环西宁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沿着县城威远镇西郊彩虹大道西侧,记者一行从气势恢宏的彩虹门下穿过,就像穿越了八百多年的历史……
  静静地走在吐谷浑部落,想象着在吐谷浑大营舞剑,在土司府上击鼓鸣冤……如同电影里的画面,梦幻般陶醉。
  投资3000万元、建设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土族祭坛、土司府、安召广场、土族十八坊等的中国最大的土族旅游文化产业——彩虹部落是互助县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其中,最令人充满遐想的,当属反映土族原始生存状态的土族故土园。
  在这里,不仅有原始古老的水磨和油坊,还有道光年间的土族古民居,民居内有土族民间传统的酩馏酒坊,还建有藏传佛教建筑“本康”及土族民俗展览馆。真实地再现了土族的原始生存状态,并集中保存了一批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研究价值的土族古建筑。
  走进故土园,听着导游的详细讲解,领略土族民俗,呷一口甘醇的青稞酩馏酒,感受浓郁的土族文化……故土园就是一部微缩的土族历史教科书。
  除此之外,在互助,我们还可以在青稞酒坊做一个不醉的酒仙,在神龙潭做一个“隐士”,亦可以在南门峡滑雪,去佑宁寺朝拜,在温泉中尽情沐浴。
  近几年来,互助县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一圈三线”旅游发展骨干框架和海东地区“一心六区”旅游发展规划,突出旅游立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传奇王国、乡村夏都、浪漫酒城、彩虹故乡”的特色旅游和“旅游休闲型、山水园林型、生态宜居型”的县城定位凸显旅游,以创建“高原旅游名县”为目标、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环境改善和保护生态为基础,努力打造集休闲度假、健身疗养、民俗体验、商务会展、特色产业观光(现代农业和青稞酒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如今,如火如荼的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互助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具有独特魅力的土乡旅游优势日益凸显。每年到土乡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收入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突出民族文化、青稞酒文化、农耕文化、高原生态风光等优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区、高原生态旅游区、青稞酒工业旅游区、高原农业观光旅游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形成土族民俗游、青稞酒文化游、森林地质公园生态游三条精品线路,提高互助旅游业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36.6万人,旅游总收入近7亿元。
  项目建设是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五年累计争取旅游资金5亿多元,重点实施了彩虹部落、彩虹故乡农业生态园、精品度假区、温泉洗浴、酒店别墅、青稞酒工业游、高原生态度假区、酒吧一条街、佑宁寺景点建设等一大批旅游项目。
  “小庄没有闲人”,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席玉秀一句话道出了互助农家乐游最早起步的小庄村的红火状况。威远镇小庄村是从贫困中崛起的旅游村。全村130多户中有90多家开办了特色农家院,老年人卖盘绣、中年人搞餐饮、年轻人唱歌跳舞……小庄村家家户户参与到民俗旅游中。多年来,席玉秀靠独具特色的土族饮食和歌舞吸引了数不清的游客。现如今,她憧憬着未来小庄村在互助旅游的快速发展中能够得以整体改造提升。
  “向着那远远的蓝天看,美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花袖衫、轮子秋、安召舞、悠扬的花儿,精美的盘绣,曾经羞答答的土族旅游,伴随着新世纪的春风,逐渐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中国土族、彩虹故乡”的旅游品牌走向了世界的舞台。目前,全县有较大规模的风情园3家,民俗旅游接待点62家,集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茶园和农家院120家,旅行社5家,星级酒店1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6000多人。
  午后的阳光洒满土乡。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土族旅游逐渐吸引了世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