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 > 红色旅游亟须吸收更多“生态营养”

红色旅游亟须吸收更多“生态营养”

陕西中旅阳光国际旅行社总社(商旅部) | 发布于2011-05-21 09:30: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旅游资讯
新华网陕西频道5月20日电(记者冯国)红花尚需绿叶配。遍布大江南北的红色旅游早已生机勃勃,但其同质化产品下也存在着单调的展陈设 计、缺乏立体性的社会表达方式和难以契合时尚需求等问题。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呢?长期关注红色旅游的专家们认为,红色旅游亟须创新 旅游观念,因地制宜地结合民俗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生态学元素,让红色旅游产品吸收更多“生态营养”以寓教于乐。    

    “信天游永世唱不完”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或许你已忘记诗人贺敬之,但多少次一提起延安你想到的仍旧是革命圣地,仍旧是那让人魂牵梦萦的信天游。

    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镇,到美国记者斯诺创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志丹县,到《矛盾论》《实践论》等伟大思想的发源地凤凰山麓,以及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历历在目……十三年的革命岁月,留给延安400多处红色遗迹,奠定了延安红色旅游首选地的崇高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天游永世唱不完。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兴中说,旅游离不开民俗文化的丰沃土壤,红色旅游也离不开陕北的民俗生态。信天游一唱呈现的就是黄土高坡,红色延安的底色一直就是黄色。洁白的头巾、火红的腰鼓、轻灵的伞头、嘹亮的歌喉……都在黄色的

    浸染中演绎升华,黄土文化就是延安旅游的根。

    正是得益于这片土地,延安的红色旅游中充盈着灵性。陕北民歌的悠扬,腰鼓的激昂、剪纸的画像传神,以及刺绣、农民画、布堆画、陕北秧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延安看不完的风情画卷。

    于是,搜狐总裁张朝阳随着“红色故土行”的网络媒体同仁们一起来到延安。在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故居枣园时,他主动与讲解员一起唱起了陕北民歌。他说,他的外公当年就是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母亲的陕北民歌情结传染给他,想到延安就想起陕北民歌。    

    红色圣地的民俗文化味正在变浓。延安市旅游局局长赵熙盛说,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闻纪念馆、抗大纪念馆等新景区已陆续开放,突显“黄土文化”的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地质公园等景区也加快开发的步伐。目前,唱民歌、吼信天游的红色旅游产品愈来愈多,民 俗文化的“生态营养”让红色旅游之花越来越鲜艳。

“保卫延安就是保卫新中国”

    简单静态的革命史迹和文物如何活起来呢?《延安保卫战》的实景演出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2010年春,延安市投资500多万元,特邀曾经执导过北京奥运会的陈维亚导演对《延安保卫战》这一红色经典演出项目进行了重新打造。艺术真实地展现了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发动最后进攻的情景:迎亲的队伍被残忍地打散,解放军在运动战、打伏击、擒哨兵等 多元战术下,取得了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胜利。    

    演出现场距离枣园革命旧址约千米远,300多人的《延安保卫战》阵容让人感觉战争就在身边。据统计,一场演出下来,就要动用200多支当年国共两军使用过的真枪、数门大炮、800多发子弹、80多发炮弹以及部分飞机、装甲车。

    专家介绍,经典环境的营造,让旅游者一下就回到了1947年国共两党两军争取各自前途的社会生态之中。这不仅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而且观众还可以穿上军装、拿起钢枪参与进去“保卫延安”,找回久违的革命激情——“保卫延安就是保卫新中国”。    

    历史是多棱角的,重大事件的阐释也需要社会生态的多样性。西北大学教授李云峰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有政治军事现象,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态就难以理解这部经典演出。因抗日战争而成立的边区政府,其时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承认,不仅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第八路军,还发饷发枪,进行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只是当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便不再承认八路军的合法地位,但是八路军 的称呼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国共共同抗日的见证。    

    李云峰说,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红色旅游,并不排斥国民党。反之,只有站在了解国共历史的社会环境中,才会真正理解“保卫延安就是保卫新中国”的深刻含义,红色旅游才不会“营养不良”。譬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早已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大中小 学校建立共建关系,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常年展览,也在展示着国共两党长期共处的社会生态,都能起到理性认知中国发展道路的社会效果。 

“南泥湾是个好地方”

    时空变换,斗转星移。昔日的“好地方”如今不再“遍地是牛羊”,但全球苹果最适宜生长区的优势让这里成为全球苹果主产地之一。近年来,这不仅富了老百姓的口袋,还给光秃秃的黄土梁、黄土峁披上了绿衣裳。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这场绿色革命,延安人进一步认识了自然生态的社会价值,也让红色圣地涌起了绿色之旅。吃农家饭、住农家窑、听老红军故事、感受自然生态前后巨变的徒步……远离了时尚,亲近了自然,放松了身心,感受到的却是一个政权生生不已的脉搏。    

    除了老年人的寻踪、学生们的向往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学习等人潮之外,以消闲为主导的白领们如今也开始自驾进行红色圣地的绿色之旅。为此,2010年10月延安市再次召开“延安自驾车营地”修建规划评审会:一个以汽车营地为基本功能,结合延安地方特色,集停车、餐 饮、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地已渐渐明晰起来。    

    凡事预则立。陕西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郭明历说,2010年延安旅游是规划年,也是项目年。计划投资达100亿的南泥湾景区已开始启动,建成后将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农业观光、绿色生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红色旅游的绿意只会愈来愈浓。

    对于绿色和生态的重视早已成为延安的城市战略。行走在延安“三山两河”的城市格局之间,街道的集中整治绿化工程已逐步完成,延河 、南川河两岸绿树成荫,清凉山、凤凰山也成了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山地公园。可以说,遍布于延安山山水水的自然生态,正在构成延安红 色旅游的生态营养库。    

    长期致力于红色旅游研究推广的西北旅游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民说,以往单纯的红色旅游容易让人产生倦意,旅游者只有“乐”了才会有“寓教于乐”的效果。如今红色旅游已开满鲜花,要多从民俗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生态中汲取“生态营养”,让红色旅游开出永恒的生 态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