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行业资讯 > 博鳌亚洲论坛10周年

博鳌亚洲论坛10周年

海南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11-04-12 11:51: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行业资讯
    4月1日中午,博鳌小镇海滨街147号。54岁的博鳌人张祚金,一边忙活着为客人结账一边与记者聊天。他的“老张超市”生意不错,人来人往间,不时有熟人问他在和谁说话,老张平和地用海南话说:“记者。”客人毫不惊奇地笑了笑,拿货走了。

  10年间,博鳌小镇上的店铺业主几乎都接受过国内外记者的采访。小镇的人们不仅对记者应对自如,对老外也已见惯不怪,就像他们本就是小镇的组成。

  渔民洗脚上岸朝九晚五当职员,农户入股公司年终分红做老板,林林总总的中国诸家风味餐饮小店开到博鳌,极具创意的多元文化咖啡馆在小镇恬淡栖身,所有这一切,把这个10年前的小渔村变成了一个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慢慢欣赏的风情小镇。

  从2个家庭旅馆到8家高星级酒店

  世间万事万物,变是不变的法则。10年前,博鳌小镇只有一条小街道,小街两侧是破旧的老房子,店铺只有两三间,十字路口的小杂货店是小镇人买日用品最多的地方。一所小医院,一个镇政府院子,一个小邮局,一个农村信用社和一个农业银行的小网点装修得非常简陋。镇上的餐馆只有两家,规模都不大,一家名叫“海龙王”的餐馆经营着海鲜,另一家海南菜餐馆主营夜宵。此外还有小小的家庭旅馆两家。

  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专家学者会议召开,博鳌将永久落户一个国际性论坛的消息吸引来一位湖南人,从此,博鳌小镇有了第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外地菜馆——“川湘园”。

  如今的博鳌小镇,大小规模不等的超市有10多家,家庭旅馆40多家,开业的五星级标准酒店3家、四星级标准酒店5家,全国各地风味餐馆20多家。

  10年前,博鳌小镇没有幼儿园。而今,两所幼儿园能同时接纳500多个孩子入托。

  小镇上人口原来只有几千人,而今,每个开工的工地都有2000至3000个工人。“镇区面积增加了5倍,人口增长了七八倍。”博鳌镇委书记吴恩泽说。

  在张祚金眼里,小镇这10年最大的变化是卫生状况,整个小镇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就是地价和房价。

  张祚金经营的100多平方米的超市位于小镇主街,这是他10多年前花几千元买下的。他说,比他这超市位置还偏些的地方,现在的地价已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

  张祚金的话一点不假,只要在小镇有一处百八十平方米房产的居民,如今身家都在百万元以上。

  记者从博鳌镇政府得到两个数字:2001年,博鳌人均收入为2306元;2010年,博鳌人均收入为5675元。

  现在的博鳌小镇,基础设施与一个小型规模的城市几乎没有区别,水、电、路完整齐备,电信、消防、排污设施完善。

  从出海打渔种地到拿工资领分红

  海南博鳌水城旅业有限公司老员工钟运兴在这个公司工作整整10年了,他的岗位是游船“博鳌号”驾驶员,人们习惯称他为老船长。

  钟运兴很少向人提起他服务过的客人,因为许多客人名气实在太大了。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和前政要都坐过他的船。

  给众多重量级人物开船服务是一方面,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让钟运兴为能够生长在博鳌感到庆幸。

  钟运兴为博鳌镇东海村人,1990年代还是个地道的渔民,拥有两艘小渔船,每逢渔汛便出海打渔,经常两三个月离家在外。2000年开始,他受聘于琼海旅游观光公司,做了“万泉河1号”的掌舵人。2001年,他与“万泉河1号”(后改为“博鳌号”)一起,开始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服务。

  每天身着工作装,按时上下班,经常可以见到高层官员和知名人士,每月定期领到可观的薪水,各种劳动保险齐全,加班费、奖金一样不少……钟运兴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与钟运兴有着同样感受的是博鳌东屿岛人李既英。1996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李既英像往常一样用自己的1.5吨小木船为往返东屿岛和博鳌镇城区的居民摆渡,海南晓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晓松和他的秘书谢越崇来到岸边,包下了李既英的小木船。连着两天,他们借着这条小木船巡游了东屿岛及附近的山山水水,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后来创立和落户进行前期准备。

  李既英的摆渡生活随着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结束了。2001年9月,李既英所在的东屿岛潭沙村等7个自然村开始搬离东屿岛,在博鳌镇上的移民安置区新置了宅基地。2002年,原东屿村委会成立了琼海博鳌东屿旅游游船有限公司,村民们以他们的34艘小船入伙,并以现金方式参股。李既英当时入了1股,即1万元,成了股东之一。后来他又增股至4股(4万元)。公司股东每年都有分红,去年,李既英得分红利1万多元,加上平时他在公司开游船每月1400元的收入,李既英年可支配收入达3万多元。

  最让李既英满意的还不是这些,搬离东屿岛后,他分得了镇上180平方米的宅基地及住房,加上他1996年自己筹资在镇上购买的120平方米的2层小楼,如今地价房价都已增值不少。

  像钟运兴和李既英这样洗脚上岸的渔民和农民在博鳌有不少,仅博鳌水城旅业有限公司就有10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0%以上。而博鳌的多家高星级酒店、两个高尔夫球场的员工,还有近年新兴地产项目中的员工,很大一部分是博鳌人。

  博鳌的南强村和大乐村还分别做起了生态旅游项目,同样是村民入股,同样是年底分红,农民既当职员又当老板。

  从传统观念到国际化思维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博鳌小镇也因此成为一个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所在。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理事、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博鳌亚洲论坛提高了海南人对外开放的意识和文明程度。

  “论坛给海南带来了自信,尤其是让海南的本地人,开始了国际化思维。”省发改委副主任朱华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谢越崇,海南临高人,海南博鳌水城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开始跟随蒋晓松先生开发博鳌,他陪蒋先生一起走遍博鳌山水,见证了博鳌亚洲论坛从产生动意,到成立大会,再到2010年年会的全过程。

  谢越崇说,论坛成立大会和每届年会除了必要的接待工作,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认真“听”会,当中的受益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

  谢越崇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都受益于博鳌亚洲论坛。

  2008年,谢越崇开始研究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下博鳌旅游的新发展问题。他从博鳌发展战略、品牌建设、市场开发、民俗文化挖掘、旅游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撰写了一大篇《巴厘岛国际旅游开发与博鳌新发展的比较思考》文章,结论是博鳌要面向中国、面向亚洲、面向世界去打造,国际化、生态化、智能化是其定位、根本和发展方向。

  博鳌乐城岛西门村村民王鸿飞去年盖起了两幢新房,新房是两幢复古的琼海民居,在传统风格已日渐减少的同村民居中格外惹眼。

  王鸿飞做过瓦匠、木匠,近年承包种植了100多亩槟榔,收入大幅提升之后,他开始着手新房计划。同分别在香港和澳门生活的两个弟弟沟通后,他决定盖两幢复古建筑,一幢由两个弟弟出资,一幢他自己出资。

  同村的退休教师张光英说,西门村人的观念在变,人们越来越喜欢并欣赏王鸿飞的复古建筑。

  博鳌亚洲论坛的落地,让博鳌人懂得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复古建筑的受宠,恰好是博鳌人国际化思维的缩影。

  10年,博鳌提升了世外桃源的风骨,同时也变成了博鳌人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