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行业资讯 > 数字以外的考量 从小平故里看红色旅游市场

数字以外的考量 从小平故里看红色旅游市场

发布于2005-05-19 09:10:00 | 来源:新华网 | 资讯分类:行业资讯
      红色旅游年的第一个黄金周,四川红色旅游景点首次集中接受市场检验。

  统计数字让人满意:全省26个红色旅游景区(点),七天共接待游客33.27万人次,门票收入560.29万元,分别占21个传统统计景区(点)的25.89%和7.47%。

  数字毕竟过于抽象。于是我们选择全省红色旅游的龙头景区———小平故里,将其在“五一”黄金周的表现回放,并试图通过个例的分析,探寻红色旅游赢得市场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几乎所有人都预计,广安市旅游的高增长会在今年回落。毕竟,小平百年诞辰的纪念高峰已经过去。

  不料,广安旅游却在今年“五一”黄金周站上新高。据该市旅游局提供的数字:7天大假,全市共接待游客44.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7%和5.2%。

  “数字绝对没有水份”,在传给记者黄金周工作总结的同时,广安市旅游局市场科科长贺中福言之凿凿,“今年每个周末的日均游客量上万人,比去年还好。”

  游客:人来了,如何留住?

  汪殊13日晚上到华蓥山时,宾馆里已没有单人间。停车场好几辆旅游大巴,多是成都、重庆的牌照。总台服务员告诉他:“‘五一’以来没歇过。”

  14日,从人丁兴旺的华蓥山到小平故居,摩肩擦背的人流让做旅游快20年的汪殊吃了一惊。

  在小平铜像前献了枝玫瑰,原打算在陈列馆中细细观看的汪殊,最终因为“馆内人太多”逃了出来。“其实像基辛格回忆邓小平这样的录像片,是很值得慢慢看的。”他有些遗憾。

  值得慢慢看———正是小平故居游客量不降反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按国际水准修建的陈列馆,独一无二的展品,川东民居风貌和青山绿水,使小平故居成为国内公认与井岗山、西柏坡齐名的红色旅游龙头。但隐忧已渐渐浮出水面。如果说汪殊的离开是因对环境要求过高,更多游客选择一日游,则是因为广安的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五一”期间,无论是小平故居还是华蓥山,都为留客绞尽脑汁:小平故居的蚕房院子推出养蚕、缫丝、刺绣等游客参与节目;华蓥山则让游客“走一段游击队小道、吃一顿游击队套餐、唱一首华蓥山之歌、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

  “但治标不治本”。白天看园游山,晚上干啥?贺中福举例:一个重庆人开车来广安,晚饭后看完一二十分钟的水幕电影,还可以优哉游哉回家。而重庆游客,占了广安市场的半壁江山。

  促销:下了饵,谁来拉钩?

  在广安市对此次黄金周工作的总结中,市场促销占了很大篇幅。从年初赴重庆促销开始,到节前与媒体联盟。“‘五一’游客量上升,促销功不可没”,贺中福说。

  仍以重庆为例。今年1月8日,广安市政府与重庆市旅游局签订“直通”协议。双方的旅游车、导游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地界。此举对两地旅行社鼓励极大。

  但这又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客源过分集中在成渝两地,中远程市场的开拓明显不足;二是政府层面强力推介之外,旅行社的积极性发挥得不够。

  广安有关人士分析说,去年到深圳旅游促销,当地媒体都很支持,但宣传是一回事,客人想来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饵下了,鱼拢了,谁来拉钩?还得靠旅行社,尤其是中远程游客。

  异地促销,也是广安市旅游局目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两大红色旅游的主力景区中,小平故居管理局是正县级事业单位,与市旅游局平级,促销积极性不太高;华蓥山是企业投资,这几年景区投入过大,促销经费也颇紧张。而依靠财政拨款搞促销,两个方面都有问题,一是钱,二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