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浏览

“河南”得名与珠江无关

[ 2007-07-03 20:30: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广州人习惯称市区的南片为“河南”。新广州人多以为,这主要因为该地处于珠江的南岸而得名。其实,河南的得名与珠江无关。其实,自古以来,广州人对珠江从不称河,而称海。在汉代,珠江河面是现在的八九倍之宽,有“小海”之称,广州人习惯称渡江为“过海”。因此,如果说要以珠江为界而命名,现在的“河南”应该叫“海南”才对。据民俗专家曾应枫介绍,“河南”的得名跟黄河南岸的河南省还真有些关系。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阅读全文(829)

奇丐与将军塘

[ 2007-07-03 20:35: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广州越秀山下大石街北,过去有一个水塘名叫将军塘,说来是与一个奇丐有关。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阅读全文(970)

光孝寺古物——诃子

[ 2007-07-03 20:54: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无天气记录 ]

分类:天下美图[相册] | 评论:1 | 阅读全文(861)

广州唯一的德国教堂

[ 2007-07-05 15:01: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信义路紧挨着芳村联合码头的地方,有一片颇具欧洲气息的破旧老屋,仔细辨识,老屋虽然破旧,外墙雕刻精美的拱券却透露出一股落寞的贵族气质———一百多年前,这座破旧的老屋是一个占地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宏大教堂的主楼,为德国信义会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所建,也是现在广州市内唯一的德国教堂遗址。

  据广州著名文物考古专家陈登贵说,与经济的繁荣几乎是同一时间,很多外国传教士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进入广州传教。芳村的大冲口地区因为交通便利,成为了传教士们的首选。

  在经历了一百年的风吹雨打、“文革”期间一系列人为的摧残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一场莫名的大火之后,现在的信义教堂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只有当年的礼拜堂和钟楼连体的主楼还依稀可辨。而要想了解一百年前的景象,只能去史书中寻觅了。

  根据《广州文物补查成果汇编》记载,这座德国教堂是德国教会在广东的传教总部,始建于清光绪八年,由六幢哥德式建筑和一座哥德式钟楼组合而成,曾称“芳村大钟楼,礼拜堂”。其中六幢哥德式建筑划分为“神学园”(现存的一、二楼)、“传教士楼”(现存的三、四号楼,1991年一场大火烧通了三号楼的楼顶)、“钟楼”(现存的五号楼,尖顶钟楼早已倒塌,只保存礼拜堂)、“办公楼”(现存的六号楼)。其中“神学园”1925年改名为中德中学,是多宝路中德中学的前身。据《芳村文史》记载,凡在该学院毕业可直接升上海同济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就读。

  德国教堂的历史远不止见证了西方文化在广州的传播,虽然没有史料的支持,可是在当地居民的口耳相传中,这里曾经是孙中山领导“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的一个秘密据点和武器收藏处。1902年,时任南粤兴汉大将军府总参谋长的李植生,在德国教堂当“汉文教习”。在德国牧师阿·高力加的支持下,他把德国教堂及附近的肥料公司作为兴中会起义前贮藏武器、粮食等作战物资的场所。1903年,因叛徒出卖,藏身于教堂内的梁慕义等20多人被捕,贮藏的所有物资被查抄,第三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1960年后,德国教堂被改作民居,但自199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三号楼宇的顶层后,教堂被废弃,至今无人居住。现在教堂原建筑物虽尚存,但已破烂不堪,不但钟楼的哥德式尖顶遭破坏,连屋顶都草木丛生,已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不过整体建筑仍气宇不凡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而教堂周边的道路乃至我们今期的主角“信义会馆”,皆以“信义”命名,足见其影响深远。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阅读全文(1130)

古墓谜影--广州南越王墓

[ 2007-07-05 15:03: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古墓里的“宝贝”丝缕玉衣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阅读全文(1379)

广州赋

[ 2007-07-05 15:05: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转贴 | 天气:晴 ]

广州,又名羊城、花城,简称穗,广东省省会。远古时为“百越”人所居。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公元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9郡。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阅读全文(1268)

刘永福三请黄飞鸿

[ 2007-07-05 15:07: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辛亥革命胜利后,广东局势动荡,群雄四起。孙中山先生因势利导,建立广东民军,任命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为民军统帅。

分类:典故民风 | 部落: 同行天下| 评论:1 | 阅读全文(861)

疍民的婚嫁习俗

[ 2007-07-05 21:25: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疍民的婚嫁,据广州市地方志记载,一般不与陆上人通婚,一则受歧视,二则怕被同化。疍民结婚,虽亦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不乏自由恋爱的浪漫色彩,男女青年常常通过对歌形式寻找意中人。如有姑娘待嫁,便在船尾处置一盆花以示招亲。对此,清人陈昙有一首《疍家墩》诗咏道:

  龙户卢余是种人,水云深处且藏身;

  盆花盆草风流甚,竞唱渔歌好缔亲。

分类:典故民风 | 评论:1 | 阅读全文(1178)

广州传统文化

[ 2007-07-05 21:26: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广东音乐,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在演奏上采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20年代初到建国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分类:典故民风 | 评论:1 | 阅读全文(1242)

广州民俗研究的重要著作

[ 2007-07-05 21:28: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一)《异物志》
  作者汉·杨孚(约公元50~150),字孝元,南海郡番禺人(今广州市海珠区下渡村)。汉章帝和汉和帝时,他在当时的京城洛阳任议郎之职。据清人曾钊考究:“议郎历汉末至吴时尚存,盖百余岁人矣,而史志犹称为汉议郎,其不仕吴可知。粤人著作见于史志,以议郎为始,而又享大年、秉忠节如此,其遗书乌可任其散佚无传。”民间传说,他告老还乡时,曾从洛阳带回一棵五鬣松,植于宅前,冬凝瑞雪,一时传为奇闻,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对于此事,古代诗人多有吟咏。唐代许浑诗曰:“河畔雪飞杨子宅,海边花发越王台”;清代陈昙诗云:“议郎宅畔栽松柏,带得嵩阳雪意酣”;屈大均诗云:“能将北雪为南雪,为有苍苍自洛来,松柏至今虽已尽,花田尝见雪花开。”写的就是这件事。

分类:典故民风 | 评论:1 | 阅读全文(1298)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涵之旅
  • 注册日期:2007年05月17日
  • 城市:广州

公告

Welcome to you

您好:

尊敬的客人,欢迎您的到来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1025049 人
  • 创建时间:2007年05月17日
  • 发表文章:394 篇
  • 上传相片:89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3896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