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谜影--广州南越王墓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涵之旅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古墓里的“宝贝”丝缕玉衣
从某种程度上说,丝缕玉衣是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丝缕玉衣是南越王的殓装,共用2291片玉片,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复原后玉衣长1.73米。玉衣的头、脚、手分别有独立的头罩,头顶是一块玉璧,留着小孔,是为了让灵魂出入方便。

  据说,当年在玉衣出土时,丝带早已腐烂,玉片散开,玉衣内外又有许多玉佩和大玉璧,相互层层叠叠压着。在发掘时,从北京来的白荣金师傅制订了一个整取玉衣的方案——竹签名册插取套装法。在玉衣上贴棉纸,分段打石膏加以固定,用薄竹签分别从玉衣两侧之下、紧贴墓室地面逐根往里插入。竹签一根根密排插入,竹签下插入薄板。然后在外围套上一个大木箱,把散乱的玉衣固定在木箱中,再用力把箱体迅速反转过来。这样,整套玉衣连南越王赵昧的遗骸翻了一个身,收藏进木箱里。白师傅把这个箱子带回北京,重新打开,又花了3年时间,才把这套丝缕玉衣重新装配完整。 

  “文帝行玺”金印

  “文帝行玺”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汉代龙纽金印,证明了墓中主人的身份,也反映了南越王称帝的事实。这枚金印上有一条造型奇巧的小龙,弯曲地盘踞在四方形的印上。金龙的腰部向上拱起,形成一个穿孔,刚好可以用丝带穿系。金印的印面刻有篆文“文帝行玺”四个字,证明了墓的主人正是南越国的第二代王——文帝。出土的时候,金印印面沟槽及印台四壁都有碰撞与使用的痕迹,说明这是墓主生前经常使用的东西。在汉代,帝玺一般是白玉螭虎印,“文帝行玺”以龙作玺印之纽,可见南越王是以帝王自居的。

  黄淼章:第一个跳进南越王墓

  ·奇迹·

  1983年6月。

  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西侧的建筑工地,多日来连续作业的推土机轰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声响在某个中午时分突然停止下来,让大榕树上的蝉鸣显得分外聒噪。

  经过3年来的推削,原来海拔49.7 米的象岗山已剩下32米了,山顶部分削去了上截,出现了一块五千多平方米的地皮。“奇怪,这个东西是什么?”一位民工的锄头碰到了硬物,震得虎口发麻。低头向下看,他发现铁锄下露出一方石头。继续向四方扩展,下面居然露出巨大整齐的大石板,一块块连成了片。挖开一条石缝,向下看去,黑洞洞的,似乎是一座地下建筑——这里距离岗顶已经有18米了,怎么会一下子冒出了成片人工砌筑的大石板来呢?

  一切是那么的平凡又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在场的人大多数并未意识到,在岭南“失踪”了两千多年的南越王国,此刻就在他们的脚下,那一铁锄不经意的触碰,揭开了发掘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又是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南越国第二代王陵。

  ·探险·

  52岁的黄淼章现在是广州民间工艺博物馆的馆长。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23年前的那个6月。那个晚上,他成了两千多年来,闯入地下陵墓的第一人。

  “6月9日上午,文管会接到电话,我跟另外两个同事去现场了解情况。从石缝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堵墙,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一个大铜鼎。这个陵墓构建非常严实,过去在岭南地区从未见过,能拥有这么大权力和财力来建造这样的大墓,墓主的身份一定非凡——会不会就是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南越王陵呢?”

  惊喜还未散去,有人又发现了一个让人脊背冒汗的事情:从最宽的石缝向内看去,手电筒照到石室南面有成堆的沙土卸入,有一扇厚重的石门张开了口子。在宽阔的石缝下看到第二道禁闭的石门,但门上的铜铺首只剩了一个,另一扇门的只留下痕迹。本来兴奋的心情一下变得格外沉重,掩埋如此深邃的陵墓,难道已经被盗过了吗?必须要有人下去看看。“当时在现场的人里面,我长得最高最瘦,而且又是考古队队长,这个人非我莫属。”

  一切看起来是如此顺理成章。坐在位于陈家祠的办公室里,黄淼章回忆着那天发生的点点滴滴,表情十分平静,可是23年前的那个夏天的夜晚,他的心情却是相当的激动。

  “6月10日晚上10时整。一根长竹竿从石板缝中伸下了墓室。我身挎手电筒,在同事帮扶下,沿着竹竿慢慢滑下去。顿时,一股腐朽而又潮湿的气味袭面而来。我小心地选好落脚的地方,抬头一望,墓顶由一块大石板覆盖着,但是已经断裂,好像要崩塌下来似的。我惊魂未定,又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原来石墙和墓顶都绘有云纹图形,历经千年仍色彩斑斓。原来我落脚的地方是古墓的前室,它的东西两边还各有一个耳室。有过道通入,过道口的顶石也有较大的错位,看上去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真吓人!

  我跨到东耳室门口,凭借手电筒的光柱,看到一块从室顶上坍塌下来的盖石,它打横斜搁在耳室当中挡住路,室内有斑驳的大铜壶,有倒卧一旁的铜钫,还有铜提筒等。石墙脚下,铜编钟、石编磬一件件整齐地排列着,编钟上还见到已经朽坏的漆木架的残痕……瞬间我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里的墓主好像刚刚离去,悠扬的钟乐声还依稀在室中回荡!从我的经验判断,大墓下葬以后还没有人在我之前涉足过,古墓还没有被盗!”

  这样的发现让黄淼章惊喜万分,汉朝人事死如同事生,厚葬传统根深蒂固,汉朝的陵墓大多珍藏奇珍异宝,所以90%以上都被盗过,如今发现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陵墓,实在是太难得了。

  “接着我又小心翼翼地转向西耳室,见到过道口排满了器物,根本不能进入。那里有几十个小铜鼎,捆缚成属的铜勺、成堆的小陶罐,小陶鼎在过道口整齐地排列着……北面还有一道石门,门板有云纹彩画,我从门缝往里看了一下,什么也看不到,推一下,动也不动。我意识到这两个耳室里一定埋有更多的宝藏。真想不到,我居然在这个晚上,成了这座封闭两千多年古墓的第一位不速之客,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最后,黄淼章小心地从东耳室钟架下面取了一个铜钟,前室拿了个玉璧,再从西耳室过道口取了一个陶罐的盖子,并记住了它们的位置,准备重返“人间”,而同事在上面早就等急了。

  就这样,作为两千年来第一位访客——广州考古队成员黄淼章,在象岗古墓内停留了十几分钟,然后“恋恋不舍”地被同事从板缝口拉了上来。

  ·挖掘·

  黄淼章笑着说,之后的一个晚上,他到一个朋友家探访,其中有一位就住在象岗山旁边,他正在给大家讲他“亲眼”所见的一位如何魁梧的壮士,如何只身进入古墓探险,还添油加醋地说墓中有毒箭、飞刀等各种机关。还说墓中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说的人越侃越起劲,听的人也是津津有味,黄淼章只觉哭笑不得。

  问起黄淼章,当时只身下墓时是否害怕过,他轻描淡写地说,没有。他从来都不相信那些关于陵墓中暗器和咒语之类的传闻。“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年轻?反正我唯一有点儿担心的是地下的结构,可能会因为时间久远变得松散,不过,这样的想法也是一闪而过。我是队长,我必须要下啊!而且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南越王陵墓重见天日,实在是太幸运的事。”

  两个月后,经过必要的前期筹备,挖掘工作正式展开。又是4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南越王墓中1000多件(套)文物浮出地面。

  在这其中,大多数是玉器与青铜器。仅仅玉器这一部分,其精美的图案足以令今天的工艺师们感到惭愧,如果不是胸中有宏图,如果不是有精湛的技艺,又如何能够将玉石打磨得如此精致?馆藏中还有很多展示当时生活场景的用具,全面地展示了南越国的生活场景。印有“蕃禺”二字的铜鼎,证明广州建城已有2210多年的历史,是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证;“赵昧”私章以及“文帝行玺”的出土,验证了南越王国第二代王的真实姓名,指出史书上的误漏之处;平板玻璃的发现,是研究中国玻璃制造业历史的珍贵线索;阿拉伯风格的银盒,也成为古代海上贸易的物证……

  这里是如此巨大的一个宝藏,历史学家看到历史,艺术家看到艺术,普通的你我看到的是生活。

分类:精彩广州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1379)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涵之旅
  • 注册日期:2007年05月17日
  • 城市:广州

公告

Welcome to you

您好:

尊敬的客人,欢迎您的到来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1025049 人
  • 创建时间:2007年05月17日
  • 发表文章:394 篇
  • 上传相片:89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3896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