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望海峰徒步之旅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wtsqclxs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朝拜完碧山寺出来,准备步行朝东台,容闻师傅领我们前行,经过东台沟村,沿着小河绕来绕去逆水而行,师傅想得很周到,给我们每人捡了一根木棍,以备爬山时使用,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来到了东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崖险峻,风光独好,沉默的大山,碧绿的青草,那紫色、黄色、兰色……的小花,娇柔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牧放的牛群,自由的在草甸上吃草,牛犊欢快的围着牛妈妈嬉戏,不时发出 “哞…哞…”的叫声,回荡于山谷之间,山坡间的松林里,传来翠鸟悦耳的啼鸣,仿佛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山脚下路相对要平缓一些,我们担心五岁的容易阳爬不动,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结果孩子上山比我们还轻快,我们走一会儿就感觉气喘吁吁。爬上一个小山包,地貌从高山草甸变化到高山苔原,不知道是山洪冲刷下来,还是风霜侵蚀裸露无数大块的石头,把山坡堆成采石场一般,石头上都有苍白的斑斑苔痕,石缝中又长出些绿色、橘红色的植物。这段路很不好走,山坡又险又陡,石头还踩不稳。爬一阵休息一下,回头望走过的路,已经很模糊,拿出望远镜,举目四望,远处的公路犹如一条飘带,云绕在青山绿水间。山上的气候变化比较快,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瞬间就成了阴云密布,云雾就在我们的身边,捶手可得,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容闻师傅领着两个孩子前行,我们紧跟其后,仅有几步之遥,却视而不见,大山及周围的空间都隐没在云雾中,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高。只知道,山顶就在前边。每走一步都是在向它靠近。乱石坡走过后,是更陡的草坡,一阵小雨轻轻的落了下来,师傅给我们的棍子派上大用场,拄着棍给人有来自大地母亲的支撑力,喘气的时候再不能坐在湿滑的草地上,双手紧紧地抓着棍喘息。眼前没有明显的路,我们只能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我在想,自然之法,亦是人生之法,有阳光明媚、有阴霾密布,有阴晴圆缺、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无不契合于佛法中的合相之法,释一相而知万相,视万相无不为一合相。   小雨淋湿了我们的衣衫,与汗水的融合使身有黏呼呼的感觉,心中思想自然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砺练和考验。轻轻的微风吹过,风挽着云雾的手,慢慢的离开我们,天气又由暗转明,太阳又露出笑脸,看着远去的云团,就像是菩萨撒净的杨柳枝,将甘露洒向自然的大花园,滋润着万物;再看身边的草木,英姿勃发,携珠含翠,生机盎然。   在山坡的陡缓间,感觉已经上了三个大的台阶,经过一段平缓的山梁,看见远处山头的荆棘林上晾着绛红色僧衣,用望远镜一看,果然是僧衣,我们欲前去礼拜供养,转告师傅,师傅说是闭关修行的僧侣,不要打扰他们的宁静。能到这里来闭关,多数是已经有了境界的大师傅,可能还有证罗汉果师傅的呢。我们怀着恭敬心,远远的对闭关的师傅们三拜,乞求师傅们成就后早日回归娑婆,度化众生。   稍息调整后,继续前行,走完这个岭又到陡峭的山脚下,这里的植被明显比下面的好,也许是山高人迹罕至的缘故吧,师傅鼓励我们说,翻过这座山再翻一个岭就到东台了。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已经在山上爬了四个小时,自备的矿泉水所剩不多,饥饿感不时的袭来,抱怨自己欠妥善地考虑,准备不足,对困难的程度估计不够,再向上爬时,明显的感觉体力不支,不知是高度的原因,还是身体的原因,感觉心慌气短,头一阵阵的发晕,有恶心呕吐的前兆和感觉,实在是支持不住了,就顾不得许多了,席地而坐,喘着粗气,爱人走过来拉着我被冻得冰凉发抖的手,看着我青紫的嘴唇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可能是身体长时间不运动,突然要承受如此大的运动量,一下子适应不了,加之爬山身体消耗比较大,出现低血糖反映,可是上山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也就没有准备食物,给小孩带的水果糖仅剩下最后一颗,爱人拿出糖让我吃,我想孩子想要吃了怎么办,我说先问问孩子,结果孩子就是要吃,无奈爱人就将糖咬成两半,给孩子一半,一半给我吃。这颗糖是师父接缘的,口含着水果糖心中感慨万千,在这关键时刻,它成了我如救命般的补给,使我的身体迅速得到了恢复。看着蓝色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悠悠的白云,碧绿的大山,呼吸着清馨的空气,幻想着若能与山风和飞鸟为舞、与青山和白云做伴的感觉,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呀。爱人要背我的行囊,想为我减轻负担,我执意不肯,爱人跟在我的身后,生怕我再有什么不舒反应,不断的叮咛我累了就休息,就这样心中不断的称念着文殊菩萨的名号,五步一停、八步一歇的向山顶缓慢移动着,师傅带着两个孩子走在前面,将我们两个大人远远的落在后面,原来还担心孩子体力弱爬不动,现在相反是我的体力不支。越向上爬,气温越来越低,山风愈来愈大,每人加了件衣服,这时太阳躲进了云彩中,天色渐渐阴暗下来,气温俱降,御寒的衣服仿佛如薄纱般的透风,不断的爬山身体还有热量释放出来,一旦停下来感觉就特别的寒冷,在山风的催促下,喘息的时间就减少了,从而加快了攀登的速度,这时,风卷着浓浓的云雾向我们袭来,一道闪电从空中划过
朝拜完碧山寺出来,准备步行朝东台,容闻师傅领我们前行,经过东台沟村,沿着小河绕来绕去逆水而行,师傅想得很周到,给我们每人捡了一根木棍,以备爬山时使用,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来到了东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崖险峻,风光独好,沉默的大山,碧绿的青草,那紫色、黄色、兰色……的小花,娇柔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牧放的牛群,自由的在草甸上吃草,牛犊欢快的围着牛妈妈嬉戏,不时发出 “哞…哞…”的叫声,回荡于山谷之间,山坡间的松林里,传来翠鸟悦耳的啼鸣,仿佛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山脚下路相对要平缓一些,我们担心五岁的容易阳爬不动,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结果孩子上山比我们还轻快,我们走一会儿就感觉气喘吁吁。爬上一个小山包,地貌从高山草甸变化到高山苔原,不知道是山洪冲刷下来,还是风霜侵蚀裸露无数大块的石头,把山坡堆成采石场一般,石头上都有苍白的斑斑苔痕,石缝中又长出些绿色、橘红色的植物。这段路很不好走,山坡又险又陡,石头还踩不稳。爬一阵休息一下,回头望走过的路,已经很模糊,拿出望远镜,举目四望,远处的公路犹如一条飘带,云绕在青山绿水间。山上的气候变化比较快,刚刚还是阳光明媚,瞬间就成了阴云密布,云雾就在我们的身边,捶手可得,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容闻师傅领着两个孩子前行,我们紧跟其后,仅有几步之遥,却视而不见,大山及周围的空间都隐没在云雾中,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高。只知道,山顶就在前边。每走一步都是在向它靠近。乱石坡走过后,是更陡的草坡,一阵小雨轻轻的落了下来,师傅给我们的棍子派上大用场,拄着棍给人有来自大地母亲的支撑力,喘气的时候再不能坐在湿滑的草地上,双手紧紧地抓着棍喘息。眼前没有明显的路,我们只能手脚并用地往上爬。我在想,自然之法,亦是人生之法,有阳光明媚、有阴霾密布,有阴晴圆缺、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无不契合于佛法中的合相之法,释一相而知万相,视万相无不为一合相。


  小雨淋湿了我们的衣衫,与汗水的融合使身有黏呼呼的感觉,心中思想自然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砺练和考验。轻轻的微风吹过,风挽着云雾的手,慢慢的离开我们,天气又由暗转明,太阳又露出笑脸,看着远去的云团,就像是菩萨撒净的杨柳枝,将甘露洒向自然的大花园,滋润着万物;再看身边的草木,英姿勃发,携珠含翠,生机盎然。


  在山坡的陡缓间,感觉已经上了三个大的台阶,经过一段平缓的山梁,看见远处山头的荆棘林上晾着绛红色僧衣,用望远镜一看,果然是僧衣,我们欲前去礼拜供养,转告师傅,师傅说是闭关修行的僧侣,不要打扰他们的宁静。能到这里来闭关,多数是已经有了境界的大师傅,可能还有证罗汉果师傅的呢。我们怀着恭敬心,远远的对闭关的师傅们三拜,乞求师傅们成就后早日回归娑婆,度化众生。


  稍息调整后,继续前行,走完这个岭又到陡峭的山脚下,这里的植被明显比下面的好,也许是山高人迹罕至的缘故吧,师傅鼓励我们说,翻过这座山再翻一个岭就到东台了。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已经在山上爬了四个小时,自备的矿泉水所剩不多,饥饿感不时的袭来,抱怨自己欠妥善地考虑,准备不足,对困难的程度估计不够,再向上爬时,明显的感觉体力不支,不知是高度的原因,还是身体的原因,感觉心慌气短,头一阵阵的发晕,有恶心呕吐的前兆和感觉,实在是支持不住了,就顾不得许多了,席地而坐,喘着粗气,爱人走过来拉着我被冻得冰凉发抖的手,看着我青紫的嘴唇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可能是身体长时间不运动,突然要承受如此大的运动量,一下子适应不了,加之爬山身体消耗比较大,出现低血糖反映,可是上山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也就没有准备食物,给小孩带的水果糖仅剩下最后一颗,爱人拿出糖让我吃,我想孩子想要吃了怎么办,我说先问问孩子,结果孩子就是要吃,无奈爱人就将糖咬成两半,给孩子一半,一半给我吃。这颗糖是师父接缘的,口含着水果糖心中感慨万千,在这关键时刻,它成了我如救命般的补给,使我的身体迅速得到了恢复。看着蓝色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悠悠的白云,碧绿的大山,呼吸着清馨的空气,幻想着若能与山风和飞鸟为舞、与青山和白云做伴的感觉,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呀。爱人要背我的行囊,想为我减轻负担,我执意不肯,爱人跟在我的身后,生怕我再有什么不舒反应,不断的叮咛我累了就休息,就这样心中不断的称念着文殊菩萨的名号,五步一停、八步一歇的向山顶缓慢移动着,师傅带着两个孩子走在前面,将我们两个大人远远的落在后面,原来还担心孩子体力弱爬不动,现在相反是我的体力不支。越向上爬,气温越来越低,山风愈来愈大,每人加了件衣服,这时太阳躲进了云彩中,天色渐渐阴暗下来,气温俱降,御寒的衣服仿佛如薄纱般的透风,不断的爬山身体还有热量释放出来,一旦停下来感觉就特别的寒冷,在山风的催促下,喘息的时间就减少了,从而加快了攀登的速度,这时,风卷着浓浓的云雾向我们袭来,一道闪电从空中划过,远出传来沉闷的隆隆雷声,仿佛是佛菩萨圣驾在空中游观,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我们,让我们劳其肌肤,洗去凡尘,我们感到无比的殊胜。雾气越来越重,天色昏暗,雨滴淅淅沥沥的飘落下来,我们心中急切的盼望着快点爬上山顶,但是,腿就是不听指挥,脚下踩着松软湿滑的草甸,爱人辛苦的搀扶着我,怕我脚下有所闪失,我亦成了爱人的支撑,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依存,相携而行的共命惬意,是不可言状的。雨越下越大,大雨的瓢泼给爬山增添了更为浪漫的气氛,在极度疲劳与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头脑中产生了幻觉,我急促地喘着气,口中喃喃地说,有两个菩萨,一个在前面牵着我的心,一个在后面推着我的身体前行,脚下仿佛也有了力量,在亦真亦幻的感觉中终于爬上了山顶。


  到了山顶,风小了,雨也停了,那雨仿佛只为让我们领略一下雨中登东台的乐趣,雨伴着云彩象特邀嘉宾般地匆匆的走过。云去雨收,灰暗的天空亮了起来。长空若洗,仿佛是云彩将太阳的余晖折射过来,抬头看见东台的影子,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在通往东台的卧龙脊上,有一处古迹,有基石及一些刻有佛像浮雕圆形巨石,凌乱的散落在旷野上,相信它们有曾经的辉煌,随着时间的流失,使它们荣华不再,是自然的摧残?还是人为的破坏呢?佛菩萨在播种文明与和谐,以众生喜闻乐见的种种形式演绎宇宙自然之法,教化芸芸众生,她是善良的人们心中崇高的敬仰。爬上通往东台的山领,如行走在巨龙的龙脊,向东台仰起的龙头走去,每一步都是轻盈的碎步,只怕惊醒脚下的卧龙,尽管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没有避过突入其来的暴风骤雨的洗礼,尔时,电闪雷鸣,云雾聚集,风列雨倾,刚刚浮现在眼前的东台,隐匿于云雾之中,还好脚下的路清晰可辨,心里没有爬山时的紧张气氛,而是充满无限的喜悦之情,充满征服自然、征服自我的愉悦,在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感受。我们在一步步的接近东台,心中居然萌发出要在飘泊的大雨中咆哮出胸中的愉悦之念,只有以吟唱佛菩萨的名号释怀。待爬上东台的路基的时候,真想就地躺下去,打一个滚,做一个五体投地的大拜。这时风停了,雨亦小了,拾阶走上东台的大殿,跪在智慧文殊菩萨的脚下,悲喜交加,长久的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间潸然泪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东台亦名望海峰,海拔两千九百九十六米。《清凉山志》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就是东台望海峰之名的由来。望海寺正殿供奉聪明文殊像一尊,铜像通高约两米,金碧辉煌,令人敬仰。重建的望海楼。巍然壮丽,极为壮观。登上望海楼,极目到海瀛。 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着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沉浸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观仰礼拜完诸佛菩萨,由于我们淋透了衣服,冻得我们浑身打哆嗦,容闻师傅将我们领到知客的接待室,知客师傅热情的接待我们,为我们倒上清香的热茶,他见我们淋湿了衣服,主动为我们拿来了棉大衣。使人由衷的感动,披在身上暖在心里,雨继续下着,又陆续来了几个东北的同修,衣服也和我们一样淋湿了,但是没有那么多棉大衣了,容闻师傅就将棉大衣让给后来的同修,在推来让去间感觉到师傅博大无我的胸怀。师傅知道我们又饥又冷,联系斋堂的师傅为我们做饭。知客师傅问我们是否要住宿,我们考虑要是能下山是最好的,一来我们没有带换洗的衣服,二来我们担心小孩淋雨感冒发烧怎么办。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师傅,师傅就联系山下的轿车,让车上来将我们接下山去,师傅担心山上雾比较大车上来需要很长时间,过了一会儿,斋堂的师傅做好了饭,师傅领我们到斋堂用斋饭,我们与东北来的同修在一起用斋,斋堂很洁净整齐,两排朱红色的桌子面对面一字排开,每两个碗整齐等距离的跌叩在桌上,旁边放上一双筷子。斋饭是米饭和馒头,炒的菜是土豆片,每人分半碗菜一碗米饭,菜已经分完了,米饭还有剩余,我们狼吞虎咽的吃饭,饭菜的清香馨人肺腑,克制不住饥饿感及食物馨香的诱惑,贪婪的再盛了第二碗饭,食完意犹未尽,又接连吃了两个馒头,吃完饭,师傅领我们到伙房,在炙热的火炉旁烤被大雨淋湿的衣服,师傅想得如此周到,使我们感觉温暖从心中冉冉升起。正在烤火间,听到外面有汽车的声音,师傅出外观看,果然是师傅联系的车到了,我们就赶快收拾行李,归还知客师傅为我们御寒的大衣,拜谢完知客师傅告别同修,坐上师傅为我们叫来的轿车下山,但留下了未能观东瀛日出海上盛景的遗憾。


  在回台怀镇的山路上,车经过一段山涧泥泞的道路,然后就到了公路上,心境也为之开阔爽朗起来,司机师傅说刚上来有一段路雾很大,能见度仅能看出几米远,有一段还落雪了。我想五台山真是太神奇了,六月天还落雪,真成了清凉世界。我们徒步朝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那种心灵上的感悟与宁静。当真正的大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让人无不为山的磅礴、绵延、层叠的博大气势而震惊,山的辽阔和深沉会让你梦萦魂牵,山的气象变化让你琢磨不透,感叹自我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然而,当我们踏上山颠的时候,山又是那么像巨龙一样驯伏在我们的脚下,你就会感受和体会到无尽的胜利者和征服者的愉悦与快乐。这不正是我之所求吗?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416)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wtsqclxs
  • 注册日期:2010年08月05日
  • 城市:五台山

公告

五台山青春旅行社竭诚为您服务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16327 人
  • 创建时间:2010年08月05日
  • 发表文章:14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828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