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文化的审美观念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ss0773c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应该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其中有奇石文化的开发,通过奇石文化,丰富旅游文化,推动海南旅游景区文化建设。“奇峰秀天下”的铜鼓岭,融奇山怪石、珍稀动物、文化遗存、田园风光和海洋观光为一体,既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大自然生物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属海南省综合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大自然造就的“飞醉唐洪”的海洋石头动物公园,经千万年浪击风蚀,形成熊蹲虎踞、龟伏鹏翔等神似貌真的自然海滨雕塑世界。 人说:“园林无石不美,家居无石不雅。”在海南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在众多的爱石、藏石者的共同努力发掘下,藏石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时尚。在三亚的天涯海角,矗立着两块世界知名的石柱,形成了独有的旅游景点标志,应该说,三亚今日的旅游业繁荣是与这两块石头分不开的。海南名山大川众多,奇石资源丰富。在三亚的天涯海角,有高大挺拔壮观的花岗石群;万宁有堪称中国一绝的东山石;东方、五指山有著名的黄蜡石;还有昌化江的卷纹石、琼海的黑卵石等。 藏石家贾祥云说得好:石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在地球上几乎无所不在,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石头又几乎无所不包。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从远古走来,陪伴人类一直走向未来,形成源远流长的石文化。奇石文化,又称为赏石文化,是以奇石为审美对象的文化,反映旅游文化。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黄山石》讴歌了奇石的美,认为奇石对山水美的形成作用举足轻重。他认为,明清游人的笔记,游览黄山,要谈到“三奇”:云、松、石。确实,黄山的景点好多与石头有关,“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猴子捧桃”、“鲫鱼背”等,真是无石不成景。 奇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奇石审美的文章不少,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喜欢奇石,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写了不少歌咏石头的诗文。人类将石头作为美的欣赏对象,与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观点是一致的。德国伟大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在他的《批判力批判》上卷中说:“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艺术”。康德列举石头为例:“很多矿物结晶体,如坭石、血石、霰石等常常表现出非常美的形象,像艺术所梦想追索的。” 自古以来,人们与山水泉石相依相伴,视山水泉石为安身立命之所。人们以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泉石视为实用对象、崇拜对象、审美对象,对其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将自然山水泉石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赏石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观石“畅神”的境界。借以开启智慧、抒发性灵、清解愁闷、创造意境,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达到天人相际,物我两忘,出神入化的境界。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应该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其中有奇石文化的开发,通过奇石文化,丰富旅游文化,推动海南旅游景区文化建设。“奇峰秀天下”的铜鼓岭,融奇山怪石、珍稀动物、文化遗存、田园风光和海洋观光为一体,既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大自然生物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属海南省综合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大自然造就的“飞醉唐洪”的海洋石头动物公园,经千万年浪击风蚀,形成熊蹲虎踞、龟伏鹏翔等神似貌真的自然海滨雕塑世界。

人说:“园林无石不美,家居无石不雅。”在海南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在众多的爱石、藏石者的共同努力发掘下,藏石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时尚。在三亚的天涯海角,矗立着两块世界知名的石柱,形成了独有的旅游景点标志,应该说,三亚今日的旅游业繁荣是与这两块石头分不开的。海南名山大川众多,奇石资源丰富。在三亚的天涯海角,有高大挺拔壮观的花岗石群;万宁有堪称中国一绝的东山石;东方、五指山有著名的黄蜡石;还有昌化江的卷纹石、琼海的黑卵石等。

藏石家贾祥云说得好:石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在地球上几乎无所不在,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石头又几乎无所不包。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从远古走来,陪伴人类一直走向未来,形成源远流长的石文化。奇石文化,又称为赏石文化,是以奇石为审美对象的文化,反映旅游文化。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黄山石》讴歌了奇石的美,认为奇石对山水美的形成作用举足轻重。他认为,明清游人的笔记,游览黄山,要谈到“三奇”:云、松、石。确实,黄山的景点好多与石头有关,“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猴子捧桃”、“鲫鱼背”等,真是无石不成景。

奇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奇石审美的文章不少,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喜欢奇石,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写了不少歌咏石头的诗文。人类将石头作为美的欣赏对象,与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观点是一致的。德国伟大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在他的《批判力批判》上卷中说:“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艺术”。康德列举石头为例:“很多矿物结晶体,如坭石、血石、霰石等常常表现出非常美的形象,像艺术所梦想追索的。”

自古以来,人们与山水泉石相依相伴,视山水泉石为安身立命之所。人们以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泉石视为实用对象、崇拜对象、审美对象,对其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将自然山水泉石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赏石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观石“畅神”的境界。借以开启智慧、抒发性灵、清解愁闷、创造意境,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达到天人相际,物我两忘,出神入化的境界。

分类:旅游资讯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533)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ss0773c
  • 注册日期:2010年02月25日
  • 城市:桂林

公告

--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25035 人
  • 创建时间:2010年02月25日
  • 发表文章:23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1214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