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声、质疑声,此起彼伏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ss0773c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教授表示:“这种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联姻’的‘产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专家理性肯定相比,对地方政府而言,这种积极意义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经济效益,因此,有关地方也最喜欢用“数据”说话。据了解,除了《印象·刘三姐》外,其他一些山水实景演出也有不错的经济回报。例如,截至2009年3月,《印象·丽江》累计演出1300多场,销售门票100多万张。 “到了这个阶段,即使没有张艺谋,也会有刘艺谋、王艺谋出来,这是丰富旅游‘夜间活动’的需要,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质疑声,我们也必须要直面。”山东大学旅游系副教授许峰如是说。 据了解,这些实景演出基本都是“大手笔”,也被许多网友质疑为“烧钱”之举。张艺谋的多部“印象”演艺都是过亿投资;据悉,新近陈凯歌打造的《希夷之大理》耗资2亿元,而冯小刚“挑大梁”的《印象·北部湾》也投资1.5亿元…… 毫无疑问,高投入之后,紧接着就是高门票。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大型实景演出的门票基本都在150元以上。例如,《印象·西湖》最高票价是1万元,最低是220元。名气相对不大的三亚《浪漫天涯》最低门票也有180元。此前,有媒体更是爆出,由于《印象·海南岛》票价过高,当地市民和普通游客都称“看不起”。 复制痕迹明显、没有更多的新意,这也被很多人所诟病。李明德教授明确表示:“我反对追风式的实景演出,都‘印象’就没印象了,大同小异的演出模式很容易让游客失去兴趣。”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印象·刘三姐》不再打实景牌、印象牌,而是强调自己是‘第一部’。这种营销方式的转变折射出的正是现在市场上此类复制品太多。我还想做个提醒,由于是以山水为背景进行布景和造景,而且工程都挺宏大,施工中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然而,冒了诸多风险打造出来的山水实景演出是否都能成为旅游业的“强心剂”?或者,是否每个城市都适合走这条路?这个问题,更是需要直面的。在帖子中,姜宗福就指出:“事实上,从《印象·西湖》开始,包括《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等,其‘印象’系列已经开始赔钱。《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的观众人数、演出收入统计等是轻易可查的。但在之后的《印象·西湖》等除了投入1亿元至2亿元外,几乎找不到‘收入’、‘盈利’的新闻通告”。 实景演出,何时转身“未来的山水实景演出会更红火,也会有更多的地方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可预见的趋势,然而同质产品也存在着较高的市场淘汰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加深对这种演出形式的理解,多换几条路走走。”李明德这样指出。 在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他们对“山水实景演出”的定义:“它将真山水、真生活、真情感渲染升华,进入审美的境界,转化为艺术。实景演出将真实的地貌环境转化为演出场地,将当地人和他们的日常生产、民俗民风、生活行为等转化为艺术素材。” 这种理解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然而转入实践操作层面,“印象大腕”们走的唯一路向就是“大”。媒体人何东曾讽刺:“印象系列其实就是团体操”。采访中,不少专家都指出,放弃人海战术不失为一条路子,靠密密麻麻的演员营造气势,实是缺少创意的表现。 李明德认为,这种演出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多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样才有持续生命力。而且这样既节省长久运营中的相关费用,也能带来震撼效果,《阿凡达》走红就是一个硬道理。 对此,业内专家刘思敏早在2007年就撰文总结了张艺谋商业电影的兵马俑模式,被新浪评论、光明观察等著名网站品牌栏目广泛转载。他表示:“‘印象’系列无非是旅游演出版的‘兵马俑模式’———冲击人们视觉的武器,其实就是时而艳丽的红,时而变换成浓重的蓝,时而又……的所谓如诗如梦的色彩视觉大变幻。本身应作为背景、烘托气氛的色彩,异化为演出中一个实实在在的主角。套用‘兵马俑模式’、蔚为壮观的贴牌‘印象’系列,其艺术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又有多大呢?‘印象’系列或许试图开创艺术领域之‘麦当劳’模式。然而,它真的一定会像餐饮行业那样获得持续的成功吗?”在这方面,许峰也认为:“在打造这些演出时,也要学会换个思路。可以加强故事性和情节性,突出个人性、人文性的东西,变粗糙为细腻。”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教授表示:“这种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联姻’的‘产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专家理性肯定相比,对地方政府而言,这种积极意义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经济效益,因此,有关地方也最喜欢用“数据”说话。据了解,除了《印象·刘三姐》外,其他一些山水实景演出也有不错的经济回报。例如,截至2009年3月,《印象·丽江》累计演出1300多场,销售门票100多万张。

“到了这个阶段,即使没有张艺谋,也会有刘艺谋、王艺谋出来,这是丰富旅游‘夜间活动’的需要,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质疑声,我们也必须要直面。”山东大学旅游系副教授许峰如是说。

据了解,这些实景演出基本都是“大手笔”,也被许多网友质疑为“烧钱”之举。张艺谋的多部“印象”演艺都是过亿投资;据悉,新近陈凯歌打造的《希夷之大理》耗资2亿元,而冯小刚“挑大梁”的《印象·北部湾》也投资1.5亿元……

毫无疑问,高投入之后,紧接着就是高门票。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大型实景演出的门票基本都在150元以上。例如,《印象·西湖》最高票价是1万元,最低是220元。名气相对不大的三亚《浪漫天涯》最低门票也有180元。此前,有媒体更是爆出,由于《印象·海南岛》票价过高,当地市民和普通游客都称“看不起”。

复制痕迹明显、没有更多的新意,这也被很多人所诟病。李明德教授明确表示:“我反对追风式的实景演出,都‘印象’就没印象了,大同小异的演出模式很容易让游客失去兴趣。”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印象·刘三姐》不再打实景牌、印象牌,而是强调自己是‘第一部’。这种营销方式的转变折射出的正是现在市场上此类复制品太多。我还想做个提醒,由于是以山水为背景进行布景和造景,而且工程都挺宏大,施工中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然而,冒了诸多风险打造出来的山水实景演出是否都能成为旅游业的“强心剂”?或者,是否每个城市都适合走这条路?这个问题,更是需要直面的。在帖子中,姜宗福就指出:“事实上,从《印象·西湖》开始,包括《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等,其‘印象’系列已经开始赔钱。《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的观众人数、演出收入统计等是轻易可查的。但在之后的《印象·西湖》等除了投入1亿元至2亿元外,几乎找不到‘收入’、‘盈利’的新闻通告”。

实景演出,何时转身“未来的山水实景演出会更红火,也会有更多的地方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可预见的趋势,然而同质产品也存在着较高的市场淘汰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加深对这种演出形式的理解,多换几条路走走。”李明德这样指出。

在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他们对“山水实景演出”的定义:“它将真山水、真生活、真情感渲染升华,进入审美的境界,转化为艺术。实景演出将真实的地貌环境转化为演出场地,将当地人和他们的日常生产、民俗民风、生活行为等转化为艺术素材。”

这种理解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然而转入实践操作层面,“印象大腕”们走的唯一路向就是“大”。媒体人何东曾讽刺:“印象系列其实就是团体操”。采访中,不少专家都指出,放弃人海战术不失为一条路子,靠密密麻麻的演员营造气势,实是缺少创意的表现。

李明德认为,这种演出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多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样才有持续生命力。而且这样既节省长久运营中的相关费用,也能带来震撼效果,《阿凡达》走红就是一个硬道理。

对此,业内专家刘思敏早在2007年就撰文总结了张艺谋商业电影的兵马俑模式,被新浪评论、光明观察等著名网站品牌栏目广泛转载。他表示:“‘印象’系列无非是旅游演出版的‘兵马俑模式’———冲击人们视觉的武器,其实就是时而艳丽的红,时而变换成浓重的蓝,时而又……的所谓如诗如梦的色彩视觉大变幻。本身应作为背景、烘托气氛的色彩,异化为演出中一个实实在在的主角。套用‘兵马俑模式’、蔚为壮观的贴牌‘印象’系列,其艺术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又有多大呢?‘印象’系列或许试图开创艺术领域之‘麦当劳’模式。然而,它真的一定会像餐饮行业那样获得持续的成功吗?”在这方面,许峰也认为:“在打造这些演出时,也要学会换个思路。可以加强故事性和情节性,突出个人性、人文性的东西,变粗糙为细腻。”

分类:旅游资讯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536)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ss0773c
  • 注册日期:2010年02月25日
  • 城市:桂林

公告

--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25035 人
  • 创建时间:2010年02月25日
  • 发表文章:23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1214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