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9772' limit 1丛维熙高原行手记——山的图腾_青海西宁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丛维熙高原行手记——山的图腾

丛维熙高原行手记——山的图腾

青海省康辉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07-09-04 11:23: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西宁

  飞机没有在西宁降落之前,我俯视弦窗外连绵不断的莾莾群山时,已经心跳加速。弦窗下视线所及的地域,除了山还是山。尤其奇妙的是,这里的山颜色各异:有红山,有绿山,有黄山,有紫山,有青山;还有在山表上,如同长着一层藓苔似的乳白色的银山。在没走下飞机时,我已然认定青海是个大山的王国了。   

  下了飞机,更觉青海山川的奇伟瑰丽,你无论走到哪儿,大山都与你结伴而行,让你感到它的王者风范。活了大半辈子的我,看过的山不能算少了;特别是二十年的漂泊生涯,我像风中一片落叶一样,曾穿越过中国的许多座高山大岭,但是当我走进青藏高原之后,这里的奇峰峻岭和大山中条条深邃的沟壑,像大山头上的皱纹似的,对来者述说着它的岁月沧桑,还使我的心灵受到阳刚的洗礼之余,引起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如果让我将其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昔日看到过的名山大川,无论多么雄险奇秀,都是山的车、马、相、士—————山的“老帅”和山的真正原始鼻祖,在中国版图中的青海。   

  孕生这样的感悟,绝非出自文人的浪漫幻觉,而是青藏高原的山峦,像美酒那般迷醉了我的感官神经。一天,我们乘车沿红色山谷间的栈道,盘旋而进去寻觅黄河的源头时,山路侧旁皆为红色的高山峻岭,车子行驶于其中,如同盘旋在燃烧的火焰之中,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难怪友人邓友梅在行车途中,看见山上耸立着的一块充满曲线美的红石时,立刻赋予了它“人”的生命,友梅诙谐地向文友们喊道:“看呐!那是诗人舒婷,在山巅上向大地吟唱她的新诗呢。”   

  这个比喻可谓天衣无缝,因为那天南国女诗人舒婷,刚好上身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亭亭玉立之姿,颇像大山峰顶上那块婀娜多姿的红石。舒婷对此并没给予反驳,她的目光恋慕于窗外的大山,她倾吐的感言是:“人在旅途中,已是美的享受。”她的喃喃之语,如同给大山定位的箴言,一语道破了高原上红色大山诱人的奇丽与娇美。   

  我在车上虽然无言,却也沉醉于大山的遐想之中:我在美国滞留期间,曾游历过美国西部的“红石山国家公园”,那儿的地质地貎,与这儿红色山峦极其近似;但是从气魄上来衡量,美国的“红石山国家公园”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如果非要有个形象上的对比,那就如同一条绵延无尽的棕红色的驼队,与一匹孤驼之分,差距大到不能放到一个秤盘里来丈量其轻重大小。这是远古天崩地裂时,天地造物之神,让大海沉沦地下,让红色高山凸起于东方大地上的杰作。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因为这里不仅有友梅戏言的“舒婷读诗”;还有纯天然的“亭”、“台”、“楼”、“阁”;如果将它和时代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这层层叠叠耸立于云间的山峰,有的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腾起的蘑菇云,有的像是一条条红鳟鱼遨游于太空……其形之怪,其貎之绝,真是让我目不转睛,直到我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我询问司机大山的姓名。他说:“这峡谷叫‘拉水峡’”。   

  第二座令我为之动情的山峦,当属青海通往西藏的要道日月山了。它古时的名字叫赤岭,但是山体色泽却与红红的“拉水峡”完全相异,密密的青稞与碧树绿草,覆盖了整个大山,凸显出它生命的永恒青春。凭窗远望,当汽车沿青藏公路,向其山梁进发时,无论你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眺望,目光所到之处都是青春的绿色。间或,可以遥见有一束束彩绸,飘逸在山峦之间,导游告知我们,那儿是藏族兄弟为死者举行天葬的祭台。   

  仅仅是导游的一句话,立刻把我们带进了原始古老的氛围之中:噢!这是到了古代汉、蕃的分界地,过了这道山梁,就开始迈进蕃属的领地了。因而,当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时,一个古老的人文历史故事,随之盘升于我的心头。据史料记载:公元六百四十一年,唐皇之女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当时,文成公主翻越这座大山时,因惜别长安和中原故土,曾拿出父王赐给她的一面日月宝镜,观看镜中的“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以抒发远离故土的悲伤心情。面对即将前往的茫茫草原,她的泪水凄然而下。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去西藏与松赞干布完婚的使臣发现,这位使臣为了帮她驱散离情的悲楚,便在遥远驿路上,偷偷把她使用的那面镜子,换成了一面石镜。此举之弦外之音,不外是让她忘却对乡土的眷恋。聪颖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这面石镜之后,立刻把她从长安带来的那面日月宝镜摔碎,以示她诀别故土、踏进西藏与松赞干布完婚的决心。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此举成了日月山之名称的来由—————后代人为了纪念文成公主那颗亮若天上太阳和月亮般的心田,从此之后,此山失去了赤岭之名,由日月宝镜而演绎出“日月山”的圣洁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我是第一个下车的。我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山顶的风有那么大,我差点被吹了个跟头。当我站直身子后,中枢神经又传来第二个信号,这儿气温极低,夏日的单衫根本无法御寒。我不得不匆匆返回车内,穿上毛背心后再把夹克衫罩在身外,以抵抗日月山的高原之寒。在这一刻,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到了海拔3520米的青藏高原,它不仅使人心跳加剧,而且使呼吸也有些急促。以自己之切身感受,去遥想当年宫廷中蜜窝里长大的文成公主,要经历这种行程磨砺,该有多么艰难?但是她没有退却,而是为了民族和谐和中华大业,终于迈过了这座大山,进入海拔更高的西藏。   

  我和几个文友,把一路上藏族朋友送给我们的多条哈达,都寻找了出来,将其拴系在山脊祭台之上。这既是向历史前贤文成公主,表示后来人的敬意,也是向日月山,献上一份中华的赤子情怀—————因为这座日月山的内涵,已然不仅仅是巍然耸立的石山,它与历史结缘之后,已然成为中华龙的象征和山岳中的精灵了!   

  青藏高原上的山,是迷人的。它不是雕塑出来的盆景,而是浑然天成、令人回肠荡气的大自然杰作。西行路上,笔者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故而写此“大山图腾”,以此为青藏高原之行的永恒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