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6517' limit 1游走在古老与繁华之中_新疆喀什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游走在古老与繁华之中

游走在古老与繁华之中

新疆亚欧桥旅行社 | 发布于2013-08-19 18:53: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喀什
     我去喀什的时候也是盛夏,明晃晃的阳光洒在老城的屋顶和地面上,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生土建筑在街巷中投射下阴影,使得这座老城看起来更加神秘莫测。铁匠铺子里传出的打铁声,弥漫在正午懒洋洋的空气里,显得越发寂寞。一个年轻人坐在小凳子上,很认真地用一把小刀在一个亮闪闪的金属盘子上作画。


   在描述喀什老城的文字中,我见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迷宫”。在很多当地人看来,喀什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即便是去过北京、上海的人,也依然这样认为。因为那些纵横交错的古老街巷,带给城市无限变幻的可能性,也留给人们无尽的想像空间。


   作为远道而来的观光客,我之所以会第一眼就爱上这座老城,是因为它勾起了我的乡愁——其实何止是喀什,这样的街景,曾经存在于我们很多人儿时的记忆里。


   这两年不断听到喀什老城即将被拆的消息,很多人都在说,去喀什要趁早,否则就看不到了。据说,8平方公里的高台古城,只有大约1平方公里将得到整体保留,而且很有可能按照旅游景点的样子被重新“包装”——2009年的一天,我坐在机场的候机楼里,手捧一本封面为《最后的喀什》的凤凰周刊,看到这样的消息,忍不住泪流满面。


   穿过随处可见的跨街楼,我看见小巷的深处,几个居民正在墙根下闲聊。我们走过的时候,他们暂停了话题,擦身而过的瞬间,我们彼此交换了一下好奇的眼神。庭院的门口停放着“新P”牌照的新款摩托车,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使在这最幽深的老城里,依然可以看到现代化扩张的痕迹。


   我曾拜访过老城里一户人家,两层楼的小院,四周都是生土建造的房屋,中间一片空地,燥热的空气被隔绝在外,里面一片清凉。走进屋里,主人拿出奶茶招待我们,香喷喷的馕就像棉被一样,一张张高高地摞在床上。我爬上二楼,放眼望去,整个老城里都是这样的小院,稍稍显得有些杂乱,却也别有一番市井味道。


其尼瓦克宾馆→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临近中午,牛马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到这里,带来了各种牲畜:有羊羔、驴、骡子,还有奶牛。


   那次我是陪几位外国朋友去游玩,于是参加了一个外国游客团,维族导游艾利木跟客人们说英语的时候,我常常听得一知半解,而他的汉语又不是很好,所以整个旅游团里,我成了最懵懂的一名游客。当汽车载着我们来到喀什郊外的一个大市场,艾利木告诉大家有2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发现自己被满目的羊群马群包围的时候,我才恍然明白来到了什么地方。只见团里的外国游客Sverker跑过来,急匆匆地问我:“你看到哪里有卖骆驼的吗?”


  是啊,这里可是喀什,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沙漠边缘的绿洲城市,怎么可以没有骆驼呢?


  我把这个疑问告诉艾利木,他很惊讶地问:“Sverker真的想买一头骆驼回国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帮他联系到那些卖骆驼的人!”


   我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看人们在这里做着各种交易。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些小羊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因为我既看到有些卖家挥舞着羊毛剪子,三下两下就把小羊剪成了“秃子”,也看到在市场的另一边,有人在卖刚刚宰好的新鲜羊肉,嗯,午饭的时间快到了……


   在喀什城中,吐曼河的东岸,还有一个著名的“星期天大巴扎”,这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以前只在星期天开放,如今每天都在营业。我砍了半天价,花15元在那里买到一个很实用的小旅行箱。导游艾利木看见了,问我多少钱,我随口说了个10元,结果他信以为真,非要我指给他看是在哪一家买的。几分钟后,艾利木也拎了一个相同的箱子回来,据说真的只花了10元——我心里直呼上当,却又不好意思明说。


   喀什的能量是无穷的,以至于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由头,就能立刻激起我对这座城市的回忆。今年上半年,在章诒和与贺卫方的新书《四手联弹》里,我看到有一篇《告别喀什》。文章里说:“如问喀什之行,有什么最遗憾的事情?要我说的话,那就是没有细看著名的秦尼巴克花园,即当年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馆。”我用最快的速度在脑海里搜索“秦尼巴克”这个名字,然后接着读:“当地朋友告知,那里现在是一个名叫‘其尼巴克’的宾馆”——我终于想起来了,我在喀什住的那家酒店,名字跟这很像,叫作“其尼瓦克”。


   如果说没有细看一处古迹会让人觉得遗憾的话,那么有幸住在那里,却对它的历史一无所知,是不是一个更大遗憾?


    喀什位于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西段交汇点,自古就是商业重镇,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更是西方殖民势力角力的前沿和考古学家、探险家们驻扎的大本营。1912年,英属印度政府把在喀什的“政治代表处”升格为总领事馆,于1913年建成了新的馆舍。“那些跋涉崇山峻岭、经过九死一生,终于来到喀什噶尔的西方人,秦尼巴克门口长亮着的那盏红灯笼是最温馨的符号。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定、法国的伯希和……都在他们的探险著作或游记里描写过在秦尼巴克受到的热情款待。”


   在探险家们前脚后脚来到喀什的一个世纪之后,我也来到了这座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城市,其尼瓦克宾馆大堂里的明灯,也曾给长途旅行中的我带来过温暖。我没有来得及过问它的历史,只是拿起手里的相机,对着酒店门口两位舞者的塑像,和房间窗外正在大兴土木的喀什城,匆匆按下了快门。


   我查了很多资料,确信我住的其尼瓦克宾馆就是贺卫方在文章中提到的“其尼巴克宾馆”——其实是与不是又何妨呢,反正在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有故事的。


摩天轮→在这里鸟瞰喀什


   喀什市东门附近,几个放学的孩子在吐曼河边窃窃私语,远处几幢高楼和摩天轮从老房子上面露出顶部。


   离晚饭还有一个小时,我决定暂时离开一下——我要去坐一坐东湖边的那架摩天轮。没错,喀什也像很多城市一样,拥有一架摩天轮。印象中,那天只有我一个乘客。当吊箱慢慢升到高处,我看到了夕阳下整座城市的面貌。


   在喀什的最后一天清晨,我起得很早,打了一辆出租车,想去喀什火车站留一张影,因为我很想看一看在中国最西面的铁路上,火车都是什么样子的。可是当我一坐上出租车,立刻就傻了,因为司机听不懂汉语,我不知道该怎样告诉他我的目的地。比划了半天,他终于明白了,在随后的时间里,我看到他从车载音响里退出一盘磁带,换上另一盘,当音乐声流淌出来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是刀郎的——司机见我是汉族人,就特地为我换上一盘汉语歌曲。于是整个车厢里回荡起刀郎那沙哑而高远的声音:“远方的人请问你来自哪里,你可曾听说过阿瓦儿古丽?她带着我的心,穿越了戈壁,多年以前丢失在遥远的伊犁,多年以前丢失在那遥远的伊犁……”


   从新疆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车上放的都是刀郎的歌,一闭上眼,就能看到吐曼河边的巴扎、城市和远山。我总是跟朋友说,喀什那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就再也戒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