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5577' limit 1柬埔寨暹粒吴哥——洞里萨湖游记_柬埔寨暹粒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柬埔寨暹粒吴哥——洞里萨湖游记

柬埔寨暹粒吴哥——洞里萨湖游记

深圳市东南亚商旅服务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3-07-10 10:46: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暹粒

  行程:塔普伦庙(TaProhm)–比粒塔(PreRup)-皇家浴池(SrahSrang)–女皇庙(BanteaySrei)–养蚕中心–洞里萨湖(TonleSap)

  来之前自然知道柬埔寨这个地方是常年炎热的,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经过前一天的行程之后还是被炎热的天气搞到比较烦燥。其实现在算是柬埔寨的冬天了,虽然温度依然高达30多度。导游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柬埔寨只有12度左右。

  早上的第一站是塔普伦庙,古墓丽影也在这个庙取过景。首先经过一个四面佛的门廊,导游说四面佛并不是象征着喜怒哀乐,而是慈悲、怜悯、博爱、施舍。这个庙现在是印度人在负责维修。这个庙我也非常喜欢,是隐藏在丛林里与植物长在一起了的庙,更多的是看树根与庙宇的纠结。有意思的是有一处一尊面带微笑的小佛像身体大部分已经被树包起来了,唯独露出头的部分,含蓄的对着人们。

  依然是舍不得离开每一个庙宇,它们都那么的美,那么的独特,藏匿于原始森林里,静静地躺了千年。离开塔普伦庙便前往比粒塔,途中经过了皇家泳池。整个泳池只能用湖来形容,有800米长400米宽。这又不禁让我在心里感叹这是何等辉煌的一个时代。一路上听说每一个寺庙里面其实原本都供奉着许多的佛像,但是几乎都不翼而飞。所以保存下来的都是刻在石头上的小佛像了。这不难理解,经历这么多年的战乱,能剩下眼前的这些供我们品味已经满足了。

  来到比粒塔,我小小的兴奋了一下。因为大多需要爬石梯的庙宇都被架上了木梯。而这里,只有石梯,没有木梯。我小心翼翼的一级一级的踩上石梯,不是怕摔倒,而是珍惜每一步向上攀爬的过程。我开始想象虔诚的僧侣们身披金黄色的袈裟,在烈日的洗礼下,一级一级的接近他们的佛祖。这让我又联想到10月份丝绸之路上经过张掖所参观的马蹄寺。马蹄寺建造在山崖上,要参拜到最上层的佛像,需要手脚并用的在一个几乎垂直的洞里面往上爬。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爬上去的。虽然柬埔寨的比粒塔在户外,中国的马蹄寺在山崖边,但是要接近佛祖的过程都那么的相似,必须有些许的付出才能有所得。

  照例在每个景区门口都有当地的小孩子叫卖各种纪念品和服装。这些小孩都是国际型人才,懂事,能分人说不同的语言,而且激进。不过这些都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至于柬埔寨的教育,我相信这不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他们大部分孩子只需要上半天学,其他时候就是对付我们游客或者帮家里做事。暹粒的老师每个月大概只有25块美金的月薪,然而这里的司机或者警察的月薪大概50块美金。所以老师都无心教书,听说孩子们必须要交额外的补习费才能升班,老师几乎也是认钱不认人。不难理解,老师如果也出来对付游客,可能他的收入远高过做老师。不过这个世界是很不公平的,他们也有当地人在星级酒店工作的,一个月最高能挣2000美金。

  女皇庙是所有庙宇中的最后一个景点,这个庙宇以精美的石雕著称。导游说虽然这个庙的名字叫女皇庙,但其实它跟女皇没有一点关系。大概意思是当时人们口耳相传的时候发音有误,后来翻译过来就变成女皇庙了。大多数的庙宇都呈现的是其建筑材料石头的青灰色,而女皇庙呈现的是粉红或黄的颜色。整个庙宇毁坏比较严重,但是里面有两尊号称东方蒙娜丽莎的雕像保存非常完整,这是因为这两个雕像早期流入法国,后来还原回来的。这个时候我很矛盾,觉得法国的行为是一种掠夺行为。可是如果这两尊雕像不是流落法国或是稀罕艺术珍品的国家手中,会不会早就五马分尸了呢?总算他们肯把雕像还原回来,物归原主还是感恩的。当然如同我们敦煌藏经阁里的经书一样,大多数的宝贝都流入西方国家。希望这是另一种保存历史遗产和艺术珍品的方式,不然它们可能早已消失在各朝代的动乱之中了。

  下午我们有一个自费的项目,游洞里萨湖。我这个人一向对自费项目反感,也曾经有过全团都参加自费项目唯有我坚持不参加的行为。但是这次,我还是愿意去的,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没有抵触的心情。洞里萨湖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两旁都住着水上人家。去之前对水上人家的概念停留在香港大澳,那个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地方。于是,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是水上人家捕鱼晒网,休闲自得的景象。然而当船越往里开的时候,我的心慢慢的被梗住了。的确,他们的水上人家也在从鱼网里收鱼,但是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和香港的大澳,和什么威尼斯一点关系都没有。水上一间小房子,大多没有电,住着一家几口。有的妇女抱着怀里的小孩坐在房子的边沿看着我们这些坐游船经过的游客,有的小孩自娱自乐,有的在屋子的柱子上挂起一个吊网摇着玩。每当有船经过,他们都会望向船里的游客,我读不懂那种眼神,不知道他们是好奇还是有所期待,或者不欢迎。当我也好奇的望向他们的时候,正好和一个女孩子的眼神对上,通常都会互相不好意思挪开眼神,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两个互相就这么一直望着对方,谁都没有挪开,直到船开走。当船开远了我再回头望向她,她也正好还望着我这边。有一刹那,我邪恶的问领队,这些人是真的都住在这些水上屋里面吗?他们不是为了来打渔或者为了来迎合游客才在上面呆着的?答案很肯定,这就是他们的家。湖并不干净,屋子很小,还有游船每天经过他们的屋子,传去一阵阵轰隆轰隆声,还有我们无知好奇的眼神。时不时会有一些比较小的船开到我们的船附近,里面通常有两个当地人,一个负责开船,另一个负责兜售饮料等。当没有人买东西的时候,他们扒在船舷一会儿,便会失望的走开。

  有个小女孩,她没有船,直接坐在一个大盆子里,拿着一根竹竿在水里划行。她只是单纯的扒在游客船边要钱,当游客不给钱时,她便突然从盆子里拿出一条蛇,吓坏了好些游客。还有个小男孩,手里直接举着一条较大的蛇,供游客们拍照,拍完照便伸手要钱。当游客们不给钱的时候,他就会急,嘴里开始骂骂咧咧的,可能在诅咒那些拍了照不给钱的人。那个小孩大概3,4岁。看到这一幕又一幕类似的情形,我心里除了难受还是难受。以前面对这样的情况,心里只是觉得这些人讨厌,但是在这里,更多的是涌出同情和怜悯之情。在我看来,他们除了从游客身上索取,似乎真的没有其它办法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即便是这样索取,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依然恶劣。甚至他们连他们身处这么恶劣的环境都意识不到,因为他们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我们的船上有一个小男孩,光着脚一直从开船就开始忙个不停。我观察到他的工作主要负责开船停船时在船尾处要控制一个开关,分发救生衣,然后就是在游客上船下船时搀扶一下。其它时候,他会过来给客人按摩,希望可以收取小费。由于天气太热,身上本来就粘糊糊的,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让他按摩。而且,说实话,他的按摩也只是象征性的在肩膀上揉几下拍几下。当多数人表示不需要他的服务时,他并没有死皮赖脸的坚持,也没有透露出任何不快的表情。其它时候,他便自己爬到船顶上去,静静地呆着。在整个过程中,这个小男孩透露出的是一种认真敬业的态度,而且他非常有礼貌,对我们一直说“谢谢”,“小心”。比起在景区要糖果要钱的小孩子们,这个小男孩显得更加成熟。我很想和这个小男孩拍张照,于是在船尾等着,当他从船顶一下来我便抓着他。然后我给了他1块美金,和他拍了几张照。当他拿到美金的时候,他很腼腆的说“谢谢”。我搂着他瘦弱的肩膀拍照时,心里莫名的难过。

  洞里萨湖的日落很美,不是第一次看日出日落的景象,但这却是目前为止最为沉痛的一次。随着天色渐暗,他们便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了。

  在到达观看日落水上屋的途中,经过了一个蓝色的水上木头房子。看上去比其它的水上屋盖得更好更大,而且前面有一个十字架的标志。原来这是一所基督教学校,是美国人捐盖的,免费提供给这些水上人家的小孩读书。那时天色渐晚,少数的孩子在水边嬉笑玩耍着,笑声融合在了金黄色的日落中,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