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3775' limit 1走进夏河八角古城_甘肃甘南夏河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走进夏河八角古城

走进夏河八角古城

甘肃省甘南州邦金梅朵旅行社 | 发布于2010-11-10 22:2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甘南

      厚重的白云、青青的嫩草、懒散的牛羊,还有弥漫在四周空气里牧民煨桑时焚烧的柏树枝的味道。7月2日,拉卜楞文化旅游推介会在美丽的桑科草原举行,夏河县副县长齐军对夏河县的旅游资源做了详细的介绍,被邀请的50多家旅行社经过1天多采线考察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现场签下了与夏河旅游局协作合同。

    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夏河县的旅游可谓蒸蒸日上,以拉卜楞寺为龙头、桑科、甘加草原为两翼并向大夏河沿岸乡镇辐射的旅游业格局已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近两年,夏河县政府开始对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开发了很多新的景点而且提出了“藏家乐”等新的概念。来到夏河,有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那就是藏在甘加草原上的八角古城。

    清晨,下起了毛毛细雨,拉卜楞宾馆正好与拉卜楞寺毗邻,撩开藏包门帘,扑鼻而来的就是清新无比的空气,看着四周被烟雾缭绕的山峦,恍惚间来到了仙境。和同行的媒体记者一起坐上越野车,开始穿梭在碧草间的小路上,不到1个小时,同行的导游丹智贡宝指着前面一个小村庄说,那就是八角城。

    “奇怪,为什么叫八角

    城?”丹智掩嘴而笑,显得很神秘。车子穿城而过停在了城外的河边,我们随他爬上了一座非常厚的土夯城墙上,仔细数了数围城而砌的古城墙,真的有8个角,墙内有住宅,有耕地,有点桃花源的感觉。丹智说,八角城,藏语称“卡尔昂”,藏文史称为“雍仲卡尔”,意为“万字城”,实际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城。它打破了传统的方城构筑惯例,内城为空心十字型,但截去城垣四面凸出部分的8个角,形成为20个面,在“十”字的各角上有马面,计8个。早在汉代,这里就设有白石县,《汉书》卷二十八下“金城郡辖县十三,其中有白石县,并有离水出西塞外,东至袍罕入河。”王莽时期称之为顷砾,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重要军事建筑遗址。可初步推测八角城即汉代的白石城、唐代的雕窝城、宋代的移公城。由于丝绸之路河南道的逐渐废弃,又成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军事设施。

    二

    八角城故址方位正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个城垣保存较好。城墙是由一层土一层砂石夯筑而成,现存城墙残高6米至13米,城四面正中有瓮城。东、西两面紧邻瓮城的南侧各有一夹道,形似“S”,整个城的8个外角均被抹平,形成了16个外角,内角为直角,紧邻直角的外角处均有一马面,现存马面6个。城墙外围有一护城壕,护城河水引自言江(央拉河)水,后汇入央曲河。专家从位置分析,认为是经过此地的商人居

    住之地,相当于今天的旅馆,但也有人认为是练兵场。

    夏河县旅游局在勘察八角城时,发现这条路线的沿线多保留明代的遗迹,说明丝绸之路河南分道自唐代废弃后,宋元之际,是茶马交易之地和驿站。明代,仅是军事设防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元、明时期,八角城开始废弃,但只是一座重要的驿站。根据历年来征集到的文物以及史料的记载,八角城应初建于南北朝时期,宋代进行了完整的修筑过程,从筑城的技法上看,元代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据当地一位88岁的藏民回忆,清代末年,八角城内尚无居民居住,城内居住少量的清兵。民国时期,当地汉、藏居民开始大量入住八角城。丹智告诉我们,现在这里的居民总共500多人,70多户,藏、汉杂居。八角城村是附近地区最大的自然村,全村以放牧为主,略做些农业,村中小学学习藏、汉两种语言。

    三

    我们在城内居民家中发现的少量的金属货币,基本上属于宋、明、清时期。同时还有元代少数民族铜饰牌和刻有“吴兴”铭文的铜牌,明代的宣德炉和清代的酥油灯等。据当地居民讲,文物贩子经常出现在八角城村,居民们家中的许多文物已经出售给文物贩子。当地居民家中还保存大量的灰布纹瓦、沟头滴水、吻兽及门枕石等建筑构件。但是由于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居民都从城墙上取土盖房,对城墙破坏非常严重。

    看到陌生的来客,很多居民都跟着跑了出来,年轻人的穿着很时兴,年老的人则保留着传统的服饰。但是很奇怪,这里的年轻人很少会选择外出打工,他们非常迷恋这块风水宝地。为了改变生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旅游开发。

    草原的气候真是多变,近午时太阳偷偷露出了笑脸,离开时一位小伙子想搭车去县城,他拒绝我们的邀请非要坐到越野车的后备箱,虽然已经20多岁了,但是眼睛却依然清澈、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