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城市旅游 > 安徽 > 池州 > 石台县 > 石台县民俗风情
石台县旅游
【 返回池州】池州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贵池九华山

石台县民俗风情

当地还没有民俗风情的资料!
石台历代人才辈出,文化遗产甚丰。唐有杜荀鹤的《唐风集》,宋有王镃的《春秋门类通解》,明有毕锵的《偃生集》和吴应箕的《楼山堂集》传世,清有李林的《云里龙》和《松虎图》画迹留存。1894年杨文会与黄人李提摩太合译为英文的《大乘起信论》一直为世人所重。 石台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目连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目莲戏又称“还愿戏”,源于唐代目连变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情节。明、清时流行于皖南等地。九华山及青阳、石台、贵池一带均为其流行地,且极为兴盛。明万历年间,徽州祁门人、剧作家郑之珍(1518-1595)根据民间流传的变文和说唱“目连僧(俗名‘傅罗卡')冥间救母”的故事编写出《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分上、中、下3卷,计108折(出),历叙傅相之妻刘青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卡救母心切,遍历十殿地狱,终于母子团圆的过程。剧中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出中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坛等杂技表演,在戏曲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剧种产生较大影响。剧中集儒、释、道三教思想为一体,融会贯通,流布广泛,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相传,今石台县“大演”(乡)地名,即因明末吴应箕回故里见目连戏演出盛况,当即书下“大演”2字而得名。在青阳县及九华山一带,目连戏演出形式有二:一为演员直接扮演,谓之“大目连”;二为演员操木偶演唱,谓之“托目连”。一般以春、秋两季为盛,有“稻旺戏”(秋收)、“堂会戏”(公堂办,每5年或10年一届)、“庙会戏”(朝九华山)、平安戏、香火戏(还愿)等名目。演唱时间1、4、7、10日不等。唱腔多保留青阳腔“滚调”特点;角色分生、旦、未、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5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