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站内搜索: 类别: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局简介

单位名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局

单位地址: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工人文化宫六楼怒江州旅游局

主要产品:三江并流怒江大峡谷

企业风采更多>>
  对不起,暂无内容!

经理人资料
姓  名: 李江龙 性  别:
职  位: 单位传真: 86-0886-3627005
常用固定电话: 86-0886-3624247
E-mail: xyb3628963@126.com 个人手机: 013988698199
QQ: MSN:  
单位网址: 邮政编码: 673100
个性签名:
公司相关资料
法人代表:
公司性质:
注册资金:
员工人数:
开户行:
帐号:
付款方式
对不起,暂无付款方式!
企业简介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三座高山和三条大江唇齿相依,蕴藏着博大恢宏的雄伟气魄,14个民族的和睦共处,饱含着人类悠远深厚的人文精神。是亿万年前的地球造地运动,让人们为大自然的造化而不住惊叹,而世代生活在这一家园的各族人民,如今正以其如椽巨笔,挥挥洒洒地改写他们亿万斯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在高山大川上铭刻下人类创造的印记。
这,就是怒江。中国第一魅力大峡谷----怒江之旅

欢迎您走进“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
怒江大峡谷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最富集的一个地方,专家们称她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天然地质博物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和“民族歌舞的海洋”,在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怒江是以傈僳族为主,有怒、独龙、白、汉、普米、景颇、藏等22个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自治州,称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她座落在云南省的西北边陲,东、南、北三面分别与迪庆、大理、丽江、保山地区和西藏的察隅县接壤,西面界连友好邻邦缅甸。国土面积147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49.467公里,有49.2万人口。境内自东向西为云岭、澜沧江、碧罗雪山、怒江、高黎贡山、独龙江、担当力卡山贯纵排列,形成四山夹三江的三大峡谷地貌,以“中国第一魅力大峡谷”著称于世。
怒江发源于古海唐古拉山南麓,在我国的流程为1540千米,在怒江州境内的流程为316千米,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流入印度洋;澜沧江发源于古海唐古拉山东北麓,流经西藏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流入我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流程为130千米,流入越南、老挝后,注入太平洋;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流入我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流程为80千米,流入缅甸后称为恩梅开江,汇入伊洛瓦底江后注入印度洋。在怒江大峡谷,您可畅游“桥梁博物馆”;可以体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可以感受到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和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区之一的自然保护区;可以享受到享誉世界的傈僳族无伴奏四声部、多声部合唱;可以品味到傈僳族、怒族同胞的同心酒、手抓饭、侠啦、石板粑粑;可以体验到飞越怒江、沙滩埋情人、澡塘会、“上刀山、下火海”的刺激与神秘;可以探索独龙纹面女、“驼峰”坠机的神韵和奥秘。若您在冬春季节到大峡谷,您就可以看到全国唯一无任何工业污染的河流之一——怒江,犹如一条碧蓝的玉带环绕着怒江大峡谷,恰似一位温情的傈僳少女正等待着远方的阿哥前来相会。
怒江大峡谷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原始性、垄断性和独特性特点,它以地理景观特异、生物丰富多样、民族文化奇特多元而著称于世,是一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品味极高的地方。它集雄、奇、秀、险、美、俊于一身,景观的多样性及色彩的丰富性是其它峡谷景观无可比拟的。在峡谷两侧飞瀑千姿百态,奇观纵横,雄中透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传奇,历史遗迹引人注目,景区景点和谐分部于300多公里的峡谷内,令人目不暇接。怒江大峡谷在自然的伟大中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和智慧,比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苍凉雄壮、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难见人间气息,怒江大峡谷犹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
神秘怒江大峡谷之旅,将对久居都市生活的您,是一次对灵魂世界的震撼,它将为您洗却心中的尘埃,邀您真正融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去,真正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石 月 亮

傈僳语叫“亚哈巴”,位于高黎贡山山脉的中北部福贡县利沙底乡境内的怒江西岸,海拔在2720米——2850米之间的山颠中,有一个天然溶蚀而成的溶洞穿透整个山体。溶洞呈椭圆型,东西长32.70米,上下高约60米,洞深约196米,洞前有一棵约20米高的干枯松树,从远处眺望恰似一轮明月高高悬挂于山林峰海之中,与天空连接为一体,群峰簇拥,形成一个集宏大、奇异神秘、秀丽为一体的怒江大峡谷月亮山地质奇观。
石月亮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直接碰撞而形成强大水平挤压,致使地壳巨厚、地势高峻,同时印度板块向北顶撞和欧亚板块向南转移运动的抵抗,在此处寻求应力的释放,从而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呈南北走向紧密排列的线状构造。加之,此处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曾发生过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在横断山脉强烈隆起之前,曾广泛地反复遭受海浸,并受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雄伟壮观的月亮山地质奇观。月亮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部,是研究地球上地壳运动、板块碰撞、山脉生长、早期海洋生物、古冰蚀地貌、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最佳场所。
关于石月亮的形成有着种种神奇的传说,这里介绍其中一种最为流传的故事。
传说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在怒江高黎贡山江边住着一对傈僳族兄妹两人,哥哥叫启沙,妹妹叫勒沙。兄妹俩以哥哥上山打猎、下海捕鱼,妹妹在家织布种地为生,日子虽然过得不是很富裕,但生活还过得比较甜蜜。一天,启沙在怒江边捕鱼时,遇到了出来玩耍的非常漂亮且善解人意的龙王小公主,龙王小公主非常喜欢勤劳朴实的启沙,他们俩一见钟情,相互深深地爱上了对方,于是经常偷偷摸摸地到江边约会。经过一段时间后,龙王终于发现了小公主爱上了人间的穷孩子,非常愤怒,同时激烈阻挠和反对。可是,小公主已深深地爱上了启沙,一定要到人间嫁给启沙。龙王大怒,将小公主软禁在龙宫中,同时决定惩罚启沙兄妹俩。于是,龙王施出法术,瞬间便下起了倾盆大雨,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填满了大地上的每一个山沟和深箐,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高山直逼天空。小公主深知龙王的脾气,早就将未来要发生的事告知了启沙,叫启沙兄妹俩一定要准备好一个大葫芦,只要大雨下个不停时,不要住在家中,一定要躲进葫芦里。当天降大雨不停时,启沙兄妹俩就知道了这是龙王在发怒,将要置于他们两兄妹于死地,于是就躲进了事先准备好各种食物的大葫芦里,顺水漂了七七四十九天。洪水眼看就要漫过高山淹没天空,天神看到人间此景后,立即赐给启沙一把神弩和两支神箭,让他射穿最高的山峰,让洪水永远都漫不到天边。启沙扳起神弩射出第一支神箭,可是碰上最坚硬的岩石而没有穿透,只是形成了一个小洞。接着启沙又扳起神弩射出第二支神箭,这一箭射穿了最高的山峰,洪水就从洞里流走了,永远都漫不到天边了。龙王想以洪水淹没天空消灭人类的计划已完全破灭,只好将洪水全部收回,躲进了深深的大海中不再出来了。启沙兄妹俩得救了,但大地上却荒无人烟,兄妹俩决定分开到大地的各个角落去寻找人类,找遍了大地上的每个角落,只见到飞禽走兽,到处都没有人类生存。兄妹俩找了三年后又在出发点相遇了,天神看到空旷无边的大地上,没有其他人类生存,便授意兄妹俩结为夫妇,繁衍人类。从此以后,人类就一代接一代繁衍下来。而山峰上却留下了又大又圆的石洞,恰似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山顶。当地傈僳族称之为“亚哈巴”,即意为石月亮。石月亮是全球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全球各地的傈僳族不断前来寻根访祖。

石月亮景区

石月亮景区位于海拔2200米——5000米之间的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是在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分别向北、向南运动中直接碰撞而形成强大水平挤压,加之当时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整个区域岩性抗侵蚀力强,碰撞后所释放出来的应力,使反复遭受海侵的古地中海强烈隆起,从而使整个地区大规模迅速抬升,河流沿构造线迅速下切,断块隆起,断陷沉降,形成了现在雄伟壮观的月亮山地质奇观。月亮山景区由30多个主要景点组成,站在风景区的巴金山丫口、天椅、玛格约山顶,便可体会到“登高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可以领略到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岭高谷深的雄伟壮观的怒江大峡谷风光,可以体会到月亮山集黄山之神韵、华山之险峻、泰山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为一体的地质地貌奇观。
月亮山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主峰卧虎峰海拔约4000米,突起于群峰之上,巍峨挺拔,神形惟妙惟肖,犹如一只猛虎由南向北侧卧于山顶,遥望着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至今尚未有人攀登过此峰。而万丈崖则山体倚天拔地而起,从崖顶往下望去,深不可测,令人毛骨悚然且如刀削般的非常险峻之极。在月亮山上观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见那云海凝聚于山涧峡谷之中,一会儿似大海波涛翻滚,一会儿则忽隐忽现,变幻万千,犹如置身于月宫仙境之中,仿佛正在与嫦娥仙子遨游天际。月亮山周围均为奇峰危岩,在千峰万壑之间流淌着山涧小溪,汇聚成一条名叫巴金河的河流注入怒江。月亮山上有着数不胜数的飞流瀑布、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盎然生机,神采奕奕。旭日东升之际,一轮鲜红的太阳从碧罗雪山露出笑脸,顿时怒江大峡谷光芒四射,群峰突起,沟壑凹凸,沟谷纵横,层层叠叠,大峡谷轮廓在晨曦中逐渐退却神秘的面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江山如此多娇”彩色油画卷。当夕阳西照之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便徐徐升起,迎着晚霞奔向无垠的夜空,恰似悬挂在天空中的明月。石月亮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珍贵的痕迹:
皎皎碧罗雪,
萧萧贡山秋。
明月伴石月,
万古照江流。

神奇的石月亮

石月亮距离福贡县城32公里,在我们没有目睹它的芳容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石月亮。石月亮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福贡县利沙底乡境内的怒江西岸海拔3200米——3500米之间的山颠中,是一个天然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深洞穿透整个山体。深洞呈椭圆型,东西长32.70米,上下高约60米,宽30米,深12米,洞前有一棵约20米高的干枯云杉树。从远处眺望恰似一轮明月高高悬挂于山林峰海之中,与天空连接为一体,群峰簇拥,形成一个集宏大、奇异神秘、秀丽为一体的怒江大峡谷地质奇观,傈僳语叫“亚哈吧”,是傈僳族的发祥地。在傈僳族和怒族人中,有许多有关石月亮的神秘的传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远古年代,洪水暴发,江河泛滥,人类遭殃,地球上只剩兄妹俩,哥哥叫启酒,妹妹叫来酒,天神指点他两结成夫妻以繁衍人类。一天,在怒江边上,龙王公主与启酒邂后相遇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以后经常与之幽会,龙王得知后不仅竭力阻止他们相爱,还企图施用法术让河水淹没群山,淹死启酒。天神也察觉龙王的反意,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木船和神弓宝箭,好让兄妹两和龙女在龙王作法涨水时便于逃生,后来龙王滥施法力,搅得沧海横流,洪水滔天,转眼就淹没了峡谷、漫过了群山、启酒兄妹和龙女三人同坐在天神为他们准备好的木般上,七天七夜漂游在波峰浪尘里,然而雷电不断,风雨不止,沧海成灾,在这关键时刻,启酒用天神赐于的神弓宝箭,对着天空射击一箭,风雨雷电立即停止,再射第二箭,驱散了满天的雾云,升出了火红的太阳,第三支神箭对着眼前的一座高耸的石峰射去,石峰射穿一个大洞,使洪水从洞中流出去,但他们三人却被围困在那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涧的石月亮洞中,来去无路,进退两难,在这无计可施的时候,启酒之妹来酒毅然从洞中跳下山崖,顿时那万丈深渊的山段之间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从而使启酒和龙女得以踏桥而过,并最终促成了他们的婚事,使人类繁衍不息……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石月亮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分别向北、向南运动中直接碰撞而形成强大水平挤压,加之当时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整个区域岩性抗侵蚀力强,碰撞后所释放出来的应力,使反复遭受海侵的古地中海强烈隆起,从而使整个地区大规模的迅速抬升,河流沿构造线迅速下切,断块隆起,断陷沉降,形成的山地质奇观。
石月亮是石月亮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石月亮风景名胜区海拔2200米——5000米之间,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月亮山景区由30多个主要景点组成,站在风景区的巴金山丫口、天椅、玛格约山顶,便可体会到“登高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可以领略到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岭高谷深的雄伟壮观的怒江大峡谷风光;可以体会到月亮山集黄山之神韵、华山之险峻、泰山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为一体的地质地貌奇观。
月亮山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主峰卧虎峰海拔约5000米,突起于群峰之上,巍峨挺拔,神形惟妙惟肖,犹如一只猛虎由南向北侧卧于山顶,遥望着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至今尚未有人攀登过此峰。而万丈崖则山体倚天拔地而起,从崖顶往下望去,深不可测,山体如刀削般的非常险峻之极,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在月亮山上观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见那云海凝聚于山涧峡谷之中,一会儿似大海波涛翻滚,一会儿则忽隐忽现,变幻万千,犹如置身于月宫仙境之中,仿佛正在与嫦娥仙子遨游天际。月亮山周围均为奇峰危岩,在千峰万壑之间流淌着山涧小溪,汇聚成一条名叫巴金河的河流注入怒江。月亮山上有着数不胜数的飞流瀑布、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盎然生机,神采奕奕。旭日东升之际,一轮鲜红的太阳从碧罗雪山露出笑脸,顿时怒江大峡谷光芒四射,群峰突起,沟壑凹凸,沟谷纵横,层层叠叠,大峡谷轮廓在晨曦中逐渐退却神秘的面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江山如此多娇”彩色油画卷。当夕阳西照之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便徐徐升起,迎着晚霞奔向无垠的夜空,恰似一轮悬挂在夜空中的明月。
迷人的景观,神奇的传说,令人陶醉神怡的石月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曾任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同志到怒江视察时,也对这奇异的自然景观——石月亮赞叹不已,并即兴呤赞出“皎皎碧罗雪、萧萧贡山秋、明月伴石月,万古照江流”的诗句。目前,石月亮风景区的旅游景点有待继续开发,但她早以成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象征。


人神共居的 丙中洛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它位于贡山县最北部,距县城茨开镇42公里,海拔为1750米,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北与西藏林之地区的察隅县接壤,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接独龙江与缅甸毗邻,南邻贡山县捧打乡。丙中洛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江大峡谷生态——人类文化公园”的核心区,是印度至中国的“驼峰”航线必经之地,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怒江北进西藏有马帮运输的通道,也是怒江大峡谷与滇中——滇西的“旅游走廊”腹地中罕见的冲击坝和怒江大峡谷罕见的开阔地。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人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碧中洛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和“东西方宗教交融互生”的地方。这里有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红教),基督教里天主教和基督教(即新教),还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据记载丙中洛藏传闻佛教为清朝道光年间西藏喇嘛督拱几率红教古宗(喇嘛教中分为红教噶举派、尼玛派和黄教格鲁派)数人在此传经并扎根下来的。而天主教为咸丰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丙中洛,到光绪二十二年到宣统十八年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修建了白汉洛、茶腊、重丁天主教堂。
基督教为1930年后由美籍传教士莫尔斯夫妇传入贡山。基督教传入怒江后发展较快,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多神教已不适合怒江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的社会发展要求。当时怒江各族人民生活贫困,缺医少药,生病了只能宰杀牲畜祭鬼,而且还不灵,在祭鬼中宰杀的牲畜过多,经济负担太重,教会忌杀牲畜祭鬼、忌烟酒,男女结婚不需要聘金只需教会批准,加上帝国主义以行医治病为传闻教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进行物质利诱,在兄弟民族的生活中确实起了一些变化,教徒的生活比非教徒有所改善,相比之下,信上帝比信鬼好。(2)教会创造文字,翻译圣经、圣歌,诱惑青年男女入教。即传教士根据傈僳族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歌的特点,编写了不少歌颂上帝的歌曲。如“赞美诗”。他们把诗歌谱编为四音调和合音,一音、二音调给妇女唱,三音、四音调给男人唱,合音为男女合唱。这就是怒江无伴奏四声部的来源。在这带信原始宗教的人们认为人事间的一切事物和难以解释的现象都由鬼神所支配,祸福全由鬼神所主宰。为此,凡自然界的山岭、间流,大树,巨石等等都为其所崇拜。
丙中洛除了藏族,怒族、傈僳族,还居住着独龙族,汉族、白族和纳西族,由于在这里藏族文化较为发达,境内居住的其它民族在与藏族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都会讲藏语,同样藏族也会讲怒语、傈僳语和独龙语。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并存的奇特景象。
在我们看到这座桥就是丙中洛乡和捧打乡的境桥,马上就进入丙中洛大门。再往前走就是怒江第一湾。怒江流经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时,由于受悬崖绝壁的阻挡,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但流出300余米后,又被前面的大山陡坡给挡住了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因而这里形成了一个在的半圆形大弯,当地人叫“铁峡”,后统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的村落叫坎桶村。这里海拔1710余米。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是观看“丙中洛田园风光”与“桃花岛”的观景台,往这面看收入眼底的是田园风光,而站在这个位置往江对面看,那就是“桃花岛”。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当怒江两岸百花盛开时,居住在丙中洛乡东侧的扎拉桶村的怒族群众都要过桃花节,祭祀怒族先祖白玛。他们用妙面做一个白玛塑像,用鲜艳的桃花装饰,祭祀后扛到当年白玛跳江的地方投入江中。相传怒族只信原始宗教,藏传佛教传入这里后,受他们的极力反抗,怒族先祖白玛曾多次组织人员普化寺喇嘛进行争斗,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那年二月初十,白玛再次组织人员到普化寺,被喇嘛用芋头打伤,白玛气愤不已,在村子北面跳入怒江,后人为了纪念她,每年的二月初十,都举行仪式祭祀她,时间长了后来就演变成如今的“桃花节”。我听当地人讲,在过桃花节的那天,村里最有威旺的老人在桃树上挂上织布用的工具(即妇女生产做家务时所用的东西)今年就以妇女为中即称为女人节;而挂上男人们所用的破刀、弩弓等之类的东西就是为男人节。
石门雄关,在重丁村参观“天主教堂”。“石门关”的标准地名为纳依强,怒族地名,“纳依”为仙人洞的意思,“强”为关口之意,是仙人也难通过的关口,在丙中洛乡政府驻地丙中洛西北2.5公里处。壁上均刻有藏族经文,江东石门上还刻有一尊佛像。崖壁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脱壳一次,较高的有5——6米,一般在1——2米,据专家考证为世界仅有的稀有植物,目前仅存数百株。来到这石门关我们不得不说的是2003年在这上面出现过的蟒蛇群和茶盐古道。
普化寺,它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原茅草顶房,因取名为“飞来寺”,清道光五年建成金碧辉煌的喇嘛寺,更名为“普化寺”,平面呈方形,面阔16.3米,进深15.6米,寺庙占地889㎡,它是滇西北红教十三大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寺庙被损毁,现在这座寺庙是1990年后修复的,普化寺现在20多个和尚,他们中有怒、傈僳、白、独龙、藏族等五种民族,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9岁,他们除轮流着看管普化寺外,平时在家务农,每年举办两次大会。即:藏族的“歌斗节”和“游经书”。
每年腊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贡山的藏族都要过“歌斗节”过节期间,普化寺的喇嘛要在广场上表演喇嘛舞,为虔诚的善男信女酬谢鬼神,迎福纳祥,避秽驱邪,消灾减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普化寺历史悠久,在当地有重要的地位,喇嘛舞叫巴强,属藏戏的一种,有十二个固定的节目,演员戴面具,以鼓、钹、锁呐、螺号、铜号伴舞,没有词曲和道白,观众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来区分善恶忠奸及鬼神等角色,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以村寨进行“白谢”挑战,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歌咏比赛,受到挑战的村寨必须组织本寨的男子应战,否则被视为无能无才而受到嘲笑,参加“白谢”的男子,手握腰刀环绕着摆供品的舞场且歌且舞,你问我答,歌词妙趣横生。
农历六月十五,普化寺有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游经书。目的是祈祷上天保佑消灾避难,吉祥幸福,一大早,丙中洛各村寨的游经人早早就到普化寺,4个男子分别吹着海螺,敲着芒锣,另外7人抬着金佛像,73名妇女背着经书,一行人沿着怒江边弯曲的小道,一面唱着长寿歌,一面念着六字真言,诵歌声,长号声,海螺声在册谷中回响,走到哪里,哪里的村寨就烯起五谷和松烟,吹响海螺和法号出外迎接,并用青稞酒招待游经人。

人神共居的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距县城茨开镇42公里,海拔为1750米,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北与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接壤,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接独龙江与缅甸毗邻,南邻贡山县捧打乡。丙中洛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江大峡谷生态——人类文化公园”的核心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至中国的“驼峰”航线必经之地,是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怒江北进西藏有马帮运输的通道,也是怒江大峡谷与滇中——滇西的“旅游走廊”腹地中罕见的冲击坝和怒江大峡谷中罕见的开阔地。
丙中洛旧称“甲菖蒲桶”(藏语),意为怒江小康普。据说丙中洛普化寺隶属维西县康普喇嘛寺管辖,康普藏名为“菖蒲”,故丙中洛有怒江小康普之说。丙中洛原为怒族居住的地方,旧时整个丙中洛坝子上只有三个怒族村寨,即甲生、重丁和达拉村。自清朝道光年间,藏传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几带进丙中洛并扎下根之后,不少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当地怒族人称为“麻白克劳”,傈僳族从澜沧江流域和怒江下游迁徙到此处定居后,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之意,于是就从“碧中”演变为“碧纠洛”。
丙中洛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和“东西方宗教交融互生、互为消长”的地方。丙中洛除了藏族、怒族、傈僳族,还居住着独龙族、汉族、白族和纳西族,由于在这里藏族文化较为发达,境内居住的其它民族在与藏族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都会讲藏语,同样,藏族也会讲怒族、傈僳族和独龙族的语言,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并存的奇特景观。丙中洛至今还有浓郁的原始共产主义遗风,人们长期自觉地遵守着传统道德规范,遵守与人为善的生活原则,家庭内部和睦相处,邻里之间相互帮忙,朋友交往讲究信用,民族之间重视许诺,团结、平等、友爱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丙中洛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且和睦相处的地方,这里有藏传佛教中的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据记载,丙中洛藏传佛教为清朝道光年间西藏喇嘛督拱几率红教古宗(喇嘛教中分为红教噶举派、尼玛派和黄教格鲁派)数人在此传经并扎根的。天主教为咸丰年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丙中洛,到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十八年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修建了白汉洛、茶腊、重丁天主教堂。基督教为1930年后由美籍传教士莫尔斯夫妇传入贡山。
丙中洛位于怒江大峡谷北端,地处中缅印和滇藏的结合部,地形北高南低,四面环山。东为海拔5000多米的响朗腊卡和碧罗雪山,西为5128米的卡娃卡布峰和高黎贡山,南为贡当神山和日当坡,北为石门雄关,纵横交错的山脉,层叠的崇山峻岭,南北遥相呼应,恰似一对“相约无期”的恋人。传说有十大神山守护着丙中洛坝子,而且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神主。这十大神山分别是:一是甲衣更念其布(指卡娃卡布峰);二是巴拉生更格布(指贡当崖);三是正桶都吉江才(指怒江第一湾西面的雪山);四是信炅干嘎日浓(指怒江第一湾西部的信炅乃仙人洞);五是衣当都吉帕姆(指纳依夺村北的帕姆乃仙人洞);六是扎朵达雅初姆(指赤科当背后的悬崖);七是杰才木拉日吧(指达拉村南箐头的雪山);八是登雀其吉布卓(指石门关东岸的登雀乃仙女洞);九是将太下炅信木(指纳依夺村背后的石崖);十是阿妮日宗甲姆(指贡山与德钦交界的日宗山,民间传说是管牲畜和管钥匙的女神)。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一棵大树,每一条箐沟,都有自己的神灵。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在丙中洛却绝对行不通,不管他是有多高的佛学造诣,由于不了解丙中洛周围各神山的名字,念经打鼓做佛事,不仅不灵且会引火烧身殃及性命。
值得一提的是,丙中洛的喇嘛教与其他地方喇嘛教不同之处,在于丙中洛信仰喇嘛教的人可以到寺庙打鼓念经,也可以请村里的尼玛派喇嘛打鼓念经,还可以请“纳姆萨”巫师祭鬼祭神,不象其它地方信仰喇嘛教就不能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搞祭鬼祭神活动。在丙中洛有许多家庭存在着一家人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互不干涉,和谐相处的现象。
丙中洛坝由念瓦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为三大块,呈扇形分布,在两山夹一江的环境中,逶迤的雪山重峦迭障,纵横交错的江河分布,从山顶到山谷海拔高差为3000米以上,常年可以体会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雪山为域,江河为池”的奇特自然景观尽在眼前。其景区(点)包括双拉民俗风情接待区、万书崖、玉带瀑、怒江第一湾、孜当森林公园、丙中洛宗教民俗观光区、贡当神山、羊脂玉矿山怒江第一湾、仙女洞、仙乳峰、扎那桶原始宗教祭坛、重丁金矿旧址、重丁天主教堂、普化寺、卡娃卡布雪山观测站、帕姆乃、香巴拉宫遗址、石门关等景点。
大家注意了,现在我们车正开往贡当神山。大家请下车,我们在这里远眺卡娃卡布峰神山。卡娃卡布峰神山高5128米,是怒江境内最高的山峰,因其终年积雪不化而被当地怒族、独龙族群众奉为神山,并把卡娃卡布神山视为自己始祖的发祥地而顶礼膜拜。而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和部分怒族把它列为藏区十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来膜拜,在藏传佛教经文《松义》中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祈祷词和赞颂语。那边是普化寺,它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四十八年重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经堂平面呈方形,面宽16.30米,进深15.60米。廓下和内壁绘壁画11幅,另有小幅“耸吉”2000幅,寺院原占地面积889平方米,是滇西北红教十三寺之一,位于卡娃卡布峰东南角。据说原来从普化寺屋顶可以看到卡娃卡布神山的雄姿,其四周有松娄喇嘛所建的松寺宫,还有30多幢小喇嘛住的“扎下”。
大家请上车,现在我们去看怒江最为壮观的景点怒江第一湾,怒江第一湾是怒江从北向南流至贡山丙中洛乡扎那桶时,因受地势影响而江道突向西急转,形成北—西—南弧状的怒江第一湾。该湾呈U型,上段与下段弯转处继续侵蚀,即将贯通并联接,弯曲的凸型为前部略平,后部缓坡上升的一片缓丘,凹型呈陡崖状笔直上升到顶部,高约20米。下部宽约40米,中上部仅千余米,地势十分险峻。它是随着地壳的强烈抬升沿着原有的弯曲河流强烈下蚀而形成的,属于嵌入河曲类型。湾径处为一冲积台地,是扎那桶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耕地,江水蔚蓝,水平如镜,松竹环抱,茅舍掩映,田园景色,引人入胜。
大家看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含义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江西石门关有两个仙人洞,江东石门关有一个仙人洞,上均刻有藏族经文,江东石门上还刻有一尊佛像。侧面有两个石坠,形极似伞,称之石伞。崖顶有一块平地,周围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自己脱壳一次,较高的有5—6米,一般在1—2米,据专家考证,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

企业证书
已上传,
仅供山水验证,
不公开展示。

机构证书
基础证书

发证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