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景点介绍 > 经石峪介绍
经石峪
旅游景点所在地区 类别
山东 >> 泰安 石林
    经石峪位于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经石峪金刚经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 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 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 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 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王世贞认为,“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则称:“今考其笔法,与邹 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 “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 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 《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如出一人之手, 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 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据史书记载: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迅速得以蔓延,历经东汉和西晋300多年的发展,至东晋时传入泰山。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周武帝深知沙门祸国,便于建德三年即公元574年下令灭佛;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武帝仍然下令毁灭齐国境内的佛教。这就是被佛家所说的“四大法难”之一,因此经石峪的经刻被迫中断。在这里我们还可看到最后第15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因此,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

  经刻字大50厘米见方,经刻书法纵逸遒劲,以隶为主,富于变化,兼有篆、行、楷、草的意态,结体宏阔自然,用笔苍劲古拙,神采潇洒安闲,丰润雄浑。《书法梁津》称它是“大字鼻祖”,清代康有为赞为“榜书第一” 。站在高崖俯视大字,如尊尊罗汉,肃穆端庄,稳坐如山,与整个泰岱的神韵相融合。它的书艺之高,结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堪称“天下第一”,历来被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1967年,为使经刻免受冲刷,在崖北筑砌石坝一道,改水道于刻石西侧。1982年又拨款在石坪周围筑石栏,以免游人任意捶拓或践踏。此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刻北断崖若斩,溪水漫石而下,似横阔短帘,名水帘泉。崖上有“枕流漱石”、“千古奇观”、“冷然清韵”诸刻。西侧石上有宋政和年间陈国瑞题刻。1965年,1982年,经刻四周建石栏保护。

  石坪东北原有明人刻《大学》,俗称大学圣经。万历年间都御史李邦珍在东侧巨石上大书“经正”,并有注语,劝人弃释归儒。《大学》经刻于清康熙年间毁。

  经刻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石辟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名仙峡石。明隆庆六年(1572年),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总理河道提督军务万恭依崖筑高山流水亭。

  经石峪四面环山,深谷幽奥。龙泉峰耸峙于东,锐若茁笋;炮高岭横亘于西;涧水自东北三叉沟乱石中泠泠而出,绕龙泉峰流入中溪。

>>泰安旅游景区、泰安旅游景点、山水图片推荐:(该城市的所有景点)
碧霞祠 黑龙潭 孔子登临处 十八盘 小洞天 冯玉祥墓 天街 云步桥
灵岩山 斗母宫 五大夫松 石介墓 虎山公园 娄敬洞山 后寨门 玉女池
樱桃园 大观峰 一天门 南天门 中天门 玉皇庙 齐长城遗址 天烛峰
太平顶 三岔涧 独足盘 后石坞 瞻鲁台 中军帐 黄西河 三阳观
猛虎沟 天外村 玉泉寺 岱庙 壶天阁 日观峰 岱顶奇观 丈人峰
秦泰山刻石 王母池 昆瑞山 孔子崖 舍身崖 普照寺 礤石峪 竹溪
彩带溪 吴道人庵 五峰山 九龙岗 岱宗坊 经石峪 扇子崖 对松山
灵岩寺 桃花源 月观峰 历城三川 万仙楼 大汶口遗址 望人松 光化寺
竹溪庵 烈士祠 谷口 凤凰山 五贤祠 元君庙 泰山风景名胜区 旭日东升
徂徕山 泰山佛光 探海石-云海玉盘 雾凇雨凇 泰安岳庙 高山流水亭 玉皇顶 红门(一天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