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景点介绍 > 石梁飞瀑介绍
石梁飞瀑
旅游景点所在地区 类别
浙江 >> 台州 瀑布
桐柏山在天台县城西十公里,景色秀丽,古迹遍布,是道教“南宗祖庭”。又称“金庭洞天”。有玉女、紫霄、翠微、玉泉、莲华、卧龙、华琳、香林、玉霄九峰相绕,峰峰争秀。《道藏》记有:“天台山之桐柏,......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曰金庭”之句,素为道家福地。曾流传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赴桐柏琼台受金浆玉液,商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九天仆射成仙神话传说。  相传桐柏宫最早建于西周,周灵王太子晋岭修道于此,故被奉为桐柏宫第一代祖师。吴赤乌二年(239)葛玄来此炼丹,建法轮院,唐景云二年(711)道士司马承祯隐居入山,建亭、台、楼、阁,睿宗诏敕置观,号桐柏宫,禁封40里,桐柏日渐兴盛,建成三十六宫,遣徒云集,教旨宏扬,高人荟萃,被号“仙乡”,誉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北宋道士天台人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得海蟾翕真传,居桐柏宫修真,著道教内丹丹法主要经典《吾真篇》宣扬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道教称“紫阳真人”,奉其为南宗和“紫阳源”祖师,桐柏遂为中国道教东南圣地。徽宗时,桐柏宫有道士王灵宝,善医,尝受诏治愈皇太后病,赐游御园,请奉轩伯夷、叔齐右像,并于南宋绍兴11年(1141)立词“九天仆射祠于桐柏观之后祀之,石像石质如玉,内空外润,镂刻基古,背镌二人篆名。徐霞客游观后,认为系唐前之像,今尚残留碎片;至清康熙年间(工662~1722),乃以台州名贤徐竹溪、潘时举、方孝孺、陈选、夏候、鲁穆、齐旺等甘八人配享,并塑以司马承祯像。  桐柏宫历代珍赐翰墨、文物、碑刻、匾额甚多。唐尚书韩择木以篆、隶,八分三体《道德经》于巨幢,置众妙台上·宋太宗、真宗先后赐御书凡五十三卷,祥符中赐御衣四件,高宗赐高丽僧经帘二幅。吴越王钱缪施舍天尊像260余童、金银字经二百函,画四十轴。朱熹、陆游并曾挂衔领管该观,赐额“万法园通”,清雍正十三年御笔“敕建崇道观碑”也树此。记人历代修真于天台山桐柏宫的道士史料的也有三、四十名,著有《天隐之》、《悟真篇》、《还原庙》、《指玄篇》等传世道书,不仅对当时道教的教理、历史、修持方法和医学、养生学以及哲学等方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且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宗教历史文化、宋代理学的形成都有相当的影响。  在桐柏宫四周,名胜古迹、游览胜地云集,梭溪流淌宫前,剑山、印山分列左右,东北方瀛山,有元明宫故此,唐徐灵府居此;南有玉泉峰有吴赤乌二年所建妙乐院故址,西北玉霄峰,层峦迭障,松竹葱佳,两石对峙如门,号小桐柏,叶藏质居此,号“石门山居”,咸通十三年奏为玉霄宫。西南有司马悔山,在今天宫乡。相传司马承祯曾应武后,睿宗、玄宗之召入卞京,虽待遇优渥,但仍思恋天台山,故出山时至落马桥而回辔欲返,后人改名此桥为“司马悔桥(在今栖霞乡)”,其天宫山为“司马悔山”,遂书《云芨七签》列为第六十福地。  1973年,桐柏水库建成,桐柏宫沉于水底,部份现宇移往鸣鹤观。水库坝南脚,原为水形,称“三井”,深不可测,有“通海”之说。唐宝历年间(825~928)遣使投金龙、白壁于此,刘禹锡有诗记其事。至梭溪水汇于三井,溢而泻为福圣观前之瀑布,大似垂虹,悬挂隐映于苍崖翠壁间,数十里外可见“瀑布飞流以界道”,孙赋把它与赤城山合称为“二奇”。元张可久描写为“绝顶峰(扌替)雪剑,悬崖水挂冰帘”,今尚犹留水痕,旁有福胜观,瀑布寺遗址,及“隐史”等摩岩石刻。
>>台州旅游景区、台州旅游景点、山水图片推荐:(该城市的所有景点)
国清寺 智者塔院 玉京洞 一行大师墓 桐柏宫 鸣玉涧 金钱池 寒岩
拜经台 铗剑泉 金桥潭 方广寺 华顶森林公园 紫云洞 华顶峰 断桥积雪
桃源春晓 卧佛岩 明岩 葛仙茶圃 水珠帘 餐霞洞 桐柏山 双涧回澜
琼台 昙华亭 赤城塔 玉京观 螳螂钓蟾 华顶寺 铜壶滴漏 龙游涧
高明寺 石梁飞瀑 五峰山 琼台双阙 惆怅溪 济公院 螺溪钓艇 五马影
仙人座 会仙石 仙居风景区 九峰公园 东山公园 太和山 划岩山 盖竹洞天
大鹿岛 瑞隆感应塔 陈安宝将军陵 三峰禅寺 龙潭坑 温岭风景区 桐屿枇杷林 黄琅观潮沙雕
枫山清修寺 三门 延恩古刹 三合潭文化遗址 路桥老街 巾山 石柱灵峰 铁米筛井
香严寺 台州商业街 大陈岛 桃渚珊瑚岩群 张家渡 济理寺 新桥五凤楼 东湖
蛇蟠岛 丫髻岩 广文祠 玉环革命烈士纪念馆 白云山 松岩山 武坑 仙岩洞
朱砂堆风景区 丫髻山 牛头山湖 石城飞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