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购物常识 > 水晶的历史和形成

水晶的历史和形成

香港旅游网 | 发布于2007-04-26 10:27:30 | 来源:网络 | 常识分类:购物常识
 童年常听大人们讲海龙王住在水晶宫里,科幻片中水晶球也会显示出神奇的魔力。
  
  中国古代称水晶为“水精”、“水玉”、“菩萨石”、“千年冰”、“玉晶”和“放光石”等;神话中的水晶宫,传说为四海龙王所居,只是古人以为水晶看起来剔透玲珑、晶莹如冰,猜想是在水中开采,并以为水晶是千年之冰所变。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海龙王,水晶也不可能是万能的魔球;但地球上确实有水晶洞,水晶也的确是一种神秘的宝石。
  那么水晶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几千万年以前,由于火山爆发,地球内部的岩浆从地心向地表面活动,大部分岩浆流出地面后成为黑色的火山石。
  
  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Sio2)的岩浆在地下向四方伸展,大部分在泥士和岩石的压迫下冷却凝固,变成了今天所见的石英石,个别的熔岩迅速冷却凝固,变志了今天所见的石英石,个别的熔岩迅速冷却(未能来得及结晶)形成墨曜石(一种宝石即天然玻璃)。
  
  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凝胶和碳酸氢钙混合物的岩浆冷却凝固后由于被地下水溶解并由岩洞中滴滴渗出,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石笋、钟乳石或其变种蛋白石(一种宝石)。
  
  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的胶体沿着泥土空洞一层一层地沉淀固结,凝聚成了玛瑙。
  
  还有极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浆在泥土和岩石的空穴中与空气接触,慢慢地在空穴壁上凝结成一支支的晶体,就形成了今天的水晶,而空穴就变成了所谓“水晶洞”。这些“水晶洞”在外面看就如同普通石头,但切割开后就会发现里面洞穴的壁上凝结着一支支像人的手指大小、六角柱的水晶(当然,有的水晶可以长达几尺。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块重达3500公斤的水晶王)。
  
  水晶从成分上讲实际上是一种石英石的结晶体,是一种宝石。
  
  水晶是从山上开采的,水晶宫也不在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