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浏览

舌尖上的中国热促舌尖上的旅游

[ 2012-06-03 20:36:00 | 作者:fuzhengmian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各大舌尖系一一登场,“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城市”等均赢得了公众的注意力,而旅游界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舌尖经济”。

  近期,国内某知名网站推出了一系列“舌尖上的旅行”线路,以纪录片所介绍的美食地点为目的地,推介传统的“美食旅游”项目,如“海南和乐蟹”“云南过桥米线”、“内蒙古涮羊肉”等项目,都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形成了一股小型的出行高峰。

  “美食主题游怎么可以缺席?”一名自称为“资深吃货”的网友缪缪告诉记者,在得知网站推出了“舌尖上的旅行”后,她立马邀了几个朋友准备组团参加,并且都得到了很积极的响应。

  著名文化旅游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博士指出,“舌尖经济”更准确的说法是“味蕾经济”,归根究底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一种吸引眼球的时髦营销手段而已(提供资料)。

  事实上,美食主题游并不是一件新兴事物,伴随着休闲游的发展,美食游已经成为了整个游览体系中的重点,是一个长期的发展主题。

  “早在两年前,杭州就已经推出了‘美食之都’的概念。”5月31日,浙江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华雨农告诉记者,当初在打造西湖休闲游时,美食就已经作为重点的项目在推进。不仅将具有特色的本地美食与外来的西式美食勾连在一起,还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打造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美食。

  他建议,如果要品尝地道的杭州美食,可以选择胜利河、小河直街等具有特色的街区,在体会杭州包容性的特点之余,也可以惬意地欣赏杭州的美景。

  刘思敏也表示,美食作为旅游的重点资源,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在不同的时机里,旅游业会对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凸显。这段时期央视纪录片的热播就是这样一个引爆点,让美食主题游成为了热点,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是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因为随着纪录片的关注度逐渐冷却,美食游的热潮也会慢慢地褪去。

  美食游只能带来短暂的经济效应么?它对于旅游市场又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美食主题游是一场东风,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绝佳的契机让美食深入人心,扩大专项游的市场,进而创新旅游的模式。”刘思敏补充道,旅游市场太过庞大,同时着力于每个细分市场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够遇上好的契机,都应该善于利用,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阅读全文(414)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末页

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浏览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fuzhengmian
  • 注册日期:2012年04月22日
  • 城市:三亚

公告

欢迎来到驴友驿站,寻找您想要的旅游攻略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4159 人
  • 创建时间:2012年04月22日
  • 发表文章:6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173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