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8883' limit 1漫谈西藏的民居_西藏拉萨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漫谈西藏的民居

漫谈西藏的民居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雪域假期市场部 | 发布于2007-07-24 18:08:00 | 来源:马丽华 | 目的地:拉萨
漫谈西藏的民居
 
作者: 马丽华   发布时间: 2006-06-06 10:22:51   来源: 西藏商报
 [关闭窗口]
  

  文化参与着地理环境,并且构成了地理环境发展的最后环境。建筑艺术作为自下而上外貌的体现,作为某一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样在参与着和构成着地理环境。所以当我们一说到“西藏”这地方,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组自然和人文景象:江河雪山、草野田园,河谷地带一小片一小片村庄,高寒草莽间一顶用两顶黑色帐篷,零散于万里高原上大大小小的寺院建筑群……

  西藏的纯粹自然已经使我们心驰神往,加入了人生痕迹的自然,尤其使我们怦然心动。

  以往描述西藏建筑论著画册,大都把寺院建筑作为主题和重点,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就建筑理念和技术而言,西藏人把全部的智力和能力,包括倾其所有的财力全都用于寺院了。依据上千年根深的来世观念,传统的西藏人会这要考虑:此身只不过是一已灵魂暂栖于斯世的皮囊而已,所以寺院之繁复与民居之简陋就形成了强烈反差。

  不过这只是西藏人的想法,依照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看来,西藏的民居仍然有着独特的惊人之美。就像本文开头描述的那种阔大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见村落民居,由文化古籍和人类感而生发的惊异和震撼,已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令人不由不想到,西藏的存在就是令人感动的。更何况就民居自身也让人有话可说。

  简而言之,文化即生活方式建筑即存在风格的外化和物化。偌大一个西藏,自然地理和风俗习惯有所不同,民居样式也随之千差万别。且不说农村牧区的房子和帐篷之别,农村土房与林区木房之别即使同属农业地区山地与平原也有差别。这既体现了环境使然,也有本地传统和欣赏习惯的人为因素。共性是有的,那就是普遍的平顶方正建筑。如果房舍集中,如果自上方俯视的话,那就是一片规整的质感方格。另一个共有特点是,一般讲究些的农村都把房子的夯土外壁刷成纯白;不太讲究的半农半牧区才保持原色。白色房上部突出棕色材料的房檐或漆成棕红的装饰带,既勾勒出轮廓,又平添了美观。白色建筑在藏语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点点繁星”。

  藏式房多平顶,也是适应的产物。高原干旱少雨,无须飞檐高顶,冬有积雪,打扫就是;最重要的是风沙大而频繁,高屋难耐劲风。藏北那曲镇几十年前所建立汉式铁皮顶房,时见有以巨石绑坠于房前屋后,意在加固,就这样,每年冬季的大风中还不时有被掀翻了屋顶的。平顶民房还有一个功能,藏东一带习惯在其上搭起架子 ,晾晒青稞;平顶民房的精神功能则是作为自家民间信仰的场所。房顶有供奉自家所信神灵的祭坛,有煨桑烟的香炉,更有家家必插的五色经幡。最近的这个藏历年里,我专程去了南岸的农村,与农民一道过了年。藏历初三那天随房东一家在方顶聚会半天,参加了更换经幡仪式的全过程。这样说一,平顶又是形而上的存在了。

  后藏日喀则地区在外墙涂以灰道道,则是出于信仰传统。上千年来那里都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领地,该派即以此为标志,萨迦派因此也得了一个“花教”的俗称。拉萨昌都农村还有在门上、墙上画蝎子图案的习俗,据说有避邪功能。蝎子本是地下神的形象之一。

  从民居形制上看来,区别较大的是高碉式建筑。从“石”旁的碉楼、碉堡,再冠以“高”的修饰,不用看图片那形象也跃然而出了,那功能也不言自明了。川西藏区多有此类建筑,从《后汉书》记载看来,的确也有些历史了。我在藏东的三岩见过这种石砌高墙民居。那地方的著名之点有二,其一是保持至现代的父亲“帕措”组织;其二是抢劫成习和血亲复仇传统。坚固的碉楼可用于抵挡来犯之敌,高大多层次的室内空间也便于备战备荒,楼顶平台则可储备柴草。那地方世代打打杀杀,有一部流血的历史,直到近些年方才安居乐业。类似的建筑在西藏边疆的科加我也见过,一式的高墙小窗,与邻近的村庄大不相同。问及原故,当地人解释说,科加村地处中尼边境,交通要道,不得不加以防范。这类建筑的确是多功能的,底层作畜圈,二层以上作食宿起居之用。不过楼梯极简易,只用一原木凿坑而成。我们很不习惯,每一次上下都手脚并用,狼狈之极。心想他们每天上上下下有多辛苦,可是人家不以为意,上下楼梯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