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8544' limit 1解读神往传奇--泸沽湖_云南昆明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解读神往传奇--泸沽湖

解读神往传奇--泸沽湖

云南中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7-07-11 12:57: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昆明
学者呼吁 少一些文化误读,还泸沽湖一份纯净
 
“许多男游客经常会半真半假地问我们是否愿意和他们走婚,还有些游客会问我们有没有父亲。”丽江泸沽湖边落水村的几个摩梭女孩儿对记者说:“这些话让我们很反感。”近年来,在泸沽湖旅游热中,研究者们发现,由于影视、文学等作品以及一些导游的夸张和不实介绍,使不少游客带着猎奇的心理前往泸沽湖旅游,甚至有些游客到泸沽湖旅游是为了走婚。这一现象让一些学者和摩梭人深感不安。
 
 
神往传奇 不理解真实摩梭人
 
带着无限憧憬,许多参加旅行团的游客长途跋涉来到向往已久的泸沽湖,然而,不少人抱憾而回,抱怨现代气息侵入了这和片净土。
泸沽湖的被误读让一些学者和摩梭人深感不安。今年两会期间,来自丽江的人大代表杨雪梅呼吁:“加大对泸沽湖摩梭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尽快对《泸沽湖摩梭民俗文化保护条例》予以批复;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景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邀请新闻媒体、学术团体深入摩梭社区了解研究摩梭文化,纠正对摩梭文化的误读。
“由于对摩梭文化的误解,人们已经相信传闻中或想象中的摩梭人,而对现实生活中少活生生的摩梭人不理解。”摩梭学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拉木。噶吐萨说:“在众多的误读中,有一种浪漫的误读过分美化和神化了摩梭文化,把异文化想象得十分神奇美丽。好象摩梭人都不食人间烟火,只会喝酒唱歌跳舞,躺在云彩上谈恋爱,和游客任意走婚。”
曾在摩梭村寨生活了一年多的香港学者周华山博士认为,游客对泸沽湖旅游失望的原因,一是旅游项目单调没有内涵,骑马、划船成了标准化项目;二是对摩梭文化缺乏了解,许多游客离开泸沽湖仍对母系和走婚制度一知半解;三是认为泸沽湖边的落水村变得商业化。
对于“商业化”,周华山认为,“在旅游地,服务明码实价是合理的做法,落水人每天接待无数游客,不可能每次都热情好客不收分文。”
耐人寻味的是,自助旅游者与旅行团游客去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浙江嘉兴学院的陆加敏与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的宫布拉错家有着深厚的友谊。好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对记者说:“房东阿妈很好客,总是弄很多他们认为最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摩梭人淳朴好客,不计较钱财,家庭情感血浓于水。他们家的女儿从不轻易走婚,小女儿还曾经因为一个男人
老缠着她要走婚而把他告到法庭,打了一场官司。
常年深入摩梭村寨云南民族出版社图片编辑、摄影家李跃波说,宁蒗县永宁乡温泉村尽管距离泸沽湖只有三十多公里,但很少有旅游者来这里,像陆加敏这样的旅人并不多。
 
教育落后 使摩梭文化被误读
 
如果上网搜索,许多有关泸沽湖的贴子都有“体验摩梭走婚风俗”的字眼。原宁蒗县副县长、摩梭人阿柱民对汝独支说:“由于语言、文化价值的不同,摩梭人常常被众多的媒介、游客甚至专家学者误解。许多人不顾摩梭的民族情感,认为摩梭人群婚、乱伦、滥交。在这样的渲染下,美丽的泸沽湖成了一些人梦想寻欢的去外,摩梭文化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埃”
在对摩梭文化的误读中,有关“杨二车娜姆”的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杨二车娜姆以一个摩梭人的自传方式,于1997年出版了《走出女儿国》,书中大量的对情爱和性的描写,让许多摩梭认为这本书扭曲了摩梭文化。这种个人的生活方式,被误认为是对摩梭女人的代言。
“娜娜离家出外时才13岁,她出版《走出女儿国》时,已有14年都市生活经历,因此她对传统的摩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局限和片面的。”周华山说,“娜娜把独特的个人经历误作为摩梭文化特质,正反映了她对摩梭文化的误解。事实上,不少摩梭年轻人像她一样对自身传统是一知半解。”
研究者们认为,对摩梭文化的曲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摩梭教育的落后。周华山说:“摩梭人鲜有学者和研究者,长久由外族学者和作家代言,其主体发声的空间非常有限,令主流文化对摩梭文化更加误解。”
“杨二车娜姆被认为是摩梭人中走得最远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昆明工作的摩梭人共有十多个。教育和经济的滞后,使摩梭人才屈指可数。我自己常有单打独斗的感觉。”拉木。噶吐萨说:“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的学者在研究摩梭人,便大多是学术圈内的东西,而被研究者------摩梭人的声音却很少在专著中出现。摩梭人去没有话语权,只能任由别人去说。”
对摩梭文化的误读,一些导游的讲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丽江到泸沽湖的四五个小时里,导游都要讲很多如何走婚的故事,哄游客高兴。可是游客到了泸沽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的游客还说是我们摩梭女孩儿欺骗他们。”一个摩梭女孩儿说。
 
游客缺少自律  威胁摩梭文化
 
令研究者担忧的是,外界对摩梭文化的误读反过来也影响了摩梭人对自己的文化的理解。淳朴的民族文化被庸俗的“走婚”当作摩梭文化的核心来招徕游客,一些迎合低级趣味的旅游内容也由些产生。
   “落水村有不少家庭旅馆起名为‘母系世家’、摩梭伊甸园等’,这些暗喻性解放的名字被建构为摩梭风情。有人在篝火晚会上公开鼓励游客‘搂着摩梭小姐拍照’,似乎摩梭女子是可以亵玩的对象。”周华山说,“ 这会使游客认为除了走婚,摩梭文化没有其它内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博士说:“那些怀着猎奇心理的游客一到此地,就迫不及待地东张西望,大大咧咧地询问怎么“走婚”和怎么找“阿夏”等问题。按摩梭人的传统习俗,当家中有老人、长辈等在旁时,是不能随便谈论男女情事的,特别是在家居中心‘母房’内。
“这是对摩梭文化的一种威胁。”杨福泉说,如果游客没有起码的修养、自律和对这片土地的关爱,没有对各种异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是怀着一种唯我独尊的文化优越心态和猎奇的暖昧心理走理别人的家园,那些美好的家园就有可能不断的被他们的无知、庸俗和狂妄所亵渎和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