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8296' limit 1川行记:曾经被遗忘的角落_澳门澳门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川行记:曾经被遗忘的角落

川行记:曾经被遗忘的角落

澳门旅行社广州办事处 | 发布于2007-06-30 11:16: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澳门

题记:

噫吁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an)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李白

被这位青莲居士描绘得“如此恐怖”的巴蜀大地,如今已是“天堑变通途”了,而且是全国最为热门的旅游胜地。仅世界遗产的地方就多达六处,比如耳熟能详的:都江堰和青城山、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九寨沟和黄龙。

  据说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是目前比较受推崇的旅游景区。这是两处较新的景观,在历史上曾经是难以跋涉的地方,所以记载甚少,名不经传。现在却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双双获得了联合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称号。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向喜欢爬山的我,玩水从来就少有感悟,居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去九寨沟住了一晚上,尔后又坐了十几个小时赶回成都。当年的交通及各种设施,还不是很方便(经常有旅行团出事的新闻发生)。虽然是匆匆忙忙的“蜻蜓点水”,但是对我的震撼却是刻骨铭心的,原来竟然有如此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记得容中尔甲还是九寨沟的工作人员时,凭着一曲《神奇的九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不但征服了现场观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来不参加场外互动的我,第一次拿起了电话,投了容中尔甲一票。没想到容中尔甲就此成了明星,可见美好的东西,大家的审美观点还是基本一致的。从此九寨沟就纳入了我的视野,由开始的一无所知,到成为了旅行目的地,那是2003年的夏天。

一、蛾洛色莫的传说

  相传主管草木万物之神比央朵明热巴有九位聪明勇敢、美丽善良的女儿,来到这里的九座雪峰上空游玩,看见恶毒的蛇魔正在人间祸害生灵。她们和九个寨子的男子一起打败了蛇魔,在重建家园时相爱,便留在了这里。以后形成了九个部落,分居九个寨寮,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九寨沟

  其实九寨沟,指的就是白水江畔三条呈“Y”字形的沟谷中,生活着的九个藏族寨子。这九个寨子的藏民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他们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为何和周围的藏胞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这九个寨子又被称为“何药九寨”的呢?

  据考证,他们的祖先来自甘肃的玛曲,是阿尼玛卿山脚下的一个强悍部落,随松赞干布东征松州(现在的松藩)时留在了这里。《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唐初吐蕃东征,松赞干布以勇猛、彪悍的河曲部为先锋,一举攻占了松州城。后来部分人马被留在了弓杠岭下。留下来的人,将原河曲的俄洛女神的传说和部落出生传说,带到了九寨沟。于是形成了今天九寨沟的色嫫山及蛾洛色莫的神奇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扎如寺边住着一户藏族老夫妇,五十多岁了还膝下无子,他们常去寺庙里焚香祈祷,祈求神灵保佑他们有一个儿子。后来,老阿妈果真怀孕了。十个月后却生下了一只癞蛤蟆,老俩口很伤心,但还是细心地把它养了起来,取名:扎如扎尕,意思是扎如寺的菩萨赐予的。

当时九寨沟的土司家有个女儿叫蛾洛色莫。一天,她放羊到了中午。烈日当空,羊群渴得咩咩乱叫,方圆几十里都没有水,到哪里去找水呢?蛾洛色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她唱起了山歌,祈祷山神保佑,能从山上淌出清泉来。她的歌声刚落,就听到有人说:“蛾洛色莫,只要你答应嫁给我,我就供你常年流淌的清泉。”“只要你使九寨沟到处都有海子,我就答应你。”听蛾洛色莫这么说,扎如扎尕就从沟头跳到沟口,一共跳了108次,沟里便出现了108个海子,泉水清洌透明,哗哗流淌。蛾洛色莫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她领着扎如扎尕回家认亲,土司阿爸见女儿带着一只癞蛤蟆回来,很是生气。叫下人把扎如扎尕打死。只见扎如扎尕嘴一张,吐出了一股火焰,土司的官寨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土司急忙喊人救火,不料水越泼火势越旺。土司无奈,答应把女儿嫁给他。当扎如扎尕把火熄灭后,土司立刻改了口说,只要不娶蛾洛色莫,愿意给他3000只羊、3斗珊瑚、玛瑙和松耳石。气得扎如扎尕把口一张,吐出一股水来,这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把土司的官寨淹没了。土司吓得浑身发抖,连忙求饶,当扎如扎尕倒吸一口气地退了洪水。土司又出了个馊主意说,我愿封你当土官,把领地分你一半,只要你不再娶我女儿,好不好?扎如扎尕见土司又变卦,更加气愤地把脚一跺,顿时地动山摇,官寨的碉楼眼看着就要倒塌,土司赶紧前来告饶,说再也不反悔了,真的答应把女儿嫁给他。扎如扎尕就地一滚,一切恢复了平静。

扎如扎尕领着蛾洛色莫回家,阿爸阿妈非常高兴。当侍奉两位老人过世后,蛾洛色莫就变成了一座秀丽的雪山,用圣洁的乳汁永远滋润着这片土地。扎如扎尕也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耸立在沟口,以免圣水流走。

为了这个神奇的传说,我一到九寨沟就直奔扎如寺而来。这座始建于明朝末年的扎如寺,坐落在扎如马道的必经之路上,是九寨沟最大的一座喇嘛庙,具有浓厚的藏族特色,由大殿、藏经楼、乐台、茶房、迎客楼六部分组成。走进这仙境般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的新奇,又是那么地似曾相识。身旁滚动的转经筒,眼前飞扬的五色经幡,耳边掠过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还有那一路长途跋涉而来的“磕长头”,无不传递着藏民们虔诚的信仰。我终于明白了: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拥有那么神奇的传说,在我们眼里“癞蛤蟆想吃天肉”已经是传颂了千年的“天大笑话”。也只有这样的人们,才能拥有九寨沟这样的“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

二、 “童话世界”里的故事

迷幻、神奇的世外桃源,坐落在雪山环抱、群峰叠嶂之中。当我走出扎如马道,等待观光巴士游览美丽的三沟九寨时(在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查哇沟中分布着:纳得寨、盘信寨、彭布寨、尖盘寨、故洼寨、荷叶寨、树正寨、日则寨和则查哇寨。其中九个寨子中最大的要数荷叶寨),认识了“独行天下”的川大“梅梅”-文锦。她在车上“絮絮叨叨”诉说着来得太早啦,如果是秋天来就好了,可以观赏到:秋色、红叶、蓝湖、倒影、飞瀑、激流和栈道的所谓“九寨七绝”。

我说,除了秋色和红叶外,我们不是也多了夏色和青叶吗?其实阿,有些事情换个角度,是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至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之类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树正寨的磨坊

看过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人,大概不会忘记这样的一幕:山水萦绕的村寨里,埋伏在磨坊里准备抓“天地会”孩子的清兵的境头。不错!那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九寨沟树正寨。这也是第一部以九寨沟风光为背景的电影,随后《西游记》、《英雄》、《卧虎藏龙》等等便纷至沓来,让人对九寨沟的美景尤其趋之若鹜。让我记忆深刻的惟有潺潺流水的树正寨,和那村寨中永远转动的水磨坊。那种远离现代文明的原始,处处堆积着山民们的生活智慧,以及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和谐,构成了一幅恬静、纯朴的山野画卷,无须涂抹任何的色彩。

在文锦慕名直奔诺日朗瀑布的时候,我在树正寨下了车。眼前的海子、栈道、瀑布依旧,唯一变化的是寨子,昔日有些破落的家园,变成了九寨沟中最主要的投宿中心(现在沟内禁止住宿),一座座崭新的旅馆林立在山水画中,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唯有古老的水磨坊还在山泉的冲击下,发着亘古不变的歌声,永远地转动着,尽管没人用来推磨啦……

日则沟的熊猫

箭竹是大熊猫喜欢的食物,在日则沟的箭竹海四周生长着大量的箭竹,因此在箭竹海与熊猫海之间是熊猫喜欢游荡、嬉戏、喝水、觅食的地方。大熊猫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目前仅存1000多只,被称为珍贵的活化石。上世纪末期才被尊为“国宝”,人烟罕至的“童话世界”,是熊猫生长栖息的乐园。九寨沟也因为拥有了熊猫,1980年才被确立为大熊猫保护区的。随着后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熊猫的身影在箭竹海和熊猫海中,已经难觅其踪了。据说只有在日则沟的尽头-原始森林里,还有生活着一些为数不多的熊猫。

大熊猫在藏民中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呼它为:董尕。相传董尕是九寨沟一位神通广大的喇嘛的坐骑,世世代代受到了人们的爱护。在董尕山上有一座土庙,供奉的就是一尊泥塑的大熊猫像。

以前在这里的夏季,大熊猫爱到湖边喝水。据说它的饮水好像醉汉贪杯一样,一边喝水一边聆听水声,还要欣赏着水中的倒影,悠然自得。喝足后离开,一听到水声又返回再喝。周而复始直到胀得不能再喝,还不肯离去,有时喝多了,就“醉”倒在湖边酣睡,醒后还喝,真是憨态可掬。

如今的我们却只能对着这“名存实亡”的湖光山色发愣,本属于它们领地的地方,贵为“国宝”身份的它们,为何不能“心安理得”地生活呢?反而要选择“逃跑”呢?难道它们也像古代的圣贤一样,喜欢遁世隐居吗?

长海的老人柏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宁静安祥的九寨沟,突然洪水泛滥、白浪滔天,冲毁了低洼的田地,一时鸡飞狗跳、马嘶羊叫。树正寨的人们坐立不安,纷纷敬神拜佛,祈求消灾免难。人们后来才知道长海中,一只长着牛首龙身的湖怪在兴风作浪,并向人们发出威胁:如果没有每三天供上一只牛、七天献上一只大牛,它就要水淹村寨。当时寨子里有位年约九旬、留着一把棕银长须的老猎人,名叫白马沃秀。知道后,身背乌铁弓、手提青铜剑来到长海边搜寻怪物,还对着湖心大声喊叫,想激怒怪兽,把它引出水面。谁知喊了半天,除了一阵山雨外,毫无动静。太阳落山了,月亮上坡了。一天、二天、三天……,仍无消息,白马沃秀依然坚守在长海边,雨丝点落在他的脸庞,秋叶凋谢在他的身上,白雪洒满在他的周围,春花盛开在他的眼前,顽强的老人继续守护着身后的村寨,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白马沃秀最后化作了一株苍劲挺拔的大柏树,昂然耸立湖边,任凭风吹雨打,霜打雪冻。怪兽再也不敢出来祸害人间,这株世代受人敬仰的柏树,就被人们尊称为老人柏。

当我们从诺日朗出发,来到这位于则查哇沟深处的长海子,墨蓝色的湖水却静静地依偎在四周山峦叠翠的群峰之中,湖岸的“老人柏”孤独地守望着,身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风稍起,向阳的一侧枝叶繁茂,另一侧却枯萎不振,像是被刀砍斧劈一般。据说,有一天怪物又起来捣乱,而化作柏树的老人,早有准备地伸开巨大的双臂,挡住了不断涌上来的洪水,即使左臂被折断,也不罢休,终于刚毅的正气战胜了邪恶的魔怪,换来了九寨沟永久的安宁。

面对着这独臂的“老人柏”,我们深深地躹了一躬,不仅仅是为了传说……

三、凝固的“人间瑶池”

距离九寨沟128公里的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而著称。目前对于黄龙的由来,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景以寺名,寺以神名”。传说在上古时期,大禹治水路经此地,有一条神龙帮助大禹,开山凿道,疏通河浚,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身退后,隐居于此,修炼得道;二是“景似而名,神化其名”。据说登高远望,一道道从山顶逶迤而下的彩池层层叠叠,酷似五彩斑斓的金色巨龙,飞腾在皑皑雪峰和莽莽丛林之中。

当文锦和我带着“捡来”的川妹子筱莉、成琳来到黄龙沟口,又遇上在九寨沟有过一面之交的“东北人”维铭。

“妈亚,老兄,咋整成了洪长青啦。”维铭是位英文老师,就是不够魁梧,所以在东北人上加了个引号。

“介绍一下,这位你见过的是川大的文锦,这两位是路上捡来的医生筱莉、成琳。”

“哎呀太好了,我正担心缺氧哪。我叫维铭,要不就一起搭伙。”

“这里的海拔还不至于吧,我们还计划去西藏热身那。”成琳的“装备”最为齐全,她和筱莉正准备去援藏。

“真的!假的!算上我一个。”

“欢迎加入‘红色娘子军’,请入列。”文锦队长味十足地说,“请指导员训示。”

“好啊!我本来也在犹豫啦,那我们上黄龙吧。”我也临时做出了进藏的决定。

“就当是体能测试吧。”必竟是大夫的筱莉,非常专业地说“如果自己能行,就用跑步上山,提前适应高原反应。”

“没问题,出发!”随着文锦一声令下,我们“浩浩荡荡”地向雪宝顶方向跑步前进,一路上倒也没忘了欣赏风景。

沿着栈道,过“迎宾池”经“飞瀑流辉”、“盆景池”、接引桥,不远处就是黄龙寺了。据《松潘县志》记载: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导水,自茂州而止,始有蜗江……后黄龙修道成仙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耙……今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重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现存的是近年修葺一新的中寺和后寺,中寺现为佛教庙宇,有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五座建筑。距中寺2.5公里的才是供奉黄龙的后寺,应该称为道观比较贴切。在后寺的左侧约10米处,有个黄龙洞,进洞后一个宽敞的大厅,高20米、宽50米,厅内玲珑剔透、千奇百态的钟乳石,俯拾皆是。沿着石阶前行,有一佛龛供奉着三尊坐佛(据考证这是建造于明代),身上披满了钙化的结晶。继续前行,滴水不断,寒气逼人。

出洞后继续向上,我们的步伐缓慢了起来。背着氧气的包的人越来越多,满脸苍白、气喘虚脱的人就此止步。可是最美的风景就在前头,黄龙最高的池群“石塔镇海”和“五彩池”是所有景观中最有特色的,共有彩池400多个,池坝形状优美、色泽绚丽,有弧形、双扇形、裙边形点缀其间,池水中的两对石塔和翘檐的石屋顶,据说是明朝的建筑,现已大部分被钙化沉淀。极目四望,高高的雪宝顶上,皑皑的白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刚才的些许不适终于被眼前的美景淡化了。一片片壮观的地表钙化彩池蜿蜒在原始森林之中,形似一条金黄的巨龙,浮现于乳黄色的山坡之间。那一块块色彩斑斓的池塘,犹如是人工雕凿的梯田,井然有序。钙化了的水流、枯枝残叶等沉积物,同时也凝固了千万年前的苍海桑田,恰似一部无字的天书,默默地承载着深远的史实。走过这一肃穆、寂寥的山径,仿佛踏入了神秘的时空隧道,却找寻不到对接的奥秘。也好,就让这“人间瑶池”随着时光的斗转星移,而地老天荒吧。

“医生梅梅”和“东北大汉”,终于也上来了,筱莉“郑重”地宣布:鉴于这次的体能测试过关,我们的“进藏计划”可以启动实施啦。

而一起结伴游走九寨沟、黄龙的文锦,和我们的下一目标不同,在成都分了手。当我们飞抵拉萨时,我收到她发自峨眉山的短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尾声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附录九寨沟大事记:

  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只有马道和山间小路与外界相连。藏民们过着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因而九寨沟一直鲜为人知。九寨沟县旧称:羊峒、南坪,在《南坪县志·翠海》一节中,对九寨沟的记载仅有一句:羊峒番部内,海峡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

  1966年,“上山下乡”热潮中,大批拓荒者开进九寨沟,开始砍伐原始森林,亘古不变的“世外桃源”首次遭受毁坏;

  1975,农牧渔业部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结论是: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风景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作了更全面的考察,随后上书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林业厅,建议加强保护这片奇美的自然景色。省林业厅才下发文件: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虽然没有完全禁止砍伐,但是成了林业部门保护九寨沟的最早的一项措施;

  1978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建立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

  19781130,林业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的采伐木材,并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

  19781215日,国务院正式下文,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还应该感谢大熊猫);

  1979年,原进驻九寨沟的两个国营林场迁出;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90年,九寨沟旅游人数突破15万,其中境外宾客逾7000人;

  199212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510月,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向九寨沟颁发“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