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6742' limit 1都市无法冲淡历史印记,解析海口文化名城看点_海南海口海口市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都市无法冲淡历史印记,解析海口文化名城看点

都市无法冲淡历史印记,解析海口文化名城看点

海口琼山达成商旅服务中心 | 发布于2007-04-02 11:29: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海口
冠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固然值得骄傲,但在“文化沙漠”的思维习惯中,就连土生土长在这座城市的人们,都对此疑惑重重。在梳理了海口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料后,在走访了在这个城市20多年却没有发现的一些历史印记后,海口的历史,海口的文化,一点一点地呈现在面前,猛然发现,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一些关于历史的记忆真的正在渐渐淡出城市的视线———
  
   达士巷古道
  
  一般人很难能发现五百年来静静俯卧在府城镇马鞍街内的达士巷古道。这是一条宽2.5米、全长只有116米的石板小道,明清时期,古巷的居民中出了不少进士,周围居住着大多为达官和士大夫,因此得名“达士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与已经变成水泥路的府城北胜街比起来,达士巷古道显得非常幸运。据了解,前几年小街小巷改造时,达士巷古道的石板砖也被挖起差点丢弃,后来被人及时发现报告了有关部门,并及时抢救了下来,小道改造后重新将原有的石板铺上,得以保留到现在。
  
   丘浚故居
  
  府城大路街金花路三巷9号,坐落着一座海南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明代民居———丘浚故居。和海瑞并称为“海南双壁”的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丘浚,留给世人的除了“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的灵秀诗句以及“治国平天下”的经济思想,还有这间颇具考古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木构建筑。由于保护及时,丘浚故居在经过修复后仍保留有浓郁的古风。
  
   府城鼓楼
  
  如果不是眼尖,实在很难在府城文庄路上找到府城鼓楼所在的鼓楼街,2米宽的狭小街道两边已经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民房,只有鼓楼弯弯的拱石门,能让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鼓楼。鼓楼所在的鼓楼街始建于明代,因为街的南端建有鼓楼而得名。现存的鼓楼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由琼台书院主讲吴典倡捐重修后保留至今。
  
   琼台福地遗址
  
  琼台福地旧称抱珥山,因该平台南侧有一处创建于明永乐元年、复建于万历丁巳年(1617年)的琼台福地石牌坊,故名“琼台福地”。遗址位于府城镇文庄路的关帝巷,原建有关帝庙、圣母祠、文昌阁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几经风雨,几乎已经毁坏殆尽
  
   府城古城墙
  
  在府城镇忠介路和草芽巷的交接处,以及东门路21号,就留下了一段历史斑痕累累的古城墙,西门城墙尚存110米,东门的城墙仅剩30米,它是唐宋以后府城作为琼州府所在地的历史印证。从现存的城墙来看,砌法十分独特,是全国少有的石头墙。拱门用小石砌,整个造型,上端是抛物线形,下面则是马蹄型,造型异常稳固。
  
   西天庙
  
  顺着海口市龙华区义兴街一直往里走,抬眼就可看到一座高大的庙宇。红墙绿瓦竹叶青青,庙门口的牌匾上书写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西天庙。西天庙建于明代隆庆年间,为祭祖明代海南名士王佐所建。除了烧香祈福,现在的西天庙已经成为了附近居民文化生活里的一部分。
  
   海口老街区
  
  海口老街,指的是明清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以来以海口和府城为中心,逐渐形成的振东街、博爱路、水巷口街、中山路、新华路、得胜沙路、长堤路、义兴街等主要街道。老街骑楼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骑楼式建筑达200余座,其中以博爱路、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解放东路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