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5484' limit 1三探老县城_陕西西安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三探老县城

三探老县城

西安光大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07-01-19 12:51: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西安
来源:junshanshi (2005-9-16 21:58:32)

04年的春节前后,偶见电视台播放老县城的一个女孩走出深山,到西安城里来过年的消息,电视屏幕上的老县城唤起我们早已尘封的记忆,一股亲切感涌上心头。
还是在90年代末,我们在地图上首次发现有一个叫老县城的地方,后来看到有一篇关于老县城的报道,题目是《九户人家一座城》,看完后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不断收集老县城的信息。老县城是清朝道光4年(1924年)始建的佛坪厅,民国时改称佛坪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离任和继任的两任县长一夜间被土匪绑杀后,新任县长于次年将县城南迁到袁家庄(即今佛坪县城),从此佛坪县城便被遗弃,老县城因此得名。这批悍匪从民国7年(1918年)开始到民国28年(1939年)匪首王三春被活捉处决,为害二十余年,直到50年代初期才被彻底消灭。听说老县城还有保留完好的县衙,在得知从厚畛子到老县城修了公路时,我们决定到老县城一游,去探寻残存的古老的文明,领略那前清时代遗存的风貌。
厚畛子是去老县城的必经之路,它离老县城有19公里远。我们为去老县城,曾经三上厚畛子。

一探老县城——遇雨返回

在1999年6月26日的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我们坐上一辆桑塔纳轿车向西驶去,在王寺驶上了108国道。国道穿周至县城向南指向马召,刚才还在平原上疾驰的汽车一过马召就开始爬山了。这里的山没有沣峪口的险峻,路也就没有那么曲折,汽车像是走在丘陵缓坡上。大约走过2公路,我们就看到正在施工中的黑河水库大坝,仙游寺正在拆迁,车窗外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此后车就一路沿着黑河向上攀爬,河谷比较深,路也就显得较曲折险峻一些。天气依然阴沉,甚至有些飘着小雨。甘河峪是一个木材检查站,过了甘河峪汽车便开始下坡,河谷渐渐变浅,两岸的风光渐渐变得美丽起来。在108国道64公里处,向西有一条砂石公路,我相信这是厚畛子林场公路,它的起点就是沙梁子。我们就此下了国道,眼前一座大门赫然出现,上书黑河森林公园,枣红色的花岗石立柱,金色的大字,很是气派。汽车穿过门楼,向厚畛子疾驰而去。林场公路沿着黑河蜿蜒曲折上行,葱茏的林木黛青色的山,满布白色巨石的的河床,幽黑清澈的水,岸边的树枝低垂到水中,一座座吊桥横跨河面,这就是黑河风光,无比的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其间。
经过沙梁子大约19公里就到了厚畛子。厚畛子是深山里的一个小镇,面对半壁山,背靠秦岭梁,远眺太白峰,东河、西河、黑河三河环绕而过。古朴的房子,白墙青瓦,石板路面,凹凸不平,不宽的街道显得宁静,空气无比的清新。街道两旁满是家庭旅馆和农家乐饭店。汽车穿过街道,停在镇西头的西桥旅社门口,旅社楼下是隆昌饭店,我们走进去,吃了午饭。这时已过中午,下着瓢泼大雨,我们买了两把大伞。店主说这样的雨天是不可能去老县城的,因为河水淹没了桥,汽车过不了河。汽车停在镇东头的自然保护站门口,司机小朱在车内休息,我们打着伞走过东桥,在镇上转了一下,半壁山在哗哗大雨中显得格外青翠,黑河水奔腾下泻格外欢腾,山风习习格外清凉。老县城是去不了啦,我们只好带着遗憾,在下午一点钟,离开厚畛子,打道回府了。途中小朱一直说这地方好,下次再来一定要带上鱼杆,在河里钓鱼玩。

二探老县城——雨阻厚畛子

一年之后,在2000年的6月17日,一个晴朗的早上,我们又出发了。这次是在水司坐车到周至,然后换乘到厚畛子的中巴到达周至已近11点。到厚畛子的车每天只有两班,12点开的是最后一班。我们刚上汽车,就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去旅游的,我心里很奇怪,就反问一句,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是去旅游的?他们笑着说,山里人少,每天坐车的人互相都认识,偶尔上来一个陌生人,十之八九都是去旅游的。我们环顾车内,人们都带了很多的东西,有粮食、化肥、日用品等等,他们满脸沧桑,质朴而又真诚。一路上,我们向他们询问厚畛子和老县城的情况,他们说,这几年来旅游的人多了,山里留不住文化人,孩子们读书读得好的都不回来了。汽车开到黑河森林公园门口时,司机说你们就说是去探亲的,不然他们会要你们买门票的,每人10元,幸运的是直到过了沙梁子也没有遇到人查问。在下午4点多,我们到达了厚畛子,住进了西桥旅社,一间房子两个人,简陋但还干净,每人每晚5元。
西桥旅社在厚畛子镇的西河小桥旁,楼下就是隆昌饭店。一进去就被认出来了,说你们来过吧,我们是去年在这儿吃了一顿饭,果然是小镇人少,过目不忘。我们告诉老板明天想去老县城,他说这要看天气,如果不下雨的话,他可以送我们去,不过要80元车费。在旅社门口停放着一辆北京吉普,是镇政府用来抵吃喝欠款的。一个深山里的小镇政府,居然吃掉了一辆汽车,真是不可思议。这时天已转阴,和山外截然两个世界。我们说来时在周至还是晴空万里,怎么到这里就阴沉沉的呢?他说深山里就是这样阴晴不定,云来了就下雨了,云走了就晴了。我们心想明天千万不要下雨,让我们如愿以偿吧。天还没有黑,我们顺着小路转了起来。先是过了小桥向西,镇外河边有青砖房,据说是小水电站,可以发电供镇上用。这条路穿过象鼻吸虹向老县城,路有两三米宽,可以走汽车,是市政府花了66万元新修的砂石公路。回身穿过小镇向来时方向走,河上有吊桥,通往姜家坪。黑河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吊桥,河两岸的人就是通过吊桥来来往往相互交流的。吊桥有两米来宽,过桥时摇摇晃晃,由于这里河床很浅,桥面离水面很近,心里并不太害怕,反而感到别有情趣。河中卵石很多,大大小小灰白洁净,纤尘不染。河水很清,水流拍打着岸边的巨石,激起朵朵如雪浪花,飞溅到身上,使人感到格外清爽。过得河去,岸边峭壁上,有一些边长20~30厘米的方孔,或同样大小直径的园孔,孔深大概也有20~30厘米。这可能是桥桩孔洞遗迹,是傥骆道通向厚畛子的一座桥的桥基遗址。我们很兴奋,在那里看了很久,体味着古人的智慧和天工开物的成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自然保护站上去就是镇政府,一座瓷砖贴面的三层小楼,两厢还有两排各十余间的青灰色旧平房它们居高临下,俯瞰着厚畛子这个由东河、西河、黑河三河环绕的小镇。这条小路沿着东河向上直通铁甲树,在那里建有度假村,是南坡登太白山的起点。东河的清清溪流流入黑河,它其实就是一条小河沟,淹没在荒草杂树丛中。路边有着几座农家小院,横木围栏中的院子比较大,有时能听到鸡鸣狗吠。
晚上睡到半夜,雨哗哗地下起来了,而且越下越大,我们期望天亮时雨会停。天亮后雨虽然小了一些,但并没有停的迹象。清早起来,我们在西河里洗漱。西河比较大些,因为下雨水流比较湍急,水击石声盖过了雨声,咆哮着向黑河奔去,汇入滔滔的黑河。吃早饭时,我们遇到几位中年男子,他们是摩托车运动协会的成员,住在自然保护站招待所里,这次准备到老县城去。他们说每年都要去老县城,住在老县城自然保护站里,这次从老县城回来还要参加在银川举办的摩托车拉力赛呢。言谈中透出豪爽和自信,看得出他们和我们一样地喜欢厚畛子和老县城。雨渐渐小了,但店主告诉我们,即使不下雨也去不了老县城,因为山上河里的水已经涨起来没过了桥面,汽车是过不去的。到周至的汽车还有一阵子才开车,我们只好先在周围转转。不一会儿,我们就听见轰轰的车鸣声,一辆辆越野摩托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水花飞溅,蔚为壮观。车手们都戴着头盔,系着腰带穿着长靴,背着水壶,斜挎背包,一共有7辆,其中还有一位女子。我们羡慕极了,在这样的雨天,他们还能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直达目的地老县城。我们却不能,因为受制于天气,又没有自己的代步工具,我们懊丧得很,只好再次放弃,以待下次吧,再见了厚畛子。

三探老县城——金秋山城美

转眼到了金秋十月,在“十一”长假中我们又来到厚畛子,又住进了西桥旅社。隆昌饭店已易主,房价也涨到了6元。这次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漫山遍野层林尽染,黑河水依旧哗哗流淌。镇上游人明显的多了一些,有的人举家到来,已经在这里住了两三天。人们在周围的森林里玩耍,捡拾毛栗子,沐浴森林阳光,享受大自然的野趣。到达的当天下午,我们漫步在山野河边的小路上,欣享深山美景,倾听流水韵律,感受自然的温馨。还是那农家小院,那砂土小路,不过路边不再是一色的翠绿,而是红色的山茱萸星星点点满缀其间。那山茱萸象枸杞一样的红,象玛瑙一样的晶莹剔透,在许多人家门口有晾晒着的山萸肉,这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干货最高时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斤。在镇西通往花耳坪小河旁农家小院里,短木排架上生长着黑木耳,还有花菇,这里生长的是真正无污染菌类,是绿色食品。旧地重游时,有一些亲切感,心境很是平和,一身的轻松,无比的愉快,我们仿佛融入天地之中,物我皆是,悠悠然其乐无穷。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我们和另一对夫妇一家花了110元合租了罗老板的吉普车,他开车送我们上去。沿途林木茂盛,色彩缤纷,我们后悔没有步行前去,走在山林中可以更好的欣赏沿途山水美景,更好呼吸森林富氧空气。这条通往老县城的路,说是公路,充其量不过是较宽的可以走车的土路罢了。汽车跨小河,过浅滩,爬高坡,转急弯,不久就到达秦岭梁上。那里立有一通界碑,上书《陕西周至老县城保护区秦岭界》。秦岭梁上桦树叶黄了,枫树叶红了,华山松依然苍翠挺拔。站在界碑旁放眼四望,五彩斑斓的锦绣山色尽收眼底。汽车在此停留片刻,我们下车拍照留影,再向前汽车就下坡了。前方地势渐渐地开阔起来,视野豁然开朗,这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在那一片船形阔地中城墙和房屋已经隐现,我们梦寐以求的老县城终于呈现在眼前了!
汽车飞驰下山,嘎然停下。我们下车抬头一看,猛地发现老县城的西门就立在面前。一座长满荒草的残破的城门,一条通向城里的蜿蜒的土路。土路两旁是白桦横木栅栏,据说这是为了防止耕牛窜入田里去糟蹋庄稼。象其它遗址一样,西门口立有“佛坪老县城遗址”碑。西门外的接官亭早已不见踪影,遗址上建有房子,住着着一户人家,在其附近的一个石柱进入了我们的镜头,在照片上清晰可见。西门有瓮城,城门上没有明楼,门洞里也没有木门,但门柱孔和门闩孔依旧完好。城门用汉白玉条石为基,中用三合土夯实,外砌青砖,非常敦实。城门洞大约宽3~4米,高4米左右。西门南侧的城墙已经残塌,北侧则比较完整,夯土层外全部用直径一尺左右大的鹅卵石砌就,码得整整齐齐,可谓固若金汤。城墙有一定的坡度,我们踩着卵石缝爬到城墙顶上,上面大约有一米多宽,长满了齐腰深的荒草。站在城墙上,整个县城一览无遗。城中有几棵高大的古松,船桅般的立在平地上,它见证着道光四年初建佛坪厅至今,老县城一百八十年来的兴起、繁荣和衰败。老县城北依巍峨秦岭,没建城门,残墙断垣埋没在荒草中依稀可见,其它三面建有三座城门,东曰景阳,西曰丰乐、南曰延熏,“丰乐”、“景阳” “延熏”这几个字镶在东、西、南三座城门上,字迹早已模糊但仍然可以辨认,其中西门最为完整。穿过西门的土路可以走车,它贯通全城,然后出东门通向袁家庄。傥骆道是穿越秦岭的四大栈道之一,这条土路是傥骆道重要的一段,老县城就是扼控秦汉的要冲。紧靠南城墙里有一座瓷砖贴面的二层小白楼,是城里唯一的现代建筑——老县城自然保护站。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们从城墙上下来走在土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草木的芳香,欣赏着古朴的房舍,看着质朴的村民,心情格外舒畅。向西走去,随处堆放的桦木杆和作物秸秆,紧锁的大门和无墙的院落,门前的石碾和屋基地上的汉白玉石条台阶,茅草搭的牛圈和正在悠闲吃草的秦川黄牛,等等等等,无不吸引我们的注意,无不激起我们的兴趣。一路上我们不断的询问,县衙在哪里?监狱在哪里?还有哪些清朝的东西?
面向南门,在傥骆道北和南街交汇的丁字口上,座落着县衙,清朝时是佛坪厅的同知署,两边还排列着司狱署、守备署、把总署等官衙,这些建筑早已墙顷瓦摧,但基石尚存。衙门建筑已被拆毁,门前的雕花石鼓柱础被挪到东门内的石碑堆里,石鼓雕花饰纹却非常精美。村民在遗址上盖起了红瓦新房,原有的汉白玉屋基和台阶还有,散布在场院里,镶在了泥土中,石缝里早已伸出了荒草。新房规模较大,场院宽阔,地处县城中心,可想见当年的县衙建筑的形制雄伟而气派。古老监狱在县衙西北方向,在两棵高大的紫柏树下,残存的高墙厚壁如瓮一般,四壁无门窗,墙头摇曳着酸枣枝条和荒草。
东门内有一座文庙遗址,松林环绕。和其它文庙一样,南面有着高大的照壁,大门的柱础还在,是汉白玉雕花立方石墩,柱础两旁分别有两只坐狮,身上雕有鳞片,活像蹲卧的南狮。门口有两通石碑驮在半掩土中的贔屃的背上,碑上说的是敕建佛坪厅的事。松柏林中横卧着一通三龙戏珠碑,碑上的三条游龙栩栩如生,刻工精致,世间少见。堆放着的散乱的石碑随处可见,和比比皆是的汉白玉石条一样,石碑也是老县城的主要文物,它记录着官员的政绩,见证了老县城的兴衰。城外东门口堆码着一些石碑,其中立有一通碑,碑额上两条蟠龙拥着硕大的“钦加”二字,碑文说的是光绪三年杨大人抚民德政,钦加四品衔(佛坪厅属五品),特授佛坪抚民荫峤公的事。在文庙遗址的松林里,还有一所小学校,是老县城村小学。一排平房两间教室,土坯墙灰瓦顶木门窗,屋檐下墙上用白灰写着的“建设精神文明培育祖国新人”十二个通栏大字格外醒目。其中一间门口挂有“老县城文物保管所”的牌子,门已锁,没有见到人。房前松木旗杆上飘扬着五星红旗。也许是放假,学校里没有见到一个学生,窗台和地上满是已收获的豆科植物的秸秆。现在这所小学大概已经搬到西门外新建的希望小学新楼里去了。
东门比较残破,两边没有城墙连接,由于门洞塌陷,路没有穿过东门,而是从南绕出。我们沿着大路出东门继续向东,追寻着前清文明的遗迹。东门外住有一些人家,在东头不远处有一座房子,与其它房子相比显得更为高大厚实,它的两山有着象皖赣民居那样的风火墙,大青瓦屋顶,汉白玉石基,二层三开间。上面二楼的面墙全是木板,东西两间是土坯墙,墙面上镶的是木格子方窗,中间这一间是可装卸的木板门面,“荣聚站”三个大字象浮雕般刻在二层面板上,字体古朴遒劲。这是一个驿站,傥骆道上进出老县城的落脚之地,据一些资料记载,当年非常兴旺,商旅过客常常在此驻足聚赌。这是我们所见的唯一保留比较完好的清朝房屋建筑,看到了荣聚站我们兴奋有加。很遗憾的是再向东百余米,就可以看到城隍庙遗址,我们却折向南门去了。
通向南门的是一条小路,曾是老县城的南街,南街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已荡然无存。南门半掩半埋在萋萋荒草中,门口横竖相交着两根锈迹斑斑的断裂的水管,仿佛很久都没有人走过。当年曾挂着土匪人头的南门虽然残破,城墙却很完整,女墙没有了,卵石墙面格外醒目,护城河湮没在灌木荒草中,散落的城砖上有“道光5年造”的字样,令人兴奋极了。南门外地势较高,是南山向北延伸的缓坡。站在高坡上俯瞰城里,可以看到露出墙外的一排大屋顶和紧贴城墙的自然保护站。自然保护站可以接待游客,在南门外我们遇到了在那里住了一夜的游人。漫步在南门外高坡上,往西就是老县城四眼灵泉,这是老县城的生命泉。其中的两眼泉用石条砌成两米见方的池子,它们顶角相连,池里泉眼翻着细纱,象沸腾着的水,如临潼郦山温泉源头一般。我们用手掬捧泉水,喝到口里感到无比的甘甜清冽,沁人心脾。蓝天白云和烂漫的红叶倒映在泉水里,别有一番情趣,池边还有洗菜时丢弃的菜叶,在自然中又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城墙在这里断开,我们从四眼泉向北又折回城里。
城里很少见到人,读了书的不回来了,青壮年出去打工了,有的房门锁了。村里手机没有信号,显然信息还不通畅。村民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这里民风淳厚,我们遇见拿着树枝赶着黄牛向城外走去的身穿红衣的女孩,端着海碗蹲在门口吃面的壮年,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路上慢步的村民和嬉戏玩耍的小孩,他们操着陕南口音,无不神色安详,悠闲自得,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散落在老县城的房子,是缓坡大人字顶硬山土坯墙的青瓦或红瓦平房,这些房子具有陕南风格,净空高而窗户小,面墙上屋檐下有廊庑,是用横木搭就的通透的棚板,堆放着粮食、农具及其它杂物。老县城里,汉白玉的建筑构件很多,房屋多用石材鲜有用砖,这是因为老县城南山外有汉白玉矿,所以老县城里,但凡用石料的地方多是汉白玉。各家各户院子没有围墙,有的仅有桦木围栏,极其开放,不似关中的四合院式民居紧凑而又封闭。当城里家居门窗防盗设施一再加固升级时,这里却依然敞开院门。难道这里是贞观年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的再现?还是陶渊明笔下优美的世外桃源?
古老的县城,它兴起于傥骆道,衰败于傥骆道。它曾经有过繁华,人口到达两万多,住户近4000。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摧残后,人们纷纷逃离,现在城里城外总共40余户人家,170余人。这座清末民初的县城,随着县城的南迁和傥骆道的废弃,如今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深山中的一个很小的村庄。它虽然与世隔绝,却有清风朗月,虽然孤独寂寞,却也宁静太平,虽然曾经饱经风霜,今日却是阳光普照。它那残存的城门,断断续续的城墙和城里随处可见的遗迹,却向我们倾诉着曾经有过的繁荣和昌盛。原始的风貌和迷人的田园风光,使人们向往,但不便的交通又阻挡了探寻的脚步;旅游业的兴起给了人们希望,现在的修葺又破坏了古老的神韵和珍贵的人文价值。
厚畛子和老县城在雄浑的秦岭腹地,在奔腾不息的黑河源头,民风淳厚,自然风光优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块净土。无论处在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商界,还是在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混世中的人,离开喧嚣的城市和污染的环境,到了那里,一定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慢匆匆的脚步,使受伤的心得到慰籍,污染的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下午2点,我们如约上了车,背驰老县城而去。时间太少了,许多地方还没有去,许多遗迹还没有找到,要不是急着当天赶回西安,我们真想住在老县城自然保护站里,第二天继续探访遗迹。如果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