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4768' limit 1一个人的柬埔寨(二)_柬埔寨金边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一个人的柬埔寨(二)

一个人的柬埔寨(二)

henning | 发布于2006-11-11 11:29:00 | 来源:玛雅妹妹 | 目的地:金边
    夜晚,耐着性子等一份当地便餐,看那些穿梭不停的蓝眼睛游客,四周回旋的音乐,举目满天星斗,什么也不想,或是什么都想,呆呆的坐着,很惬意。
    最美的日出是在皇家浴室。迎着晨蔼,张扬的九头蛇神踞傲的背水挺立,水面薄烟晕染,幽雅的淡蓝色。高棉的小孩在池边,亮眼睛,纯真无邪的笑着,坦然兜售小商品。有时候蹭到你身边,翘着嘴巴,责怪你不买她的东西,坦白说这里的小孩是吴哥最可爱的一群,让人想起秀兰邓波尔。
     守着太阳,看阳光从蓝纱的缝隙中流出来,冲开云群,醉红着脸,把云撕成金色鱼鳞。心就象含在口里,一点一点要跳出来。
     转换无数个角度想要把这种美丽定格,见证阳光的魅力,都以失败告终。那种美残留在心上,在记忆里揣摩,渐渐有了愁怅。
     皇家浴室对面,是最喜欢的地方,班黛哥迪(Banteay Kdei),小巧而安静,,没有高度方向的伸展,只有一重又一重的院落和回廊。从一个门里看到重重叠叠的许多门,最后静止在安静的院落里。从一重重的门里看到的叠嶂的景致非常特别,安静、空灵,游客也特别少,神态各异的小仙女守护着班黛哥迪。这里的阳光似乎比别处更加温柔些,无数高大幽绿的树环绕着,清晨到黄昏,一直都有小鸟叫个不停。时间在石壁上留下砂红到翠绿的苔痕,优雅而艳丽。
     赤着足走在寺庙深处,和两个重庆老乡在不期而遇。靠在寺庙的廊柱上,周围绿叶有很淡的香。院落周围的廊柱大都倒塌,寺庙的庄严和优雅让语言交流显得贫乏,能做的一切,就是在一起感受。
     来柬埔寨之前听指月说從扶南的憍陳如王朝(Kaundinya)以來,經真臘王朝(Chenla),至十三世紀以前的柬埔寨宗教,就佛教的部份來說是印度系的「大乘佛教」,那時僧侶的衣著應近於心外mm所臆想的景況,僧人是披緇的(緇是不正色不純色,以點或染的赤或暗的黑灰色為主)。如今“明亮耀眼的橙黃色”應是十三世紀後強大的緬甸蒲甘王朝(Pagan)和泰國素可太王朝(Sukhothai)巴利語系佛教的傳入後才改觀的。其中,也因王室奉佛,乃至國王出家為僧的影響,金黃色一直是神聖莊嚴的象徵。  
     在柬埔寨,明亮的橙黄的僧袍在吴哥特有的绿灰色石窟里是一道注目的风景。满目衣着艳黄的僧人,三两成群,流光溢彩的结伴而过,在吴哥行走的僧人,大多比较年轻,温和可亲,丝毫不排斥和女游客聊天。有的还随身带着小本子,记下游客的邮箱,本子上密密匝匝记录着交往的世界各地游客资料。
     在博物馆门口就曾遇到过一群僧人,很热情的用英语和我聊天。他们中的一人不仅向炫耀结实的肌肉,并且告诉我喜欢泰拳,以后要去搏击挣钱。而另一个谦和的僧人,则细细的给我画僧人的衣襟,害羞的说喜欢艺术。他们中多数还是因为贫穷到寺院里接受教育,修炼了一种虔诚庄严的气质。对着镜头,年轻的僧人多少带一点紧张的配合。僧人有的并不是当地人,和我们一样,只是游客,甚至去有的地方还要买票。同样是过客,僧袍是一块很随意的布,裹在身上,下面是同样明亮的黄色一字拖鞋,阳光洒在高大的无花果下,那种明黄和纯白无比跳跃,令人敬畏。

    巴戎寺(Bayon)位于吴哥通城的中心,去过几次,每次都被那些著名的微笑震撼。
    第一次去临近中午,坐着TOTO车,没到通王城就闻到很大的骚臭味,远远的一群黑色大庞然大物守候在通王城口。那是供游客观光的大象,披着墨绿色的毯子,黑黝黝的皮肤上一块块花白的色斑。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和巴戎的景观是如此的般配,当庞大的象群挤身过城门时,一切都被阻挡在门外。
    通王城大道两边的石雕栏大多都风化了,只剩下大半个身子,后来修复的石刻颜色发白,尽管如此,那些雕栏在阳光下仍然十分的灿烂,带着永恒的微笑,淳朴而神圣。
    巴戎就在里面,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建造,据说四面佛的每张脸都是国王JayavarmanVII的笑脸,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远处看,灰麻麻的一片,一层比一层高,顶上的四面佛冒出头来,略显凌乱黯淡。
    从古老的石门进到里面,微笑的四面佛,从四面八方包围你,微笑,安详中带着神秘。走在里面,正面,侧面,顶上,佛无所不在的注视着,微笑:阳光在变换,佛的表情也在变换,那种感觉很神奇,置身其间,会被那种无所不在的微笑震撼。
    那种微笑在无数人心中荡起波澜,一次一次的反复去那里,转换着光线感受那重叠而来的淳厚和神秘。
    巴戎,高棉的微笑,记忆中的一次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