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4693' limit 1台北故宫游记_台湾台湾台北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台北故宫游记

台北故宫游记

海口琼山达成商旅服务中心 | 发布于2006-10-27 15:46:00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台湾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故宫部分文物分为三批运抵台湾。三批文物共计2922箱。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这批文物便入藏该院。其中包括器物、书画类文物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官档案文献38万册,加上迁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件。数量虽不多,但称得上“国宝”的文物举不胜举。

    书法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绘画中有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玉器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鸟纹玉饰、汉代的玉角形杯等,青铜器中有商代兽面纹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清康熙窑宝石红釉观音尊,更有大量元宋刻本的古籍,包括南宋国子监刊本《尔雅》都是无上的国宝。 

 收藏着654500多件中华文化瑰宝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一半在台北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在此指点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军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时,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据当时报载,开展当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一同涌进故宫,一窥它几千年神秘的蕴藏,欲看几百年的禁地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宫内外一片拥挤。

  创办故宫博物院史无前例,一切都要靠探索。加上军阀混战、政局不稳、经费困难等,创办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仅1926年3月到1928年6月短短两年中,院方负责人就有四次变动。故宫经常遭遇到军阀的扰乱,经费短缺,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故宫,拍卖故宫国宝。到了20世纪30年代,正当故宫博物院各种工作正常发展时,又因日寇侵华,抗战爆发,为了保护国宝,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文物万里大迁徙”。大迁徙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进行,上面有日寇飞机的空袭,背后又有日军大炮机关枪的追击。从1933年到1944年,故宫1.3万多箱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图书历经11年、行程万多里,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每一次搬迁都惊心动魄。在日寇侵华期间,全中国文物损失惨重,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却无大的损失,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大奇迹


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历史真相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然而,对于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久闻其名,陌生是因为至今不能亲历。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南京时,曾遇到反对的呼声。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公开表示:一旦时局稳定,仍将南迁的文物运回原地。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鉴于当时的政局,于1948年底又将存放于南京的文物精品迁移至台湾,从此造成了一宫文物分两岸的局面。

  由南京迁往台湾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运时间分别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迁台文物一共有2972箱,数量上虽然只有存放于南京文物的1/4,但在质量上却是文物精品。文物运台后,先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保管条件十分恶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迁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5年,台湾成立“国立故宫、中央文物院联合管理处”。1957年,在亚洲协会的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1年,在现址即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馆,1965年新馆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晚了整整40年。





游台北故宫不用解说员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个名字: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采用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到了台北故宫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具气势的六柱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四字。拾级而上,在平台处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再上去,就是“故宫博物院”了。

  台北故宫的门票是成人100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下同。),军人、警察、学生凭证优惠价50元,6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的台湾民众免费,20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是80元。此外在门口,押一个有效证件花100元,就可租一个语音导览器,这样就不用解说员,到时只要输入你眼前文物的编列序号,导览器就会告诉你这件文物从哪里来、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用场以及奥妙在哪里。




藏品有多丰富

 当时文物迁台时,的确只有原故宫的1/4,但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件运到台湾。这3000件当时是经过挑选的,其中的书画、青铜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价值连城。如玉器中的新石器时代的鸟纹玉饰、清代的翠玉白菜蝈蝈,青铜器中的商代兽面纹方樽,书法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绘画中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韩干的《牧马图》等,还有为数众多的宋元古籍善本,都是无上的国宝

  台北故宫的文物除了当年北京故宫和当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运去的外,后来还有一些接收、捐赠和收购等。主要收藏着宋、元、明、清等历代宫廷的瑰宝,现有器物近7万件,包括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文玩等;书画近1万件,包括书法、绘画、织绣等;图书文献最多,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型石最受游客喜爱,成为台北故宫的招牌。



台北故宫的总文物量有多少?
如果三个月换一次展品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限于展出场地,台北故宫博物院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瓷器、中国历代玉器等。所以,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观花收获更丰。若想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





  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它们都以清室宫廷收藏为基础,在追溯博物院的历史时,也都将1925年的开院视作各自诞生的标志。有人说北京故宫是“有故宫,没文物”,台北故宫是“有文物,没故宫”,也有人说迁台的文物仅占原南迁文物的1/4,台北故宫根本不可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平心而论,两个故宫,各有千秋。要说书画,台北故宫的宋画达943幅。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属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3行497个字,十分罕见,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90%都在台湾,这也是台北故宫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台北故宫65万件藏品堪称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但北京故宫超过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可匹敌。北京的故宫珍藏着占全国文物藏品1/6的传世瑰宝,历代艺术馆、青铜器馆、陶器馆、工艺美术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绘画馆中的大批精品令人目不暇接,艺术馆中的历代精品如原始社会的玉琮、秦代的兵马俑、唐代的颜真卿墨迹、宋代的钧瓷、明代的顾绣、清代的康熙五彩瓷器;工艺美术馆中的各种工艺品,珍宝馆中的如意、龙袍、凤冠、朝珠;铭刻馆中的石刻,绘画馆中的展子虔《游春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均是宝中之宝。新中国成立后,新入藏文物达240880件。溥仪出宫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基本都收回故宫。几年前更以千万元巨资收购了流落民间的怀素狂草《食鱼帖》。被乾隆视为三件稀世珍宝中的两件: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伯远帖》就是新中国入藏故宫的。此外,由于对文物的评价当时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别是清王朝以后藏传佛教文物等当时都没有被国民党拿走。此外限于当时的运输能力,皇帝宝座太大,家具太大,无法搬运,使很多珍贵的明清家具至今还留在北京故宫。而最不能忽视的是,北京故宫的美轮美奂,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和伟大文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海峡两岸至今还处于分离状态,而作为中华瑰宝的文物有些也分离在两岸故宫博物院中。比如“三希”中的二希藏于北京故宫,另一希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其他如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实只是它的前半卷,后半卷至今藏在台北故宫。




  担心被要求“物归原主”

  台北故宫文物一直未能在大陆展出,两岸文物交流和两岸文物界的人员互访,还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两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单向的,即只是大陆文物在台湾借出展览交流。台北故宫从1999年开始向大陆借展文物,当年为“三星堆传奇特展”及“汉代文物大展”,向大陆商借了“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台,曾引起很大轰动。2001年,“天可汉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台展出的陕西省唐代文物来自12家文物单位,共120组件,种类包括金银、铜铁、玉石水晶、玛瑙和陶瓷等。

  至于台北故宫的文物何时可赴大陆展出,一般认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办理“合法免扣压”手续,主要是有人担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在赴大陆展出时被大陆要求“物归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温、恒湿”要求,这属于技术条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精品,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那里每年接待参观者约200万人次,名列台湾地区主要观光点接待人数的前三名。。(建林)《文史春秋》2003年第12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三个月会换一次展品,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东坡肉和毛公鼎”
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2003年9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数百件价值连城的明清时期的玉器。这件原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玉雕珍品-“肉形石”即在其中,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所谓肉石,顾名思义,就是像猪、牛、羊等动物的肉的石头。
肉石系天然石种,多数属沉积岩,硅置岩或变质岩,是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色化而成。肉石在自然界十分罕见。据资料介绍,目前全世界共有大小67块肉石。一场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馆”,用纯黄金底座托住,是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撤退时,从北京故宫带走的,一块在新加坡“世界奇石收藏大王”张荣光手中,被一直认为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块肉石,另65块则由甘肃人刘建军收藏,前不久才于深圳展出,公诸于世


图片 1

翠玉白菜


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纯洁,螽斯则象徵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徵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现收藏于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是蒋介石从北京故宫带去的



图片 2

 

毛公鼎,通高53.8厘米,重34.7公斤。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是金文的经典名作。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铭文铸在鼎上,有32行,共49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毛公鼎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毛公鼎鼎内铭文,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王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但不拘泥于传统的册命体例,全铭文以“五若日”开始,基本引述王的册命话语,分段处以“王曰”隔开。全铭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例如文章的第一段:

   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
 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

   鼎铭记述了周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段: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这篇煌煌巨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抵得上一篇《尚书》”。而且,它不仅在内容上是一篇重要的史料,在艺术上亦极具美学价值。该铭文笔法端严,线条质感饱满,结体庄重,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的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就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图片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接下来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部分藏品


图片: 精美绝伦的象牙球雕,神奇球体竟达17层

 

图片: 宋瓷枕

 


图片:  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

 


图片: _雕

 

图片: 金-Œš杯



图片: 白玉-杯

 

图片: 白玉三羊

 


图片: 扳指

 

图片: 鼻ŸŸ

 


图片: 碧­tŽЭÛ
 

图片: 扁方(--)


图片: 餐具

 

图片: 朝珠

 


图片: 翠翎管



图片附件: 翠-牛.jpg (2006-8-1 20:56, 36.11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