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4573' limit 1石林彝族民居建筑_云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石林彝族民居建筑

石林彝族民居建筑

云南昆明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6-09-24 20:16:00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昆明
风篱房
    丰富多彩的彝族建筑形式中较古老的一种居住形式。今撒尼人建盖的牛车棚、舂碓棚就是古代风篱的延续和发展。风篱的建筑结构特别简单,用两根上端带杈的树杆插入土中做柱子,用一根树杆横搭在两根柱子的树杈上做梁,再用数根树杆并排搭在梁上,一端落地,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枝、茅草之类的东西,用来遮风避雨。这种居住形式的发明改变的彝族先民"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桧巢"的穴居生活,是彝族建筑史上的一大发明和进步。

土库房
    以圭山乡海邑村为典型。这种房子俗称"土掌房",以土、木、石为原料,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牧畜。屋顶平坦,其构造是以块石做墙基,用土坯或泥土夯墙,无柱无梁,在筑好的墙上直接铺上一层木棍、木板或木条,上覆茅草,再铺一层不含杂质的泥土,洒水抿捶,形成平台。它既是屋顶,又是晒台和凉台;既可晒粮食,又可晒衣物,十分实用。房屋的大小不一,人口多、经济状况不好的则盖得较狭小。土库房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保暖防寒,防火性能好,且结实牢固,酷似碉堡,故又有"碉楼""碉房"之称。

茅草房
    西街口乡月湖一带保存较多。一般为土木结构,以石块垫基,夯土筑墙,用结实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虽是夯土为墙,却十分牢固,传几代人而不坍塌。茅草房为双面坡斜顶,用草盖顶。盖草顶时,先打尽草绒,泼上冷水让风吹,接着放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风吹不干而不被火燃烧,形成结实的草顶。这种房屋建盖时,山墙筑得较高,高度超过茅草屋顶,并在山墙上盖石板。其作用是,发生火灾时让山墙挡住风力和火苗,控制火势,尽量避免火舌乱窜,殃及四周邻居。这种茅草屋比起砖瓦房简陋,但节约费用冬暖夏凉。

篱笆房
    主要分布在圭山乡的合和村一带。这种房屋的结构与瓦房相同,上、下两层,上层仓储粮食,下层住人,关牲畜,屋顶盖瓦片。以条石做墙基,以竹条、树条或藤条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巴,涂刷平坦,成为墙壁。

石板房
    主要分布在圭山乡的糯黑村。这一带绿树成荫,群山环抱,为这里的彝族提供了建盖房屋的木材和石料。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借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板房。这种房子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三间,梁、柱、椽、楼均为木料,山墙、背墙和围墙用石板垒砌,地板用薄石板铺成。该村附近的群山多为石山,人们上山采石,依照石头的纹理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条,建造出比砖木、土木结构更为坚固结实,更为整齐美观的石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