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4409' limit 1村庄,绽放于怒江上空_云南怒江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村庄,绽放于怒江上空

村庄,绽放于怒江上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局 | 发布于2006-09-01 16:26:00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怒江

目的地:云南丙中洛
            
              直到去了,才明白丙中洛是真的神秘,这儿的神秘不仅是因为交通的封闭,神秘的原因实在太多太多,它实在太遥远、太古老、太丰富、太美丽、太寂静、太陌生、太与众不同!丙中洛处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黑黝黝的大森林里藏着大自然的许多不可泄漏的天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命物质:水、木材、药材、野果、野菜,让人不得不对大自然心怀感激与崇敬,也让人与大自然更为接近。  
            
              名词解释  丙中洛
       

            
              丙中洛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西藏接壤的一个乡,也是怒江进入云南的第一关,从丙中洛再往深处走,就可以抵达西藏的察瓦龙。去之前,便听人说丙中洛被人们称作怒江中的桃花源,更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在传说中,这里居住着怒、藏、独龙、傈僳等多个少数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文化和多元的宗教。这儿既有原始图腾的崇拜,又有喇嘛教,还有西方的天主教。多种宗教在这里共存,成为一个奇观。这里的怒族、藏族能歌善舞,是怒江的歌舞之乡。这里还有远近闻名的怒族“鲜花节”,及石板粑粑、石片盖屋等风俗和景观。
            
              
            
              第一天 贡山———丙中洛
            
              关键字:峭壁奇观
           

            
              在往丙中洛的路上,一路悬崖峭壁,更有几大奇观:猴子种玉米、石头当瓦盖等,看过后,只能让人啧啧称奇。一路悬崖峭壁,而且路况不是很好,有时车还会在溪水里走。
            
              一路颠颠走走,我们突然看到路边的一片极陡之地。据后来在六库遇到的一位文化局局长介绍,这个地方被称为猴子种玉米,因为寻常人无法上去种玉米,聪明的当地人便让猴子将玉米带上去,在猴子啃玉米的过程中落下的玉米粒便在悬崖上生根发芽,而到玉米成熟的季节,猴子又会去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长熟的玉米纷纷落入崖下,成为农人的收成。
            
              
            
              一路上还另有一奇景,便是石头当瓦盖。这是当地独有的一种石头,一层一层的特别薄,而且光滑,最特别的是,这种石头可一层层随心所欲地揭下来。因为它这样的特点,我们路上便常可见当地人揭了几层石头,背回去当瓦盖房(当地随处可见这种房)。走过这些奇观,便是怒江第一湾和壮观的石门。石门是数百米的陡壁扶摇直上,颇似《魔戒》中那一片大石门,只能仰脖看,相机也照不了全景,令人叹为观止。

            
              在不断地感慨中,我们在下午三四点左右到达丙中洛:一个公路尽头的小镇。在到达那里之前,我毫无察觉和防备,当它突然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有些不知所措,白雪皑皑的高黎贡山在它身后昂首挺胸,而它却露出毫不羞涩的平静。
            
              晚上,我们在藏民家跳起欢快的藏族舞。藏民很热情,一直劝我们喝米酒和粟米酒。
            
              旅行手册:由于行程基本在车上,最好带足一天的干粮,因为路上基本无补给物,而晚上到藏民家时,也基本无食品可进。丙中洛县城有招待所可住宿,一般十来二十块就可搞定。到秋那桶社可以住藏民家,一个晚上10元/人,有早餐、晚餐可以吃。
            
              
            
              第二天 丙中洛———初岗社
            
              关键字:田园小屋
            
              这儿全部是绿色的田园,中间有溪流流过,中间有水磨,灌溉着整个村落的农田,支撑着整个村落的水利。在群山环绕的地方,突然出现这样的台地,绝对是令人惊喜的。四面环山,在这儿却形成了一个盆地。远远看过去,上面是白皑皑的雪山,下面是绿幽幽的麦地,中间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河,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儿的歌唱声,不经意间还可以看到零落散布在绿色中的灰色小屋,让这一幅高原上的田园画显得更有诗意。
            
              这里的建筑比较特别,层层的台式梯田分割出一种独特的层次感,房子是“千脚落地式”的建筑,大多分散地建在这些平缓的山坡上,房子的前面大多留有一到两棵树,很好地起到点缀和挡风的作用。远处,不时有犬吠声传来。木楞房、竹木房、草顶房、石顶房、土墙房等成为峡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难怪有人说这里是“人神共居的地方”。
            
              而放眼看去,这儿的水利似乎颇为重要,除了溪流中的水磨,富裕一点的人家家里都有小型的水利发电机,村子里的电,便是靠这些供给。因为水力不足,这儿的灯便也常是忽明忽暗,而一些富裕人家家里的VCD、电视机等电器便也成了摆设。
            
              安顿下来后,走在初岗的田边小路上,一种久违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然而,我们却也在这儿慨叹因为交通不便对他们造成的不便,因为交通不便,他们连青菜也难得吃个尽兴。我们渴望着交通的改善,却也不希望因此改变当地人的单纯生活。
            
              旅行手册:从秋那桶到初岗没车可进,我们背着包徒步了一个多小时。吃住均在当地藏民家,价格是自己定的,一般一天的开销约20—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