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0943' limit 1婺源古文化天下闻_江西上饶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婺源古文化天下闻

婺源古文化天下闻

昆明康辉永立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8-10 10:42:00 | 来源:Www.LV114.Com | 目的地:上饶

    婺源古文化天下闻
    江西省婺源县是我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故乡。境内山色秀丽,碧水汩流,古木参天,溶洞成群,田园风光,旖旎幽雅,文化遗址举目可见,加上婺源茶道、傩舞、徽剧、灯彩等,构成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环境,使得“文公阙里”闻名天下。旅游资源概括起来,具有六大特色:
    (1)景色秀丽的山光水色。县境内高山百座,河流九系,奇峰、怪石、古木、飞瀑等,构成一幅雄伟豁达的山水画卷。如雄踞境北的“三天子都”鄣公山,海拔1629.8米,“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山上奇松势若盘龙,姿如凤舞,飞瀑如银河悬空,白龙飞腾。镶嵌在群山中的明珠鸳鸯湖,千余对鸳鸯栖息于此,红嘴翠羽如鲜花盛开于碧波之上,卿卿我我,悠悠乐乐。
    (2)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成千上万遍布于乡村,掩映在山麓水畔,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群,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俞氏宗祠、经义堂等气势宏伟,“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被誉为“艺术殿堂”。
    (3)奇绝尘寰的灵岩石窟。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溶洞36个,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泉潭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莱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仙猿揽水等景点数百处,令人目眩神迷。蔚为奇观的是洞壁间刻墨荟萃如云,至今保留“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唐以来的游人题名和诗句2000多处,实为国内罕见。
    (4)遍布乡野的名木古树。万绿丛中,有汉代古槠、隋朝银杏、唐代香樟、北宋紫薇、南宋牡丹、明代香榧和已历千余年的红豆杉、楠木、柳杉、罗汉松、刨花楠、黄檀等等,可谓“千重古木满岩隈”。如称之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国内罕见的玉兰树王、朱熹手植的巨杉群等,蔚蔚森森、气度非凡。
    (5)星罗棋布的名人遗迹。婺源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又是文学家朱弁、皖派篆刻始人何震、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桑梓,先贤李白、黄庭坚、宗泽、岳飞、湛若水、文彭等也曾游历于此,留下许多遗踪可寻。春秋时“吴楚分源”界碑耸立在浙岭山脊;战国时吴王夫差的长子鸿流放湖山;鸡山葬有汉长沙王吴芮墓;县城有文公阙里遗址和虹井;甲路有岳飞吟诗抒怀的花桥;福山有湛若水讲学故址福山书院;还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唐宋窗址等等。
    (6)独具特色的民情风俗。民风古朴,乡情浓郁,生活情趣别具一格,向受人们的青睐和赞誉。就灯彩而言,有板龙灯、马灯、狮子灯、塔灯、香火、梅花灯、花船灯、鹤蚌灯、宝莲灯、草藤灯等多种。《语论·乡党》、《古今事类全书》、《后汉书·礼仪志》均有记载的傩舞,至今活跃在民间。还有,一曲徽调,抑扬转折,清乾隆间进京献后艺逐成国粹京剧之大观;台阁地戏,把旧时乡间举行的娱神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茶道茶礼,体现了婺源人对“敬、和、俭、静”道德、精神的追求;唱堂班会,反映了农家婚娶寿诞、吉庆热闹的火爆场面。
    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1)明清古建筑群:
    延村:思口镇延村,古称“延川”,建村于北宋初年。现村中保存有商贾建造的崇本堂、福绥堂等57幢民舍,多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山墙上部呈阶梯形高出青瓦坡顶的屋面,俗称“马头墙”。房屋外墙只开少数小窗于白粉墙上,因商贾富而不贵,所以住宅都是小院开偏门,但却着力于房屋内部的精雕细刻,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门面砖雕精湛,一般民居住宅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屋内梁枋、雀替、门窗、门楣等处均巧琢雕饰,窗棂直线、弧线交叉自然形成图案。更有罕见者,为第一栋清代民居客,由96个不同字体(楷、行、草、隶、篆)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刻在十二扇隔扇门的蹭,隔扇门上下部位均有雕镂,堪称精品。此外,思溪村头有廊桥,为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年建。
    (2)宋代廊桥:位于清华镇上街,建于南宋初年。其横跨于婺江之上,状若彩虹卧波,又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句而得名日“彩虹桥”。此桥为长廊式人行桥,四墩五孔,全长140米,宽6.5米。桥墩与桥墩之间以三根粗木梁横联,木梁上铺杉木板成桥面,木椽青瓦结顶,由高低错落的11座阁亭连成长廊,廊亭内两侧有围栏和坐凳供行旅凭眺憩息。桥墩全用大青石板迭砌而成,长13.2米,中宽9米,高12米,前端呈半截船形,俗称:“燕嘴”。四座桥墩宛如四只飞燕伸出桥廊,似欲昂首搏击中流,“燕嘴”墩上植有绿草花卉墩尾是粉墙阁亭,亭中设石桌石凳,为盛暑时节纳凉歇晌之佳所。桥上多楹联,有“胜地著华川,爱此间长桥卧波,五峰立极;治时兴古镇,尝当年文彭篆字,彦槐对诗”、“清景明时,彩画辉煌古镇;华装淡抹,虹桥掩映小西湖”等。
    (3)虹井:在紫阳镇南门街原“文公阙里”西侧。井掘于唐代,井圈呈六边形,内壁对径1米,深5米余。《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朱熹父朱松生时,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朱熹生时,井中紫气贯天,因之曰“虹井”。朱松(号韦斋)并题井铭:“道寓斯人,如水有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故又名“韦斋井”。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知县陈斌建有“虹井亭”。明代汪伟题虹井诗曰:“韦斋当日浚源深,一旦虹光出井阴,道学上传洙泗远,余波千载淑人心。”民国九年(1920年),兴绪进士、大学士江峰青作有《虹井记》。
    (4)文公山古杉群:文公山原称“九老芙蓉山”,在县城西南30公里的晓林乡,因山腰有朱熹第四世祖朱惟甫妻程氏之墓,故改山名。史载: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二月,朱熹从福建返回故里入山扫墓,亲手在祖坟四周载下杉树24棵,寓二十四孝之意,当年县令派兵驻守岭上,筑官道,修建了“积庆亭”,并立下一碑,上刻“枯枝败叶,不得取动”。目前,杉树尚存16棵,树龄虽逾八百,长势依然旺盛,其中一号树胸围达3.07公尺,树高38.5公尺,树干材积达11.94立方米。古杉之巨,实为国内罕见。
    (5)婺源博物馆:位于紫阳镇西隅儒学山上,为殿宇式三层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展厅6间,面积1300平方米;馆藏文物甚丰,有陶瓷器、铜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牙骨和竹木雕刻、古砚、徽墨、印章、字画、刺绣等近万件,以唐宋名砚、两宋瓷器、明清字画和古代工艺品见优。不少为国家一、二级珍品,如东汉元兴年陶权、两宋纪年墓瓷器、明代百花金莲炬、点翠座屏、透雕盘龙玉带、翡翠鳌鱼佩、牙雕插屏、犀牛角杯;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董其昌《溪山行旅图》、清代弘仁《黄山图》、黄慎《瓶梅》轴及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冯梦龙等名人的书法真迹。1986年,全国第一次文物定级工作会议在紫阳镇召开,专家、学者们观看馆藏文物后,发出了“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的赞叹,并被新闻界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