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248' limit 1在没有月光的城市行走_上海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在没有月光的城市行走

在没有月光的城市行走

yanzi | 发布于2006-08-02 14:53: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

  忙于生计疲于奔命的都市人很少留意城市的上空,尤其是在夜晚,城市的灯光所造就的迷乱和绚丽足以让你我迷失和深陷。有时候,我们更愿意呆在灯光暖味的酒吧或者人声嘈杂的歌厅放纵和发泄,换来过后加倍的空虚。

  这时候抬头看看星空,呼吸一下这个城市还没怎么被污染的清冷空气,也许会有一点冰冷过后的柔软。银川的天很蓝,晚上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虽然不及乡间的清晰和明亮。但足以让容易感怀的人聊以自慰,足以让不合时宜的人借此抓住怀旧的尾巴和残存的梦想。这是让人喜欢这个城市的主要理由。

  朋友说,城市太大,会感觉城市把人压住了。也许,这也是我不喜欢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缘由,它让我想起的词语是:繁华和拥塞,逼仄和压抑。触动我的,正是这个城市的夜晚,有两句歌词不经意间就冒出来。一句是齐豫的《九月的高跟鞋》中那句“绚丽迷乱,遥远和短暂”,另一句是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中那句“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

  而上海,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城市,有的只是灯火绚烂、车水马龙的白夜。上海的夜很亮,据说是全国城市亮化工程搞得最好的。外滩、摩天大厦以及东方明珠、天桥,所有代表这个城市特征的细节,在夜晚都被点亮了。
  
  到外滩去看黄浦江,江两岸灯火通明,江这边是上海昔日殖民城市的标志——万国建筑,江那边是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陆家嘴。两岸灯火通明,江面上流光溢彩,这里写尽了大都市的繁华喧闹,也让人真正体会到上海这个不夜之城的魅力。

  在这儿,看不见星星和月亮,在灯光的投射下,却看得到天空中泛着灰白的云,很低,很近,偶尔飞过的群鸟,在灯光照耀下,扇动着灰白的翅膀,一飞而过。不知道是上海的夜太亮了,还是空气污染和潮湿的原因,这里没有月光,让人感到一些不知所措的迷茫,不是地理概念上而是心理上的距离。

  豫园、城隍庙、外滩和南京路,这些是外地人到上海必去的地方,留给人们的永远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情景。林立的高楼和如织的人流,给人一种拥挤和紧迫之感。

  富丽堂皇的写字楼和公寓是许多外地年轻人在上海打拼天下、演绎人生奋斗的场所,洋溢着繁华都市的开放和活力,极其现实的奋斗目标和捉摸不定的机遇,吸引着闯世界的年轻人的目光。但这只是上海现实的一部分,弄堂里的琐碎生活,才是上海平民式的一面。
  
  无意间走进一个叫大镜弄的上海老式居民区,老式的三层楼房,密集的小窗,狭窄的过道,共用的自来水龙头,拥挤的小菜市和小店铺,刚刚晾上去的还在滴水的衣服,描过眉画过唇穿着睡衣裤的中年妇女,还有正在往清洁车上倒马桶的老太太,这是上海市民的真实生活,给人直观印象,还是逼仄和拥塞,琐碎和紧迫。

  弄堂口残存着一段清代的老城墙,修葺一新已看不出来原来的面目,城墙上是昔日观城景的大镜阁,弄堂的名字大概就来源于此。一旁还有清道光七年立的一个牌坊,上面绑着自行车轮胎,旁边是一个修车摊。这也许是上海这个快速发展的都市残存不多的旧迹,和弄堂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背面,稍不留意也就错过了。因为浮华和现代才是上海急于展示给外人的风光一面。
  
  行走在夜晚的上海,看霓虹闪烁,和那些林林总总代表着消费时尚的国际知名品牌的专卖店,体会着这个消费城市和自己的距离,丈量着要融入这个城市需要多少勇气和无形代价。看着身边流动的一张张年轻而入时的面孔,心里想,要做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夜游动物,既要时时直面各种压力,又要拥有若即若离于这个城市的灵魂,内心需要几许力量。

  上海这个没有月光的城市,让我感受到浮华的外表之下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无法容纳和释放心灵的喘息,那是一种永远的距离感和没有归属的过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