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180' limit 1寻仙:身到蓬莱即是仙_山东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寻仙:身到蓬莱即是仙

寻仙:身到蓬莱即是仙

yanzi | 发布于2006-08-02 10:2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洁白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飞舞如初夏细雨、沉静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她注定了永远都会自由的翱翔:白欧,蓬莱岸边自由的白欧。

 


  蒙古包、黄膘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雄鹰翱翔的天堂;杨柳岸、乌蓬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天生就是雀儿的世界;而银沙滩、碧波浪、白云遍地无人扫的蓬莱岸边,则永远是那白色的海欧生生不息的磁场。

  旦凡是海岸边,总是少不了有成群的海欧,但独独在这蓬莱仙境里的白欧,似乎如“精卫”幻化,沾染上那红爪白嘴的灵气。这些“海的精灵”之于蓬莱,恰如八仙过海的传奇之于蓬莱一般的幽微和灵秀,在滚滚碧波之上翩跹着、翻舞着、诉说着此地的仙气。

  蓬莱小城不似六朝金粉、王榭候府的秦淮,有那么多的声色犬马,也不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有那么浓的绮丽繁华,只有华灯初上、被映成五彩的蓬莱仙阁安静的立在海边,阁楼上如夜光明珠一般的航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赭红的丹崖山在灯火下把海滩竟也染成暗红色,在依稀的光线里,海潮伴着6级清冷的海风拍上崖壁,发出轰隆的响声,五彩的贝壳也被卷上岸来,海滩上星星点点,天空中点点星星,相互之间说着体已的话儿。

  蓬莱阁座落于蓬莱小城西北的丹崖山上,面海而居。当年一代雄主秦皇、汉武巡幸天下名山大川,就曾到此寻访传说中的“三山”。宋代,郡守朱处约在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莱阁,人们始称为“蓬莱仙阁”。古往今来又不知有多少名人慕名前往寻访“仙迹”。久而久之,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登遍这四大名楼细细体味,竟突然发现这四座名楼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登楼观水。

  滕王阁中,赏落霞与孤鹭齐飞的赣江;黄鹤楼上,望孤帆远影碧空尽的长江;岳阳楼畔,瞻银山堆里看青山的洞庭湖……但是,蓬莱阁的崖壁之下看到的却不是寻常的江河湖水,而是——大海!神仙出没空明中的大海!!  

  渤海和黄海自此而分,登蓬莱阁北望,海天辽阔,淼淼而无际,隐约中竟似乎可见那海市蜃楼显现出了传说中“三山”!与其它三楼不同的是,它并没有雄伟且气势磅礴的主楼,而是由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宫、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6部分组成的一个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包含了僧、道等多家的风格。清末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是这样描写蓬莱阁的:“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掩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2000年前,秦皇、汉武就曾来此求仙觅药;传说之中,吕洞宾在这里成仙修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龙王大闹;海市蜃楼,迷幻而绝世奇妙……史实加传说,给蓬莱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奇丽的色彩。

  “东方云海空复空,神仙出没空明中”,做过蓬莱5天太守的苏东坡对这里如此描述,遥想八仙环座于蓬莱阁上,手执酒盏、眼昏耳热、畅快淋漓之后,各执宝器踏波而去、遨游东海。汉钟离的大芭蕉扇、何仙姑的荷花、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玉笛,在这碧波之上是何等的潇洒,只可惜猪猪夫妇二人来得晚了,只能在这惊涛拍岸声中,臆想众仙的风采了……

  才天黑不久,街上便没有多少行人了,猪猪和嫦鹅在去长岛的码头边,找了家看上去不错的宾馆住下,吃了些海鲜便匆匆躺下,积蓄精力准备第二天的蓬莱海岛之行。

  “你知道吧,这所谓‘三山五岳’中的‘三山’可不是我们常说的黄山、庐山、峨眉山这三大座避暑名山,而指的是这里!”猪猪打着饱咯,悠闲的靠在床上说。

  “是吗,这里还有三座很有名的山吗?咱们可是立志要玩遍‘三山五岳’的,不过……没听说过这里还有大山的呀?”嫦鹅认定‘三山’就是黄山、庐山、峨眉山,并曾认真地做了一个旅游计划呢。

  “其实它们是传说,并不真实存在,呵呵,只不过古人不懂得海市蜃楼与海滋的原理,当海面上出现海市与海滋的幻景之后,以为那海上漂浮着藏在迷雾之间海岛,待到划船去看,却又找不到了,所以认为一定是仙人住的地方,凡人是找不到的。加之每每这种幻景出现之时,大多空气中水气很重,更是虚无飘渺、‘仙’味十足。这里景色又很美,渐渐地把这里当作仙人出没的地方也就不奇怪了。”蓬莱仙境是不是真的因此而得名,猪猪其实也不知道,不过既然有理有据,嫦鹅又不知道,这么推论也就不会脸红了。

  “海市蜃楼在上地理课的时候有学过,好象是因为大气反射什么的,但你说的‘海滋’就没听说过了,也是幻景吗?唉,我们明天要是能看到就好了!”嫦鹅有些贪心。

  “做梦看吧您,这海市与海滋大多得在夏天才可能看到,海市蜃楼是海面上的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夏季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所以,海市蜃楼均是一幅来自异地的虚像,也只有在夏天才可能看到。”猪猪得意的继续说。

  “而‘海滋’的景物取自当地海面上的实体,当水温与气温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海面上空气层产生强温差时,低空海面生成密度较大的空气层,再由阳光折射就形成了‘海滋’。蓬莱的气候和地形很独特,使得夏季的蓬莱成为‘海市蜃楼’和‘海滋’现象的高发地。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的,我就见过!”猪猪更得意了。

  “是吗?在哪儿?在哪儿?”嫦鹅兴奋得从床上爬起来。

  “电视里呀,今年8月底这里就有过一次,不仅有海市蜃楼还有海滋,要不我怎么知道。”猪猪耸耸肩,理所当然的说。

  “嘁……!”嫦鹅拉长声音挥了下手,表示不满,“睡觉,明天我要看海滋!”
 
第二天一早,在白光中醒来,稍事梳洗就驱车来到蓬莱阁边的海滩上观日出,这里有座八仙雕像,西面海边的崖上是蓬莱仙阁,东边远远地可见八仙渡中的宝塔,北面遥远的海面上,依稀可辨南北长岛的轮廓,海浪伴着细沙,大声地拍打着海岸,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海风很清冷,六七级的海风吹得外套也发出声响,远处东方的天边已现出红色,天上的云一片片,一直连到太阳将升起的海平线,当那红日在云层下面出现的一刹那,突然,光芒如蛋黄一般喷薄而出,把一片光辉喷在它尚未摆脱的云层结构之上,本已低浮的云被努力而起的太阳拉得更低了,边缘还沾着才染上的金黄,海平面和云层底端的空间之中出现了一道溟?的山脉,开始在一片光辉之中影影卓卓,继而轮廓和细节逐渐清晰,变得棱角峥嵘起来,被染上的光芒的云角,如一群飞越广阔而火红大海的候鸟,于是,一片火红逐渐由海平面向天空伸延,云朵儿被撵成薄薄的小片儿,成群结队地飘飞的海平面上,站在海边的崖壁旁似乎伸手就能撕下一团,阳光在他们的背后,光线把障碍物切成一块块大小不同亮度各异的圆,背景八仙渡中的宝塔顺着镰刀状弯弯的海滩,出现尽头那被照得通亮的云中。

  蓦地一回头,红光满地中的蓬莱仙阁就挺立在不远的山崖顶端,在云中反射出金光的竟是承载它的丹崖山,一轮光亮而透明的圆月挂在左近,薄薄的低云掠过头顶,幻化成半透明仙雾,时不时地遮住半个碧蓝的天、半个透明的冷月。东方,光线从宝塔的窗中射了出来,如仙人指中发出的一道神光,打在八仙的雕像上,天空中各种颜色在演变着、混合着,粉红、嫩黄、浓蓝、艳褚……忽然,一变化都停止了,灿灿得不能用肉眼直视的太阳亮出了绝对主神般的身份,如《魔戒》中白袍甘道夫的重生……一切都安静了,只有在蓝蓝天空中,留下了无人打扫的片片白云和岸边滩头打扫不尽的朵朵浪花。

  欣赏完瑰丽的太阳舞,驾车来到不远处的蓬莱港码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在他的名作“长恨歌”中说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见到!但蓬莱向北六海里的海面上,的确有两座如山状的海岛,那就是南北长岛,既然发誓要旅游遍三山五岳,这海岛便不能放过了。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波(即宁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近代是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码头很宽大,有不少停车的地方,渡人30元便可住返长岛,渡车则要200块一个来回。

  气喘嘘嘘地赶上了最近的一班船,在船后开放的甲板上刚刚座稳,船便缓缓地开出了港口。站在船上可以看到蓬莱阁下往西约1公里处,有一座小山:田横山,因山后多卵石,又称珠玑岩。田横山面海而踞,是渤、黄两海的分界处,山上建有千米长的城墙、甲午海战时的左炮台、海阔天高阁等古建筑,更传奇的是,这里还留传著名的《田横五百士》的故事。

  “那个就是田横山了吧,知道田横的故事吧!”嫦鹅扶着栏杆,手指着不远的一座小山。

  “徐悲鸿的有一幅成名大作叫《田横五百士》,他把自已也画在了油画中,是一个凄凄切切的黄衣人,我还特意跑去新街口的徐悲鸿博物馆,去欣赏这幅画呢!”这点小事岂能难到猪猪。

  《田横五百士》出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五百人仍困守在山东田横岛上。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的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这便是“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相传田横东逃时,曾在这里安营,故名田横山。而那幅《田横五百士》更是国画大师徐悲鸿的成名大作,现如今是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两幅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两个人扶着栏杆快乐的交谈着,船后跟着十来只沙欧,正如高尔基在《海燕》中的描写:“像闪电般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不过这不是海燕,只是些贪嘴的小沙欧,追逐着大船,在翻开的浪花中寻找那些迷惑的小鱼,太阳时不时的隐在一片小云的背后,逆光下近乎于深黑的海水泛着剌眼的波光。

  6海里不算远,船行了40分钟便靠在南长岛的码头上,长岛不是很小,有10几20平方公里的样子,分南北二岛,两岛间现已修通可开车往返,如果没有把车子渡来也不妨事,码头边有不少个人出租的车子,虽不是很好的车,但100元上下也可以包车游全岛了。

  游长岛最值玩的当属北长山岛西北角的九丈崖了,22元的门票不算便宜,但进了景区却不会让人后悔,山林中散布着八仙的雕像,行不多远就到了一处崖壁之上。崖壁很独特,如万斧切剁而成,几乎是垂直的伸进海浪里,好似一个巨人把外面的崖壁轻轻的拨开,露出里面嶙峋而斑驳的瓤子,一条小石路把人引上一块削却了半个“脑袋”的观景台上,三个殷红的大字写在旁边:“九丈崖”。

  这还不是最让人动容的,崖下那震人心肺的浪涛才是真正的焦点,自此北望,再无一丝一毫的遮挡,六七级的海风更加的肆虐,站在空无一人的观景台上,竟有股被“仙”风吹上云天的感觉,只是凡人被这一吹不会飘飘欲仙,伴着外套的冽冽作响,心中只会浮起阵阵的胆寒。

  几米高的海潮反复地打在崖上,发出轰隆而干脆的巨响,带着海的气息溅起十几米高的水花,远处的礁石在浪涛中时隐时现,飘飞的水花如雾一般笼罩在礁石的附近。这里的海滩不是沙滩,而是无数如拳头大小的卵石,一波波三四米高的潮水直崖崖地冲上来,瞬时却没了力量,“轰”地一声散在滩头,渗入众多的卵石之中,挤出“兹兹”的声响。阳光默默地照在金色的崖壁上,一任海滩的卵石反射着有些剌眼的白光。

  突然,一堆堆“雪花”自下而上飘飞而来,洁白而又轻柔,原来是海浪在岩石上反复拍打而出的泡沫,正攀着上升的气流飞舞。站在堆堆“雪花”飘浮之中的崖头,竟猛地领会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只是苏公站在那“三国周郎赤壁”的岸边,气势上怕是要比这里稍逊一筹了。

  穿过200余米的珍珠隧道,来到九丈崖避风的另一边,风没有那么大了,海也安静了不少,可以静下心来观赏周遭绮丽而鬼斧伸工的诸礁石,由这里看著名的宝塔礁,不似想像中那么壮美高大,想来如若黄昏时租船前往仰视之,定会是另一番景色了。只是现在风大浪高已禁航,断不会有船工肯冒险,由此,号称万鸟岛的车由岛和高山岛,也不能成行了。

  午后,自九丈崖出来,意由未尽地驱车前往长岛的另两处景点:半月湾和望夫礁。半月湾依山而伸、抱水而卧,如一勾新月,滩上如雨花石一般的球矶彩石,在岸边行成了一条50米宽、4里多长五彩缤纷的“宝石”长滩,这里本也是著名的天然浴场,但在这大风大浪之下,滩上也变得空无一人了。望夫礁在南长岛的北端,一块礁立在岸边涛中,如怀抱婴儿的少妇望夫归来,栩栩如生。但如果已游玩过九丈崖,在北岛的南岸一观便能见其全貌,大可不必买票入园观看了。

  车子再度开过连接南北岛的人工堤,堤北立着高高的挡波墙,晓是如此,仍不断有大浪打过墙来泛在路上,堤南却是一个安静的港湾,数百条彩色的小渔船静静地停在白云之下,偶有一两个船娘坐在小板凳上,慢条斯理补着鱼网。三两条小船肚皮朝上懒散地躺在岸边,露出吸满蚌蛤的白腹,悠闲的晒着太阳,等待着渔家主人的修理。

  时已过午许久了,本早已有些肚皮吃紧,但还是又奋着余勇向南长岛的峰山和林海而去,冬日里的峰山和林海不似夏日一般鸟语花香、山峦叠翠,但山上那几十座大风车却极是诱人,来时在船上就曾向往之至。驾车在盘山小道上行不久便来到了南岛的最南端,几十座白色的三叶大风车就散布在浓绿的山峦之上。

  远观大风车只觉得轻盈而秀丽,不到近前,断想不到竟有如此的气势,一座风车竟有十多层楼高。抬头仰望,几十米长的扇叶夹着风势呼啸着向你扫来,正感觉头晕目旋、立足不稳、心跳加速时,它却又咯咯笑着离你而去了,一颗悬着的心才要放下,另一叶巨桨又呼啸着向你打来……山崖下的海浪也凑着趣,拍打着崖壁大声地迎合着,满山洁白的风车似乎都在爽朗地笑着。

  待到回返码头,忽见小黑板上写着几个白色的粉笔字:“今日北岛无船!”

  心中一惊,莫非风浪如此之大,竟回不了蓬莱码头了?!还好,南岛尚有可往返的大船,只是要再多等一会儿。拿了船票便在门口找了间干净的小餐馆,此地胜产深海鲍鱼,价格还算便宜,2两半一只的鲍鱼要价30元,当地特产的啤酒是加入了枸杞、红枣和老姜的深红色的暖啤,味道十分独特。于是,靠在通体透亮的玻璃窗下,晒着冬日下午那令人昏昏欲睡的阳光,烤着温暖的火炉,端杯浓红如琥珀色的暖啤,一席香气扑鼻的鲍鱼海鲜热气腾腾地摆上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