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134' limit 1葡萄 巴扎 反差——三味新疆_新疆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葡萄 巴扎 反差——三味新疆

葡萄 巴扎 反差——三味新疆

yanzi | 发布于2006-08-02 09:0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

喀什古城

  葡萄 葡萄架下的吐鲁番

  记忆中的吐鲁番总是与葡萄联系在一起。吐鲁番虽然不仅仅是葡萄的,但在吐鲁番看得最多的,却是到处都可以见到的葡萄,留下最多乐趣的还是葡萄架下的生活。

  路过吐鲁番市中心,与平常所见的其他城市没有太大区别,一进乡村,感受却完全不同了。那天正午时分,我们来到小村庄,进入村子,满眼却是翠绿。在每一道小巷里,葡萄架展开一片绿荫,将火焰山的烈火驱除干净。小巷一侧的水渠里流淌着清澈的雪水,这是坎儿井的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滋润了新疆各地。

  村子里的人们依然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女人们身穿彩色长裙,抱着小孩子,在葡萄架下休闲地散步。这是个热爱色彩的民族,无论在何处,他们的服装总是那样多彩多姿,连头顶的帽子也是五彩缤纷。

  通常的旅游团,进入乡村的目的也无非是买一些葡萄干,但让我们意外地感受了老乡的生活。宽敞的大院子,在葡萄架的荫蔽下变得清凉舒适。房子一侧建筑有精美的回廊,客人一来,就盘腿坐在这回廊下,一起品尝各种瓜果。这户人家看来因葡萄干而致富,房子修建得精致入微,连床上的雕花也精美绝伦,看得我们感慨不已。

  为了接待旅游团,主人一家都出动了,他让美丽的女儿穿上民族服饰,带领我们学跳新疆舞。一群人吃饱了水果,嘻嘻哈哈地站在葡萄架下学跳舞。这时候,和我们混熟了的主人也不失时机地打开一箱箱葡萄干,于是大家热烈地选购起来。虽然平常旅游团的购物总让人有很多不满,而这回买葡萄干的经历,却是一次心情放松的购物经历。 

  
巴扎上的老人
  巴扎 这热火朝天的生活

  市场是城市生活的集中折射地。乌鲁木齐是个汉化程度蛮高的城市,如果不是它热火朝天到处都在烤着滋滋作响冒油烟羊肉串的夜市,不是熙来攘往的集市,这座城市与内地其他大城市,可能并无两样。

  把二道桥市场视做乌市的其中一张名片,我没有异议。视觉冲击贴得很近地迎面而来,路边烤架上吊着皮色金黄的烤羊,小板车上堆成小山的葡萄每一颗都很饱满,饮料像金黄色的喷泉,小贩从小山丘一样的雪糕里舀出一杯,卖药的小铺用绳子吊起一串蛇,每条蛇都被盘起风干,还有白须白帽戴圆镜片墨镜的老大爷,眼睛很大的女孩笑得像花朵一样,还有腰上挂着玉石的小贩问要不要买玉佩……到处是新鲜的人和事,让人目不暇接。

  我比较喜欢路边的摊档,不像室内那些有太多雷同的旅游纪念品的摊子。花20元买了一块金灿灿的腕表,想到维族大妈在家里切菜时前胖嘟嘟的手上就戴着一块这样的东西,就觉得很有趣。

  □ 提醒

  族人对拍照从不抗拒,但前提是必须光明正大地在他(她)面前举起相机,最好先征得同意,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尊重与欣赏,因此一般会展露很真诚的笑脸。

  专卖工艺品的大巴扎亦在二道桥一带,个人觉得比较值得购买的是玉石,别看在市场里卖得十分贱,拿回广州身价可就完全两样了,不用买太贵的,但必须是自己喜欢的,还价到十元三块或两块,买得开心就行。另外比较货真价实的还有羊毛地毯,可惜太重,亦的确价值不菲,不易带走。

  
葡萄架下的舞姿
反差 从苍凉到喧闹

  到新疆旅游,你内心的节奏会不断变化,面对戈壁和沙漠,到面对城市和一个哪怕很小的村庄,都会有巨大的反差。

  比如以维族居民为主的城市喀什,城区的民居现在已经作为旅游资源开放,未经规划的房子,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似乎镶在了一起,而分布其间的每条小巷子都弯弯曲曲,四通八达。那一间间桌上摆着水果、墙壁上挂着乐器的屋子以及充满维吾尔族风情的小院落,就是这样被紧密地连接着,因为新疆太大了,所以人们更愿意离得很近。

  到新疆不要错过任何一个集市,因为那里的集市才是真正的集。喀什的巴扎(集市)更以大而著名。印象最深的是街头的小吃,在这里终于吃到真正的手抓饭,装在饭店门口的大锅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用胡萝卜鸡蛋炒的饭,上面摆着喷喷香的羊骨头,哪个客人要,店家就从小山上挖下一个角,已经把盘子装得很满了。还有烤馕和烤包子,尤其是烤包子,味道很好。摊主都会热情地吆喝着,维族人的热情是很有感染力的,他们唱歌,和你打招呼,甚至只是两个朋友在聊天,你只要听到了,心都会跟着忙碌起来。

  在新疆,每个城市之间都相距遥远,路上经常就是戈壁和沙漠,景色美得令人恍惚。但无论面积多大,都因为至少一眼望不到边,从而感觉心里空空落落。所以每到一个城市,面对和其他城市有几分类似的喧闹,都格外有几分依赖之感。尤其是从乌鲁木齐到喀什的距离,已经够我们在其他地区穿州跨省,这里喧闹的集市、错落的民居与一切让你真正目不暇接的东西都因此更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