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6523' limit 1张家界传说 向王天子的故事_湖南张家界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张家界传说 向王天子的故事

张家界传说 向王天子的故事

湖南张家界旅游网 | 发布于2011-08-24 14:24: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张家界
  来张家界之前,我并不了解历史上“向王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张家界这几天里,我处处感受到“向王天子”是当地人们,尤其是土家族人民心目中无比敬仰的英雄。他的英灵已经和大山融和在一起。这里有个天子山,总面积达67平方公里。对应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俗语,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翻出一个新版本:“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

  看了一些资料,对“向王天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流行的一种说,元末土家族首领向大坤,在李伯如的辅佐下,在“青岩山”揭竿起义,自称“向王天子”,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到了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派精兵万余人分5路围攻,经40多天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向大坤战死于神堂湾下。地方志上记道:“……人马皆饿死,至风雨阴夕,犹闻山谷中马嘶人吼,若有神灵”。仅称32年天子的向大坤死了,但在土家族人的心目中却留下了一位神,和一段血泪斑斑的“征蛮”与反“征蛮”的历史。

  “天子峰”高约300余米,他就是向王天子的化身,你看他身披战甲面南而坐,右手按剑,浓眉隆起,怒目正视着前方。“点将台”前凌空而视,下临无底深渊,前面的神堂湾豁然开朗。谷间群峰竟立,数十座峰柱似四十八将军在校场阅兵点将。相传向王天子兵败受伤,不屈跳峡殉难。以后每逢大雨,谷中烟云弥漫,隐隐约约听得水石撞击之声,仿佛战鼓阵阵,人马嘶喊。说是向王天子仍在操练兵马。1996年5月15日上午浓雾凝聚,太阳初升,雾衣上出现直径约3米的“宝光”,如彩虹七环,红黄橙绿、熠熠闪烁,艳丽夺人,呈现时间长达5分钟。使这里的峡谷显得更加神秘迷人。

  “鸳鸯瀑”状如白练凌空飞下,总高约70余米。水落处被砥石阻挡分流两股,如一对鸳鸯齐飞而下。在一位年轻诗人的笔下,它是一位爱慕向王天子的土家姑娘遗落的白纱巾,向王天子用剑把纱巾挑起,它被挂在悬崖,化成了美丽的鸳鸯瀑……

  还有那肩背背篓采药草的土家族老人,你看他身材清瘦,头缠布帕,腰微屈,背篓中的草药还在摇曳。相传是向王天子的部下,平时采药草为将士们疗伤治病。向王天子壮烈殉难后,他面对苍天悲痛欲绝,49日不食不动,最终化为一尊石峰。
  就连张家界标志性的景点“御笔峰”也被称为是向王天子使用过的毛笔。

  御笔峰可谓是张家界景点中精品之中的极品。这几支细瘦修长的从峡谷中生长出来的峰柱,很像倒插在笔筒里的毛笔。它精致到笔尖、笔杆都可以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峰顶上一些矮小的武陵松,极象是毛笔的笔毛,堪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有人说,张家界的美景就是这几支笔以青山绿水为线条,以风花雪月为色彩,以时间空间为纸张绘画出来的。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为张家界峰林奇观的“形象大使”。

  至于邻近御笔峰的“仙女散花”,景中那位散花的美女,更是理所当然的成了向王天子的“妃子”。在满山遍野的鲜花的背景下,把一座形似美女手提花篮的峰柱比着散花的仙女,应该是不错的,但又把“仙女”说成是“向王天子”的“妃子”,总觉得有点牵强。但是在土家族人的心目中向王天子本身就是神,在这一方天地里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仙女成为他的妃子又有什么不可?

  在天子山上曾建有上、中、下三座“天子庙”。全都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可见即使在当时朝廷的武力也征服不了民心:你那里刚把向大坤的人马剿灭,我这里又为他建起庙宇、塑起神像。三座庙都在清朝重新修过,但又全都废弃。如今只留下一些残碑、对联和遗址。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在我国历史上把“名垂青史”看着是对人物的最高评价。但是在浩如烟海的册史上,记载的人物千千万万。有些人即使在史书上留下了片言只语,真正被后人记住的能有多少?

  向王天子却完全不同,他的故事不仅在当地各族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而且被融入一座座大山,以茫茫的苍穹为背景,以日月星辰、云雾彩霞为导具,以风雨雷电为音响效果,年年月月永无止境,异常生动地演示给每一个到张家界来的游人。还有谁能享受这样的殊荣?
  
  湖南张家界旅游网www.china-zhangjiaj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