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6484' limit 1不容错过的辩经——色拉寺_西藏拉萨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不容错过的辩经——色拉寺

不容错过的辩经——色拉寺

青岛中航国旅 | 发布于2011-08-21 07:26: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拉萨
对于许多到西藏旅游的朋友来说,藏地高原那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寺庙往往最有吸引力的。这份神秘的吸引既蕴含在那金碧辉煌的建筑与珍宝之中,又源于那一群群无比虔诚的信众,也来自于各类极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法事活动。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辩经更是不容错过。 
辩经,是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为“村尼作巴”,意为“法相 ”,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 
传说中, 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印度。公元792年,吐蕃三大法王之一的赤松德赞(另两位是松赞干布、赤祖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就是建桑耶寺的那两个人)等高僧,入藏宏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这两派本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论战擂台,誓要一见高低。这次打擂,史称“拉萨论争”,并由此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也就是从那时起,激烈的辩经声已在雪域高原上回响了超过1300年的时间;而那极具特色的辩经手势也依然在被千年之后的喇嘛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因为辩经的参与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知识和佛学功底的喇嘛,所以能举行辩经仪式的寺庙也必然非一般小寺。而在这其中,坐落在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下的色拉寺,更是因为那享誉全球的辩经场面而成为众多游人的必到之地。 
色拉寺因辩经而为外人熟知,但色拉寺却并不只有辩经。在一起观看那不可错过的辩经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意为“野玫瑰”(色拉的藏语意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因寺院所在的色拉乌孜山下长满了野玫瑰而得名,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它的创始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益西,这位被明王朝封为“大慈法王”的一代宗师曾以国师的身份为永乐、宣德二帝讲经说法。 
在夏日的午后,走进这座辩经声回响了六个世纪的“野玫瑰”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蓝天下高耸的佛塔,阳光的闪耀让黄铜打造的塔顶与转经筒在白色的云朵和墙体间熠熠生辉。带着墨镜的僧人在沉思中凝望着远方,手拿念珠的信徒则在转经筒边述说着自己的祈愿。 
 转着经轮的转经者总是藏传佛教寺庙内不可缺少的风景。每个供奉着佛像或经筒的阁楼旁,总是可见这些虔诚的身影。 

    有的双手合十祈祷着佛主的保佑,有的只是在默默地转动着手中的经筒,但我的目光则已被眼前这口中念念有词的老妪深深吸引。
    那满脸的皱纹,那满头的银发,那鲜艳的藏袍……所有这样视觉上的影像,都化为了这轻轻一拜时的心灵上的震撼。
此时此刻,更多的朝圣者则在殿宇间的巷道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虽然衣着与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目的:措钦大殿内的“马头明王”像。 
 随着长长的人流,我也在色拉寺的各个殿宇内完成了一圈小小的朝圣。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色拉寺殿宇绝对不会让你感到失望。殿堂内绘满了色彩缤纷的笔画,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经幡、经筒比比皆是。其中,明清两代政府赐予的各式经典、佛像、法器更是显出了色拉寺非同寻常的地位和身份。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与朝圣者共同行走在布满酥油灯的殿堂内,一起向各式佛教神灵鞠躬叩首的氛围。 
当然,这样满是珍宝与神灵的殿宇内是禁止拍照的,这份烛光影印的金碧辉煌和虔诚营造的神秘感,还是请电脑前的你自己去感受吧。 
走出神秘,回望那让人心灵震撼的殿宇,发现高耸的金顶在蓝天下显得光彩夺目。这一暗一明的视觉差,一神秘一光亮的感觉差,还真让人感到一丝从大脑到心灵的眩晕。 
 
因为距离辩经开始的午后15点尚有一段时间,闻名遐迩的辩经场也还在蓝天绿树下紧闭着红色的大门,所以我决定在寺院内逛逛,看看这驰名中外的藏地名寺。 
因为游人们大多是冲着辩经而来,所以漫步在此时的色拉寺内,可以感受到一种佛国应有的安宁。 
 
行走在安静的石板路上,头顶上是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两边,是高大的藏式房屋,这应是僧人们的房舍。而屋舍之前,就是那已盛开了六个世纪的玫瑰花。  
 
 
眼前,金色的转经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是圣洁的雪山,那蓝天下的洁白似乎是在与藏式房屋那白色的墙体一比高下。 
绘有佛像的石块是众人景仰的神石,而这众人争摸的圣石则是见证了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的祈愿。 
据说,用小石块去敲击三下这块圣石,并在口中默念六字真言,那么佛主就会将幸福和美好赐予你。看那圣石之上满是人们敲击留下的小坑,就可知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和对于这份信仰的真诚。   
人们都说拉萨是一个适合人们发呆、晒太阳的地方,那么,色拉寺也许可以算是一个适合鸽子发呆、晒太阳的场所。 
 
屋檐下,窗台上,随处可见它们在阳光下休憩的身影。 
当然,它们也会因为一件事而展翅高飞,但那不是为了寻觅食物,不是因为外人的惊扰,更不是为了去锻炼身体。那是因为一声号角的吹响。 

而这声号角的吹响就意味着众人翘首以盼的辩经终于开始了。


虽然语言不通,但辩经者的举止神情和辩经场内的热烈气氛足以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也让适才还在安静的寺院内缓缓漫步的我恍如隔世。


僧人们三三两两形成不同的辩经组合,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多。有的站着发问,答辩者则席地而坐。


只要是任何有关佛法的题目都可以拿来讨论。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辞激烈。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辩论者那各式各样的手势和肢体动作:


 他们或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着: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或将手掌压下,也就压掉了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


而如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一样,我这样语言不通,佛法不明的旁观者,只能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下僧侣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表情。



因为这难以言表的一举手一投足,因为这发自内心的专注与欢笑,因为这别处难见的激烈与热情,相信你也理解了这为何会是一场不容错过的辩经。
  也许,我们还应该记住这群年轻僧侣的容貌,因为在他们中,很可能会有明日那一言九鼎、万人景仰的活佛。因为色拉寺可以算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清华北大了,因为在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的僧人中,有不少就来自于色拉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辩经。因为在“格西拉让巴”的考试中,辩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也许,在我的博士生毕业答辩前,我也该再到这藏传佛教的圣地来,再看看这不可不看的辩经。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