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4214' limit 1一夜黄山_安徽黄山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一夜黄山

一夜黄山

黄山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旅游部) | 发布于2010-12-27 09:55:00 | 来源:转(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载 | 目的地:黄山

    去的应该是歙县,中途在合肥换车的当口,同事忽然改换频道,建议先去黄山,OK,已经近在眼前了,就当去邻家串个门吧。
傍晚到了山下,径直乘索道上山,一路置身巨幅画中。不觉赞叹古人,所谓皴法,用毛笔斜着身子制造出的山体效果,这里的巨石笔笔皆是,难怪黄宾虹、刘海粟喜欢黄山,原来可以直接搬入画中。
    宾虹叟的黄山卧游册页实在精致,前后云海,一松一石,老人尽收笔底,还雄心大志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心打开了,技法算个啥。
想想我曾经去过的北岳泰山,所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整座山的石头都是周正的颜体,再看黄山,几乎概括了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篆、楷、行、草。那些偌大的巨石造物于天公,也许只是高处轻轻一堆。在它们面前,我除了张大嘴,屏住气,做不出其他表情。细看那些石缝中的松树,像商量好的一样,专门盛开成中国画家笔下的样子,师法自然,原来就是人眼复制,把大自然搬到纸上。到顶后,薄雾中,又攀了一段,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迎客松,近处看,没什么效果,树跟人一样,远远看去,才是风景。
      次日一早起来,继续向高处攀行,风大得几乎要掀开头盖骨。逆风而上,腿上好像绑了无数个沙袋。走到山口,背风处歇息好久,才有勇气再攀。到了险仄的地方,干脆手脚并用,好像人类祖先。
      谢天谢地,我戴了手套,台阶上可以尽情腾挪,但是黄山的风力,天啊,所有细软全部加身,还是难以抵挡。犹记得初来北京的那个冬天,人站在十字路口,风吹到脸上,好像无数小刀子在割,黄山的风没有那么锋利,但是体积硕大,压顶而来。风中挣扎好久,终于决定下山,并立下志愿,下次再来,留出充裕的时间,跟这些国画中的石头们好好泡几天。
再次经过迎客松,已是当午,旅行社带来一批批游人,争相跟这个超级盆景合影。人群中,几个道长裹着腿脚,身著长衫,分外扎眼,好像新社会的日头下,忽然看见古人,忍不住一看再看。
下山,沿途都是风景,偶遇热腾腾的茶叶蛋,遂席地而坐(呵呵,东坡说了,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了两枚,竟吃出金味银味。问起制法,女子施施然一笑:无他。黄山水好。难怪,我在北京用各路大料调兵遣将,远不及此味,看来,水才是最大调料。吃罢不过瘾,又携几枚下山,忽然想起,也许味道的最大秘密在于吃它的时机(最饿的时候加上满目青山)。下山后,对着尘土飞扬的公路,熙熙攘攘的客店,吃到嘴里,或许,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作者: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