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3250' limit 1东莞美食一箩筐_广东东莞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东莞美食一箩筐

东莞美食一箩筐

河源市好世界旅行社 | 发布于2010-08-31 15:09: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东莞
    莞城云吞面 

    每天晚上看电视,就会听到《家园》栏目的东莞话主题曲里面有一句:“开豪迈穿过迈豪街,老字号的云吞面老板同我Say Hi!”对了,这句歌词里面所说的老字号云吞面面馆就应该是西正路的两家老字号的面馆——恒香园(原来恒香)与醇香面馆(原:云香面馆)。这两家面馆在人潮如织的西正路隔路而立,都有二十年了,周围的店铺已经都换了好几轮,但是这两家面馆却一直屹立不倒,成为真正的东莞老字号。

    云吞面由北方馄饨演变而来。用鸡蛋清和面,擀成薄皮,作云吞皮及面条;用七成瘦猪肉、三成肥猪肉加鲜虾仁、蛋黄以及调味料和匀作馅;汤料则用猪骨、虾子、大地鱼熬制而成,其皮薄馅多,与细面条同成一碗。皮薄陷靓就成为了衡量一碗云吞面好坏的标准。
    而这两家面馆的云吞面出品精良,价格低廉,是旅客游人不可错过的地方,也是很多老东莞的早餐饭堂。

莞城粥

猪红粥
    莞城卖猪红粥,数东门和阳桥头那间最出名。早晨,远近群众都慕名前去品尝。不但粥底咸、香合人们口味,且猪红既软又滑,每碗粥必配以鱼片、油撒、葱花、胡椒粉兼油炸鬼,吃起来让人津津有味。

茅根粥
    “茅根粥”是东莞特有的早点,与“鱼片猪红粥”,同为大众最佳的早餐。茅根粥是以鲜茅根、玉竹头,扁豆,赤小豆,茯苓等,与米同熬,具清凉,去湿,降火等功效。广东人经常用药材煲汤或做菜,既可以起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功效,成为美食,真的是一举数得。谚有:“腰酸与骨痛,最好猪腰煲杜仲,唔好得餐鎹。”可见一斑。 

  高埗冼沙鱼丸

    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尤其以高埗镇冼沙村的鱼丸最为出名。
    “冼沙鱼丸”只选用半斤左右的鲮鱼做原料,洗净后先将肉切碎再捶打数小时,直至将鱼肉打成胶状,然后用手掌反复翻转拍打鱼胶,直到拍打出一种空洞的声音,这样捏出的丸子里面就会充满气泡,煮熟后就会浮在水面上,并且韧性好,这都是“冼沙鱼丸”的独特之处。 “冼沙鱼丸”吃起来一点儿不粘牙,脆而松软,越嚼越香,入口爽,易消化,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品尝过的人无不回味无穷、赞赏有加。不过要吃到这么新鲜可口的鱼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冼沙鱼丸的制作完全依赖手工,费时又费力,所以暂时还无法做到机械自动化批量生产,但这也正是冼沙鱼丸的珍贵之处。

    2010年4月份,东莞市政府将“冼沙鱼丸”批准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岭山烧鹅

    大岭山镇矮岭冚村向东路烧鹅一条街享誉八方。烧鹅是矮岭冚地方传统的民间美食,改革开放之后,该村大量的田地转为工业用地,十多名村民在失地失田后大胆创业,烧鹅作为特色菜式得到市场和食客的认可,逐渐形成了烧鹅一条街。 
    荔枝柴火烧鹅,是大岭山地区流传的一种特色烧鹅。一直以来,这里荔枝树繁茂,村民自然而然地用荔枝柴来烧鹅,烧出来的鹅别具一番风味。而正宗的荔枝柴烧鹅必须袭用大岭山的传统做法,才能保证出品正宗、美味。且去看看渔米之乡传统正宗的荔枝柴烧鹅是如何“炼”成的吧!

    1、将7斤左右的清远放养鹅宰杀洗净后,开小口取出内脏,填进糖、八角、蒜等原料后重新封口,充气。充气后的鹅看起来更加地硕壮。然后再淋上密制脆酱。
    2、为了保证烧鹅的传统风味,鲜鹅处理好后,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挂起,风干三小时左右
    3、鲜鹅终于可以上烤炉了,烧鹅都要单只单只地烤,这是大岭山传统的做法。选择荔枝柴做燃料是因为荔枝柴质地较硬,燃烧时烟不大,火力持久且温柔,这样烤出的烧鹅干爽,散发出浓香。烤一只烧鹅,要用去荔枝柴约5斤,耗时30分钟左右。
    4、柴火还在燃烧着,烧鹅的香味已经袭来。鹅身上,鹅油不疾不徐地往下滴,装了半钵,这样的烧鹅吃起来一点都不会油腻。
    5、烧鹅出炉了,金黄夹着焦香,令人垂涎三尺。
    6、终于切件装盘了,这时烧鹅显得更加诱人。吃上一块,一点也不觉得油腻,皮酥香且脆,肉质紧实,鹅味浓厚,其香甜让人回味。
    大岭山的烧鹅不仅只是烧鹅好吃,其副产品:卤水鹅掌、鹅翼,豉油皇鹅肠……都享负盛名。

  厚街烧鹅濑粉

    说着奇怪,大岭山最出名的是烧鹅,但是烧鹅濑粉最出名的却是厚街镇。“浓汁清汤,数世纪竹溪享誉;金鹅银濑,几百年美食飘香。”这副对联称赞的就是厚街烧鹅濑粉。
    濑粉是一种以用稻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圆柱状的粉条,吃起来特别滑爽。厚街盛产,年产濑粉约1200吨。
    莞邑农居,老幼一枝竹仔,即可放鹅,农家烧鹅,色泽金红光亮,肉体饱满,腹含卤汁,油脂盈润。入口皮脆酥香,外脆内嫩,骨软香浓。足可与北京烤鸭媲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烧鹅濑粉,最讲究的是那一碗高汤,汤底有两大特点“浓”、“清”。那是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上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而成。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金黄的鹅皮,银白的濑粉,故有“金鹅银濑”之称。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汤底好香,淋下粉和烧鹅,在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使原本就很鲜美的汤中浸上了烧鹅的香味,美味诱人,简直就是绝配组合。吃过后,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来到东莞的你,千万别错过这个美味。
    厚街濑粉是东莞的名小吃。是东莞人寿宴上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生日,或办其它喜事,都有吃濑粉的习俗。一家人围坐,欢欢喜喜地品尝着长长的濑粉,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现在濑粉已是东莞这里一道很普遍的早餐其中的一个品种,很多店铺都打着厚街濑粉的招牌,不单单是早餐,而是全天都有供应。

  厚街腊肠

    当厚街烧鹅濑粉红透半边天的时候,东莞另一大美食也以厚街出产的最佳,这就是东莞腊肠。东莞腊肠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人矮,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后来,他便想办法,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至今人们仍然用“东莞腊肠”来形容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 
    东莞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东莞腊肠用料严格,制作讲究,质鲜、香醇、爽脆。东莞腊肠身长不到2-3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在制作上与普通腊肠有所不同,它是用当天加工出来的新鲜猪肠衣来制作腊肠衣,用8:2的瘦、肥肉切粒剁烂和匀,拌以白糖、食盐、特级生抽酱油和味精,入肠前还洒上正牌的山西汾酒,捆扎后,自然风干至适度,即放入火柜以文火烘烤至透明干爽。因而东莞腊肠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道滘美食多
    看到这里,如果您觉得厚街的美食多,那么小编就告诉你,真正美食汇聚的地方是道滘镇。道滘的肉丸粥、道滘粽子、三禾宴……都是东莞最具特色的美食,而且声名远扬。
    道滘肉丸粥 

    道滘肉丸粥在岭南粥品中独树一帜,独占熬头。肉丸选用新鲜上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这样使肉丸有韧性,入口香脆,弹性特强,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长存,令人垂涎欲滴。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用料讲究,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棕叶包好,绑上东莞咸草,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道滘龙舟饼

    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广东东莞特色小吃,也是东莞传统手制饼之一,薄圆形,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连年。在东莞每年的龙舟节都以龙舟饼作为犒船的主要物品,而每艘龙舟都会在游龙过程中向沿河两岸群众派发龙舟饼。龙舟饼主要以面粉、白糖、鸡蛋、花生油等为原料,采取人工制作和烘焙,特点是入口爽脆松化,老少皆宜。
    道滘三禾宴

    “三禾宴”原指的是禾虫、禾花雀、禾花鲤,营养丰富,口味极佳,其中的禾花雀现已禁止捕食,但三禾之名还是保留下来。东莞道滘水乡是品尝禾虫、禾花鲤的好去处。
    东莞的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禾虫、禾花鲤鱼、禾雀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其风味别具一格。其中以道滘镇的“三禾宴”最为著名。

  道滘禾虫

    道滘的禾虫肥大著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道滘人的制法是将禾虫放落清水中洗净,随手放入钵头内(陶制品),加上适量于蒜蓉、精盐、生油、鸡蛋(现在大多数不用蛋了),用筷子捣匀,禾虫成了膏,蒸熟后,用文文火烤,加熟油,待烤至微黄,香气四溢时,撒上胡椒粉,即可上席。炒禾虫的做法,是将禾虫洗净,放入清水的锅中游弋,待水烧热,将整条禾虫捞起,以猪肉丝、叉烧丝、冬菇丝、灯笼椒丝、油同炒,加调味,上席时加胡椒粉、麻油、炸芝麻即可。烩煲禾虫,加些姜丝、蒜子、芋下干,更为和味。

  东坑糖不甩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汤圆的孖生兄弟,加姜汁能祛寒正气。
   “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这“糖不甩”的由来,据传还跟八仙有关。清朝道光十九年,广东东莞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镇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虎门膏蟹  

    虎门靠海,因此海鲜出名,虎门膏蟹就是其代表菜肴。该菜是选用虎门盛产的青蟹,个大肉肥。在做法上,不同于任何一种蟹的做法。先将蟹切开洗净,用鲜猪肉、鲜蛋、姜葱调味料,拌匀剁烂,再以三两片食用薄荷叶捣碎加入,用碟盛好,放入锅煲内蒸,饭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浓郁扑鼻。据说这种方法是在简朴的生活条件产生的,一只蟹吃不饱,加上鸡蛋、肉等常见的东西,调到一起,味道又好,全家又能都吃饱。 
    虎门膏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肥大,一只蟹起码有一斤以上,蟹肉肥嫩,由于和鸡蛋、肉松一起煮,吃蟹有蛋和肉的味道,更妙的是吃蟹旁的鸡蛋糕也有蟹的味道。 

    虎门麻虾

    虎门的蟹让人垂涎,那么麻虾也不逊色。虎门麻虾食法简便、快捷、蒸、灼、焗、晒均佳。 
    蒸虾:往往与白蛤鱼、花鱼相掺,施以面豉蒸之,名曰"虎门三鲜",风味独特。 
    白灼虾:用沸水浇熟,用蒜泥、豉油、麻油掺和蘸食,原汗原味,最爱欢迎。 
    焗虾:用熟盐之,近年创造为“盐插虾”,即炒熟生盐,用竹签串之入盐盅,焙熟,其鲜香非笔墨所能形容。
    晒虾:称美虾,取生虾去壳,晒干,用油盐蒸熟,肉质韧,咀嚼奇香,秋风起时,乃送礼上乘佳品。

  虎门白沙油鸭

    虎门的海鲜出名,可是盛名却被白沙油鸭盖过。油鸭即腊鸭,以虎门白沙的最出名,中国北方称为“板鸭”。相传在明清时期,虎门白沙设立盐埠,官兵多江浙人,善养鸭,喜此地河水纯净,退伍时解甲不归乡,在溪边养鸭,并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腊鸭,此地水足粮丰为其提供条件,故糅合江浙养鸭经验与南安制作技巧,创出别具一格之“白沙油鸭”。  
    油鸭制做十分讲究,在秋天先灌养10天,宰杀后刷盐叠腌一夜,早上用冷暖水轮洗,盐度适中,晒三天,然后再吊起风干。制好的油鸭,皮特白,肉瘦味香,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当地农户制油鸭每年一户可收入三至30万。
    白沙油鸭之特点,肥白肉厚,甘饴香醇,肥而不腻,香而不俗。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誉满海内外。100多年来,一直是外贸拳头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油鸭工场遍起,秋冬时节,可谓全民加工,近年还改良工艺,产品多样化、综合性,并发展腊肠、腊肉,大量出口,供不应求,每年仅出口创汇超1000万港元。
石龙豆皮鸡

    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奇迹。1987年的全运会举重项目在石龙隆重举行,南海人何灼强以116公斤的成绩打破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很多人相信就是这则简讯令豆皮鸡身价一夜暴涨,可惜后来又逐渐“相忘于江湖”。 
    豆皮鸡是石龙一绝,香腴不腻,皮香肉嫩,民间对此菜不断改良,成为石龙镇的一道名菜,更有“不吃豆皮鸡,枉来石龙镇”之说。至于豆皮鸡的做法,一直是一个迷,有的人认为皮鸡其实是白切鸡,与广州的清平鸡接近,秘诀却是浸鸡那锅浓汤里加了二十种药材如桂皮、小茴、八角等,黝黑的汤汁浸出来的鸡,肉滑骨香,加上沙姜和花生油,就更香浓了。 
  石龙麦芽糖柚皮

    刚才说到的都是一些熟食,其实东莞本地小吃也很有特色,其中麦芽糖柚皮就是东莞的土特产,它是选用优质沙田柚,去掉果肉,只取柚皮,它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将柚皮晒干后,用清水长时间浸泡,这是为了除去鲜柚皮中的苦味。然后再去掉表面的一层柚青,把剩余的部分片成数个薄片。然后再要用事先制作好的,用由麦芽大米混合发酵而成的麦芽糖,经过秘传的方法淹制,要淹好多天后才能做成现在这风味独特的土特产——麦芽糖柚皮。  
    东莞石龙的麦芽糖和糖柚皮在民间一直是名声赫赫。现如今,位于东莞石排大道西的利泉和食品有限公司是东莞仅有的一家生产麦芽糖和糖柚皮的厂家。这里生产的老字号“李全和”糖柚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糖柚皮入口软滑,细腻无渣,甜而不腻。据说其还有健胃消滞的功效,因而在建国后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名声大噪,年产5万公斤,驰名南粤,享誉东南亚。
万江腐竹

    万江腐竹,是东莞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其色、香、味、质堪优,远销海内外。
    据说腐竹的加工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间豆腐作坊,豆浆煮沸后,两人正在争吵打架,天上忽然刮起大风,煮沸的豆浆无人理会,大风吹去面上的豆泡,露出一层薄皮,他俩挑去面层皱皮。过了一会又起了一层。他们很感兴趣,把豆浆皱皮晒干煮食,美味可口,从此就出现腐竹这种食品,干这工种称为“挑皮”。腐竹由黄豆磨成豆浆加工而成,成品脆而薄,色泽黄白,油光透亮,煮熟后香醇嫩滑味美。
    上等的腐竹一经水浸泡后,就会变软易碎,所以本身没有味道的腐竹极易吸味。和烧肉、海鲜等一起烹煮,腐竹就会吸收了肉、海鲜、汁料的浓香。东莞人也喜欢用腐竹煲白粥、煲糖水,味道香且清,甜而不腻,做法简单便捷。东莞最早生产的是万江区永泰村,后来再是新村,建国后传入细村、博厦和水蛇涌等地。以前生产腐竹都是一些家庭小作坊,挑出来的腐竹色泽黄白,油亮光鲜,美味可口,耐煮不糊。现在除了万江新村还保留极少数家庭式腐竹作坊外,腐竹已由专门的厂家生产。现在逢年过节,东莞人都喜欢吃腐竹,与“富足”谐音以示好意头。
    腐竹还是东莞当地人女孩出嫁前必吃的食品,里面加入百合、红枣、莲子等材料,糖水不仅营养丰富而寓意更是丰富,腐竹寓意富贵丰足;百合寓意百年好合;红枣、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糖水象征着幸福甜蜜。
中堂槎滘鱼包

    中堂槎滘以鱼出名,除了上述鱼丝面外,其鱼包也颇有名气。鱼包,顾名思义,由鱼肉做成的表皮包住馅料而成。槎滘鱼包为水乡中堂著名的传统美食,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最早由增城新塘沙村一食家创制,据说其在品尝顺德名吃鱼皮角时认为皮太厚,影响内馅的味道,便在鱼皮角的基础上加工做成早期的鱼包。槎滘与新塘仅一河之隔,两者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一脉相承,新塘鱼包的制法很快便传至槎滘,而当时槎滘“苏记酒楼”的厨师又在新塘鱼包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创制成造型奇美、皮薄馅靓、爽滑鲜嫩、口感极佳的槎滘鱼包。

    初期槎滘鱼包仅有农家婚宴之用,直到1930年以后,才在市场上出售,传统正宗的槎滘鱼包,颇为讲究鱼皮的制作和馅料的搭配。鱼皮以农历八、九月份的土鲮鱼脊背部位的鱼肉为主料,因此时的鲮鱼鱼身较小,水份含量少,而鲮鱼脊背背肉的肉质韧、粘性好,易制成皮状。鱼皮的制法是:用刀在选好的脊背肉上轻刮,刮成肉糊(一条1斤重的鲮鱼只可刮下1-2两肉糊),然后把肉糊揉捏成面团状,在砧板上铺一层薄薄的生粉后,把肉团放在上面用擀面杖轻轻一压,便做成薄薄的鱼皮。鱼皮中的肉馅则以鲜猪肉、腊鸭、腊肠为主,辅以冬菇等时菜混在一起剁成馅料,调好味后,用鱼皮小心翼翼地把馅料包成金鱼状,然后,放入已开的汤水(用剩下的鲮鱼熬成)中煮2-3分钟即可。此外,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茼蒿菜,做成上汤茼蒿鱼包。煮熟的鱼包,香气扑鼻,其色晶莹、透亮,鱼皮内的馅料隐约可见,入口则鲜、爽、滑、嫩、独特而浓郁。实为色、香、味俱佳,令食客胃口大开。“食过上汤鱼包,百味全无”的说法或许略带夸张,但鱼包的无上美味大概是莞人所共知的。
麻涌鸭尾鱼包

    中堂的鱼包出名,这边麻涌的鱼包也很有特色。麻涌鱼包是传统的秋冬名菜之一、喜宴和酒楼食肆与家庭乐于选用的一款美食。麻涌鸭尾鱼包不但本地人喜食,许多外来人慕名而来,还百吃不厌。
    麻涌美食鸭尾鱼包传统制作,一般选用上乘的土鲮鱼深层肉肌精制成晶莹白净的薄皮,其馅料则选用鲜嫩虾肉、鱼肉、猪肉、冬菇、鲜蛋和适量调味料、腊鸭尾拌制而成。制作时,一般包成大小匀称的“金鱼状体”。食用麻涌鸭尾鱼包的方法可用上汤配上适量塘缛、生菜之类的蔬菜泡食,或蒸熟后蘸料进食。 
    鸭尾鱼包色、香、味俱佳,物美价廉,加上家乡人的精巧制作和烹调,其独特的风味誉满莞邑和粤港澳各地,远在南洋的侨胞,每当回乡探亲,少不了要品尝这味地道的家乡名菜。
    麻涌鸭尾鱼包,鲜滑爽口,此美食令享用者回味无穷。
  东莞米粉

    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作为岭南渔米之乡,米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地一大特产。米粉大多是又细又长,所以东莞人又喜欢把米线叫成粉丝。在东莞人的一日三餐中占了很大份量,特别是很多人喜欢用汤米粉当做早餐。
    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蒸粉、压丝、复蒸、冷却、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米粉品种众多,可分为濑粉、排米粉、扁河粉、细线粉、卷肠粉等,但生产工艺大同小异。米粉柔韧极富弹性,吃法花样极多,汤粉久煮不烂,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式可汤可炒可蒸,汤米粉,主要是要用高汤做才出味,尤其注重鲜味,可用鸡和龙骨煲汤,加上叉烧或者烧鹅等等;炒米粉,可放鸡蛋丝火腿丝牛肉丝豆芽洋葱丝菜丝一起同炒;蒸米粉,把米粉放开滚水里煮开,捞起过水再沥干水,把鸡蛋、葱花、排骨铺在米粉上面蒸熟即可。虽然是简简单单的材料,简简单单的做法,却深受东莞人的喜爱。
    为了和桂林的米粉相区别,东莞人喜欢把干燥压成饼状的米粉说成“排粉”。最有名的莫过于是1964年创立的“孔雀牌”米粉,到现在已有几十年历史了。当时是由东莞米制品厂试产成功洁白幼滑、久煮不烂的方排粉,在香港一上市销售就大受香港人欢迎,成为广东出口米粉五大皇牌之冠。“孔雀牌”米粉纯粹是出口海外,一般人都不是太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还远销往日本、欧洲、美洲等地,后又远销往法国、苏联、日本等27个国家。现在,在他们国家各大城市的宾馆、酒楼和快餐厅都可以吃到东莞米粉。甚至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孔雀’米粉。”
    东莞美食一箩筐,这里所罗列的只是东莞美食的一部分,东莞还有很多特色的地方美食,以及外来的各地美食。东莞人喜欢吃夜宵,所以东莞的夜宵文化,排挡文化业十分有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东莞美食与景点文化,欢迎登陆旅游论坛与网友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