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3074' limit 1包头至五台山游记_山西五台山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包头至五台山游记

包头至五台山游记

忻州五台山青春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0-08-13 11:16: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五台山
一个晴朗早晨,我们考察团一行从内蒙古包头市从发,风尘仆仆地向既定目标山西省境内著名的五台山进发。
       旅行车欢畅地在草原上奔驰。当穿过呼和浩特市区时,感觉这个自治区所在地的城市与想象中的相去甚远,城市建设似乎落后于离开不久的工业城市包头。
  进入山西境内,地势变得起伏,公路上多了许多运载着乌黑煤矿的重型车辆行驶,一路尘土飞扬。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以盛产优质煤矿而闻名大同市,据说这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当晚下榻在市政府迎宾馆
  次日清晨食过早餐,我们在匆匆游览市容后继续向五台山前进。

  从包头市到五台山1000多里地,这确实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车轮不停的飞转,我的思绪也在跟随车轮的节奏飞转。第一次到这一带旅游,映入眼帘的无论是山川河流,田间地头,村落民舍等等,感觉都那么的鲜活,富有生命力。每一幅画面都想把它永远定格珍藏。同时,也把我的思绪拉向了很深很远的远方…… 。
  旅途中,从一马平川的草原,到山路崎岖的晋中大地,随着风光不断变幻,团友们从兴奋转为疲惫,似乎出现了审美疲劳。领队领导采纳团友的建议,23名团友从01至23编号,前方来车车牌后两位数与某位团友相同的,这位团友必须要表演一个节目,否则要捐出两百元人民币作为团内活动基金。这个游戏开始后,车内一直漾溢着欢歌笑语,别看团友们在单位是夸夸其谈的局长、主任、行长等职位的领导干部,但“中奖”后大部分人不好意思表演节目,只有交钱抵消,一路下来,团队竟筹到万余元基金。   

  欢笑声中,旅行车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五台山地界,车窗外群山在雾气的笼罩下似乎透着几分仙气,远山盘山路蜿蜒崎岖,旁边的悬崖下面是令人胆颤心惊的深渊。一路兴奋的团友此时安静了下来,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窗外,司机专注地看着前面,表情凝重。车子在一档下低速前进,刚才原始的冲劲在的群山的威慑下当然无存,象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缓缓地向目的地前进。
  在越过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后,车子开始向下行驶。约半个钟后,五台山的中心小镇台怀出现在了我们眼前。随后,导游将我们安排在据说是江 泽 民前总书记住过的四星级的云海山庄下榻。
深夜,窗外秋风瑟瑟,翠竹在月光下婆娑起舞。躺在床上,竟无睡意。

  我印象中,最早知道五台山这个地名,应该是在小学课本里曾经能够熟背的毛 主 席《纪念白求恩》一文:“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这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加拿大籍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深深印映在我脑海里。另外,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中,从嫉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醉打山门的故事里,使我从少年时期便对五台山充满神秘之感。
  我不是虔诚佛教信徒,对佛教所谓的生死轮回之类不是很在意,对任何神灵也缺乏足够的敬重。然而,我非常欣赏五台山相关的神奇传说、故事和钟灵毓秀的风光。因此,置身于历代帝王将相出没与各路英雄豪杰纵横的五台山上,似乎在借此寻找到一种贯穿古今的力量,以助我顺利地走完人生征程。

  清晨醒来,推窗远望,山谷中氤氲着淡淡的山岚,漂浮着袅袅的浮云,沐着大山深处沁人心脾的清凉,浓郁的绿色,从山脊滑向山谷,又由山谷向着更低的山脚流泻而去。
  此次出行几个省区,我只携带短袖衣服,现感觉有阵阵剌骨凉意,五台山的避暑胜地之称果然名不虚传。于是,我在上山之前,在怀台镇旅游商店购了一件布夹克御寒。
我们询问五台山有关地名情况,导游解释说:台怀镇的名字是因为小镇被东南西北四个台拢在怀中的缘故,第五个台就在镇的中间的一个小山。五台山的山顶没有险峻的山峰,多是平坦缓和的山坡,所以取名叫台。

  紧跟着导游,我们来到五爷庙。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全国各地来的香客,或是来有求于五爷,或是来向五爷还愿。寺庙被挤得水泄不通,更不用说磕头作揖了。听了导游的介绍,又看了庙门前的相关介绍,知道所谓的五爷,并非杨五郎,而是传说中的龙王的第五子,也就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掌管着人类的智慧,与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齐名。游五台,烧香拜佛,不可能每一个寺庙都光顾,但又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在五爷庙烧香,也就可以用来代替五台山的一百二十座寺庙。同行团友纷纷去烧香磕头许愿,我等游客四下里闲逛,观风景的同时,也把顶礼膜拜的香客融化成眼中的人文风光。

  随后我们游览了显通寺。该寺位于台怀镇北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为五台山著名的五大常住之一。占地8公顷,庙内有殿堂、楼房、僧舍400余间。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北魏,魏孝文帝在这里大兴土木,扩建大孚灵鹫寺。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重修寺庙,显赫一时。武则天执政时,把灵鹫寺改名为大华严寺。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并赐名“大显通寺”。寺内中轴线上,严整地排列着观音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等17座建筑。禅堂、僧舍分列两厢,斋院幽深完好。大雄殿是全寺的主殿。殿前,挨檐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笔木匾,上书:“真如权应”。殿内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都居中排列,跪垫满布。经案左边有一个功德箱,经案右旁坐着一位比丘,有人往功德箱里放钱,他便会敲一下木鱼,道一声:阿弥陀佛。经案上放置着钟,木鱼,鼓,磐等佛事乐器。

  铜殿于明代修建,高达3米余,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达50万公斤。殿上层,四面设有六扇门。 下层,四面设有八扇门,门上铸有精美的花卉人物图案。寺内无量殿高大雄伟,纯系砖结构建筑。 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曾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殿内,供奉着佛教世界被奉为佛法无量的铜铸毗卢佛像,殿内中央供奉着高约1米的铜佛,周围铜壁上铸满小佛像万尊,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是我国罕见的铜制文物。

  寺外的钟楼内悬挂着明代铸造的铜钟一口,据说重达9999.5斤,是为了避讳“万岁”的“万”字嫌。钟声浑厚深沉,每当拂晓,钟声轰鸣,远及全山,余音缭绕于台怀镇上空,是五台山晨曦的报晓晨曲。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也是塔院寺内的主要建筑,寺庙因塔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此塔拔地而起,在五台山群寺众星捧月下更显尊贵。释迦牟尼的舍利就置于大白塔之内,大白塔内还有一个是慈寿塔。最初的塔建于北魏年间,后来的大白塔是明万历年间树立的。建塔时,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拦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
  走入塔寺,不大的院落里到处是五体朝地的僧尼。卧倒,屈身,站起来,再卧倒,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上千,上万次的重复。塔下围了一圈转经桶,上面刻着“嗡、吗、呢、悲、美、吽”的六字大明咒。信徒们顺时针地走着。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大常住之一。 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古道场,菩萨顶,则是文殊菩萨的居住处。因此,菩萨顶曾名为真容院,大文殊寺。当年声名远播,显赫于世。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规模宏大,占地3公顷。寺内有殿堂、楼房、僧舍、禅堂130余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古寺居于山颠,地势高而宽阔,视野极为开阔。寺前,筑石阶108级,石料精细,铺设别致。从山底仰望,红墙醒目,白石台阶晶莹圣洁,寺周绿树簇拥,三彩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色彩斑斓。寺内木构建筑结构坚实,斗拱肥硕,飞檐如翼跃起,古柏似伞遮盖。我们一口气走上了108级台阶。当我们站在山顶,俯视山下的风景是时,有一种豁然开阔的感觉,台怀镇大部分的景致尽收眼底,那是一种无比大的胸怀。
  文殊殿前的廊柱上,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真容容真真容真”,下联是“灵鹫鹫灵灵鹫灵”。记得武侠小说中,常常会以灵鹫峰作为某些邪派武术宗师的隐居之地,想来此灵鹫应该绝非彼灵鹫。毕竟这儿是佛门圣地,诸邪退避的场所。

  前院两侧鼓楼、钟楼对称塔配得体,天王殿居中端座,两边配以侧殿。中院有释迦牟尼殿和菩萨殿。康熙的御笔“五台圣境”石坊一块也立于院中。院内一房舍内放置大铜锅3口,为每年腊八节施粥时所用。前院左侧,有一偏僻小院,院内幽静清雅,是僧人的住宿处。小院内,还有清代皇帝乾隆的题词。题词被刻在高3米,宽1米的汉白玉四棱石柱上。寺内主要殿堂庙宇,都用彩色琉璃瓦覆顶,所用砖石,都经过精细严密的磨研。寺内建筑华丽为菩萨顶所独有。

  黛螺顶古称佛顶庵,位于台怀镇东清水河旁山巅,垂直高度达400米。望突突兀挺拔高山,团友们只得选择坐缆车上山。随着高度不断上升,远近风景尽收眼底。
黛螺顶背靠东台高峰,面临台怀盆地,山花烂漫,松柏围裹。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曾改名为大螺顶。寺庙山门前有牌楼一座,石狮一对。寺内有两株挺拔的大松树,已有300多年树龄。正殿内供奉有5尊文殊菩萨像,代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凡从外地来五台山的僧人,都要到黛螺顶朝拜,称为“小朝”。寺庙位置险要,处境奇特,站在寺前能统观台怀镇寺庙全景。清代乾隆五十一年 (1786)乾隆皇帝登黛螺顶进香,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并有题词。
  我们下山我们选择了台阶,这1000多级台阶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走着走着,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子老话含义。对“苦行僧”一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们看到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这条路上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上山还愿。最惨的算是邮政局的卓局长,由于辗转几千里水土不服,正在闹着肚子,可以想象这一路上有多艰辛多尴尬。

  龙泉寺也称九龙岗寺,位于台怀镇西南3.5公里的九龙岗山腰,居于中台脚下,寺周围有9条山岭环抱,寺址位于中峰,东西两面各有侧峰四道,向南展开一片开阔地。一泉中流,犹如九龙会饮,寺由此而得名。寺前有108级石阶递次层叠,阶上有汉白玉雕饰牌坊,牌坊斗拱层叠,挑角飞出,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盘旋自如,刻画细腻独到。其余雕饰品为鸟兽虫类,人物花卉,用工精细,玲珑剔透。寺内石雕品,在五台山寺庙石雕艺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寺门前有一汉白玉建筑,建于1920-1924年,牌楼三门四柱,一字排列,中高旁底,是一座完整的整体建筑。庙宇创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初年重新整修。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又予重建。寺周除石牌坊、石阶外,还有位于台阶下方的影壁。影壁中间镶嵌一块巨石雕刻,构图严谨,神态动人。寺内现有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格局。东院是殿院,中轴线上有佛殿两座。中西两院,院内献亭完好,曲廊环绕,院中两座砖塔高耸。龙泉寺西边远处的山坡上,还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三级六角砖塔。相传是宋朝名将杨令公塔。杨业死后,其子五郎将尸骨埋藏在这里。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东面的山麓。浓林密荫,掩寺蔽日,景色秀美。 创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记载,明、清时进行过重建,民国初年又新建玉皇阁一座,也称玉皇庙。寺前影壁为砖雕。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僧舍、吕祖阁殿堂,布局合理。天王殿内塑像有大肚弥勒像、韦驮和四大天王佛。塑像四周雕镂有花卉、人物和佛教故事。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经”,佛像前侧为护法金刚,背后为弥陀、观音、大势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殿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两侧各塑菩萨1尊,左边是老年文殊,右边是大悲观音,文殊菩萨像塑造为男性,而且是老者形象,这在佛像塑造中极为罕见。本寺的照壁是五台山院中最长的照壁。

  本团二十几人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逛了一天,大体观赏毕五台山的风光。作为我这样不信佛教的人,到此亦只能算是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并没有触及五台山宗教文化的精髓。我只是用尘俗的眼睛,思量尘俗的欲望与追求,至于佛的慈悲、阔大、庄严、平等、清心寡欲、无欲则刚等等之类,因为自我感觉凡尘笼罩涉俗太深,慧心匮乏,无法抵达与洞察。
  前世与佛有过甚么缘分,亦或是有过某种约定?以至于有强烈的向往来自天籁的佛性,向往那一片万众皆醉我独醒的超脱。而当有一天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比贪婪的人,不可能做到六根清净时,此念头才被暂时搁浅。或许这一切与我的遭遇有关,多少会相信无形中的神秘力量,相信人的命天注定,这样的宿命论。
游罢五台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反复思考了佛印和尚告诫东坡居士的那句“心中有佛,则放眼天下,人人皆佛”。

 著名佛教胜地



路阶漫漫




虔诚佛教弟子



远山呼唤





门楼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