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2601' limit 1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_福建龙岩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陕西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于2010-06-22 11:55: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龙岩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座楼群和四座独楼组成,它们是: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及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在明代早、中期得到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生土夯土民居建筑。它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它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这些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若依形状分,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土楼特点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5座土楼均为3 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房间以泥砖隔墙。土楼群内现有111户,464人。田螺坑土楼群四周山头尖圆秀丽峻拔不一, 山上绿树环荫,翠竹摇曳;村中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
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的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 
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是“圆楼之王”—承启楼是著名的土楼。

承启楼坐北向南,是圈数最多的圆楼,4环楼屋,外高内低,环环相套,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第二环1层楼,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楼,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
大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楼中廊道回转,重门掩映,进入楼内,就如进入一个迷宫,令人莫辨东南西北。鼎盛时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同族人。楼中弥漫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承启楼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布局奇妙,因而倍受关注和推崇。1986年,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就是承启楼的图案,该邮票被日本评为当年世界民居最佳邮票。承启楼以其恢宏、奇特、古朴被誉为“圆楼王”。2001年5月,承启楼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定县的洪坑土楼群
土楼王子—振成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为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布局完全融入了《易经》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振成楼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结构精巧、富丽堂皇、楹联名诗甚多,至今仍保留了孙中山、黎元洪等名流的笔墨,堪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杰作。振成楼先后走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和教授,其中一位是中科院院士,这与楼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陶冶和严谨的家训是密不可分的。
1985年振成楼模型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同作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永定县初溪土楼群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一户一梯,令人称奇。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

河坑土楼群
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14座方圆土楼分布成北斗七星之形,在潺潺流水与绿绿田野的映衬下,充满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故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说。楼群坐落山地溪畔间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在这些土楼里,比较古老的都是方楼,如朝水楼、阳照楼约建于五百多年前,永盛楼建于四百多年前,永荣楼建于三百多年前,而圆楼则大多是1964年到1969年间相继建成的,专家学者论述土楼从方到圆的演变,河坑的土楼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座楼群和四座独楼组成,它们是: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及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在明代早、中期得到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生土夯土民居建筑。它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它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这些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若依形状分,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土楼特点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5座土楼均为3 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房间以泥砖隔墙。土楼群内现有111户,464人。田螺坑土楼群四周山头尖圆秀丽峻拔不一, 山上绿树环荫,翠竹摇曳;村中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美不胜收。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
 
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的村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 
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雅致的侨福楼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爱国爱乡的诚挚情怀。是“圆楼之王”—承启楼是著名的土楼。

承启楼坐北向南,是圈数最多的圆楼,4环楼屋,外高内低,环环相套,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第二环1层楼,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楼,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
 
大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楼中廊道回转,重门掩映,进入楼内,就如进入一个迷宫,令人莫辨东南西北。鼎盛时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同族人。楼中弥漫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承启楼的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布局奇妙,因而倍受关注和推崇。1986年,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就是承启楼的图案,该邮票被日本评为当年世界民居最佳邮票。承启楼以其恢宏、奇特、古朴被誉为“圆楼王”。2001年5月,承启楼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定县的洪坑土楼群
土楼王子—振成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为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布局完全融入了《易经》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振成楼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结构精巧、富丽堂皇、楹联名诗甚多,至今仍保留了孙中山、黎元洪等名流的笔墨,堪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杰作。振成楼先后走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和教授,其中一位是中科院院士,这与楼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陶冶和严谨的家训是密不可分的。
 
1985年振成楼模型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同作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永定县初溪土楼群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当年美国卫星曾经把它当作导弹发射基地,资料存放在白宫,直到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才知道那不过是被叫作“土楼”的一种民居建筑。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一户一梯,令人称奇。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

河坑土楼群
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14座方圆土楼分布成北斗七星之形,在潺潺流水与绿绿田野的映衬下,充满田园诗情与山村画意,故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说。楼群坐落山地溪畔间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在这些土楼里,比较古老的都是方楼,如朝水楼、阳照楼约建于五百多年前,永盛楼建于四百多年前,永荣楼建于三百多年前,而圆楼则大多是1964年到1969年间相继建成的,专家学者论述土楼从方到圆的演变,河坑的土楼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